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这是为一本书补写的序言。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本书其实就是《玉树生死书》的一个增减本,所删减的也不是局部的文字,而是有四个章节整体删除,这样字数就减下来了,基本符合出版社给我限定的篇幅。我曾为《玉树生死书》写了一个序歌和尾声,其实也是这本书的两个章节,而并非序言后记之类的文字——原书中的尾声也已删除。我才决定补写一则序言,也重新写了一个尾声。

青海人民出版社正在编辑出版一套反映新青海精神高地的系列图书,“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前一本书的缘故,从 2019 年初,他们让我再写这样一本书,一拖再拖,未敢动笔。直到 2020 年底,他们再次催促,并建议在《玉树生死书》的基础上进行删减和修改,我才鼓足勇气,翻开《玉树生死书》重新阅读。斟酌再三,我依然无处下手。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整章删除,先试着删除了一章,似乎不会影响到结构和故事的完整性,又删除一章,最终,整整删除了四章,十余万字,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如是。至少有 40 人——我没数,也许会超过 50 人的事迹已经看不到了。这本书写的是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而他们不仅是这种伟大精神的践行者,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这种伟大精神的现场塑造者。其中包括马顺清、旦科、张建民、匡湧、贾永中、王玉虎、吴德军、张国强、昂格、东坝阿宝、王勇、白加扎西、布达哇、仁青才仁、董晓琪、才仁公保、尼玛……

好在精神还在。而且,无论是否书写,玉树都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假如——因为篇幅要从书中删除一些故事,我去征询他们的意见,相信他们一定会先说出自己的名字,而后才有可能列出其他人的名字。特此向他们致敬,向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致敬!

那么,什么是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呢?

2010 年 4 月 14 日玉树震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斗争随之展开。从中央到地方,到祖国各地,亿万中华儿女感同身受,心系玉树地震,情牵灾区同胞,千里营救,万里驰援……那是感天动地的抢险救灾,那是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玉树不仅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一个奇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世所罕见的凝聚力和新时代中国强大的国家力量。各族儿女三年多的浴血奋战,在那片高寒极地的地震废墟上谱写了一部惊心动魄的悲壮史诗。

最后,我们把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凝练总结成了十六个字,这就是“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青藏高原无疑是地球表面隆起高度的海拔极限,玉树则将人类抗震救灾精神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也是一种海拔,一种向上的精神纬度。

这精神也是我之所以写《玉树生死书》的原因。“4·14”玉树地震以及随后几年间发生在玉树的那些事情,不仅在玉树和青海的历史上,即使在中国和世界上也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一个写作者或作家,对这样一件历史性的重大事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就是失职。差不多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期待能听到一个消息,希望有一个人能写写玉树地震,当然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倾注足够的心血。因为,我很清楚,不仅在中国、在青海,就是在玉树,比我更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的也大有人在。

可是,据我所知,直到 2013 年玉树灾后重建收官之年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一个人着手做这样一件事。于是,我才下决心写这样一本书,全面记录三年多来发生在玉树的那些事情。这是波澜壮阔而又感天动地的一段历史,是生与死的悲壮史诗,是这个时代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我之所以选择生与死的较量作为本书的主题来完成表达,是出于对生命尊严的虔诚礼赞,也出于对生与死的无限敬畏。整整三年多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玉树那片高地上时刻面临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在采访和写作中,他们曾经面临的考验不断拷问着我的灵魂。一次写作能面对如此考量,无疑是在经受一次神圣的洗礼,这是一个写作者的无上荣光。

当然,我所描述的一切还远不是真相。在玉树采访时,一个人告诫我,那是事实,但不是真相。看来事实和真相还不是一回事,若果真如此,那么,在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很难做出客观冷静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同样需要过人的智慧,很显然,我并不具备这样的智慧。除了一个写作者起码的良知和责任心之外,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冷静地叙述和表达。

从整体上讲,我是在为玉树、为我们这个国家、为我们这个民族、为我们这个时代写一曲颂歌,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以及灾后的救援和大规模重建,一定程度上,它看上去已经具有了史诗一样的格调和力量。这不是说我的文字,而是指发生在玉树的那些事情。那些事情本身的意义足可以超越所有的文字,这本书如果还有一定的思想艺术价值和意义,则完全是因为那些事情。

古岳
2020 年 12 月 15 日写于西宁 p+KtHScA1I/1NcZuAV3/JTqFpPGpmCZwGsR9+en/51wf89AU4TmQXtiygH1jMM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