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玉树地震后,从四面八方,从祖国各地,奔赴玉树进行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大军中也有一大群英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有很多时候,我感觉,那些逝去的亲人像一缕和煦的阳光依然在我们的身边。

——李德业,青海正平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路桥砌石工。玉树地震发生后,正在那里修路的他主动请缨,立刻投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为了早日修好生命通道,他每天连续工作 18 个小时以上,连续奋战 11 个日夜,和 7 位工友一起清理掉通往机场道路上的 6500 方塌方碎石,最终因劳累过度突发肺水肿,于 2010 年4 月 24 日倒在了工地上。

牺牲前 5 个小时,这位因病已经无法站立的普通路桥工人仍要坚持到抢通工地去。他说,那里需要他。

牺牲前 14 个小时,连续奋战 11 天、严重感冒 7 天的李德业被工友强行送进医务室,打针吃药后的他又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工友们的眼里,李德业永远是全队干活最认真、最负责、最踏实的。他常说:“我家世世代代种地,不知道什么是偷懒,只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张建华也走了,他是心里装着对玉树刻骨铭心的眷恋走的。

2010 年 4 月 23 日清晨,跟往常一样,张建华起了个大早,为在玉树默默奉献了九天九夜的青海兴华医院 18 名救援队员们做好了最后一顿早餐,然后又把食物送到隔壁的几顶帐篷里。

玉树地震后,张建华与那些饱受苦难的受灾群众一道,共同度过了那些难忘的时光。他恋恋不舍地告诉乡亲们:“玉树就是我的家,我们还会来的。”上午 8 时,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青海兴华医院救援队准备撤离玉树。由于救护车上容纳不了那么多人,一部分人只能坐在运输医疗设备的大卡车上。张建华本来是被院领导安排在救护车上,可他自告奋勇,没等领导准许,就跳下救护车钻进大卡车里。

可谁也没有料到,他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卡车在途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年仅 42 岁的张建华走完了他短暂的生命旅程。

——杨勇,四川省卫生厅应急办副主任。在地震后,主动要求赶赴玉树支援。当天,杨勇率领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灾区。甘孜州卫生局副局长林银生,在玉树地震发生后不久便接到杨勇的电话,内容简洁明了:“两年前全国支援四川,现在是我们回报感恩的时候了,请做好救援玉树的准备。”

4 月 16 日一早,进入震中结古镇后,杨勇不顾身体不适,立即与卫生部前方协调组和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系,争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灾区的日子,杨勇隐瞒了自己的病情,每天都在服用止痛药和抗生素。在他的带领下,四川省医疗卫生救援队先后进入玉树结古镇、隆宝镇等 5 个乡镇开展医疗巡诊。4 月 23 日,杨勇在抗震救灾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基本结束后,才随大部队撤回。

5 月 14 日,四川省玉树地震灾区卫生防疫队“换防”,杨勇再次来到他牵挂的灾区。当天完成相关工作后,杨勇离开玉树并沿途查看甘孜灾后卫生工作。当晚 7 时,当车行至甘孜州德格县马尼干戈乡时,突遭暴雨,发生车祸,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46 岁。

——段磊,武警青海总队西宁支队后勤部卫生队卫生员。玉树发生地震后,他主动请缨参加抗震救灾,每天工作 10 多个小时,在感冒高烧的情况下,坚持战斗 50 余天,诱发肾炎。病情好转后,段磊再次申请到海拔 4200 多米的格尔木温泉水库抗洪抢险,连续奋战 20 余天,终因劳累过度,导致肾功能衰竭致尿毒症晚期,病倒在抗洪一线,经多方全力抢救无效于 2011 年初病逝。在玉树抗震救灾一线的 52 天,段磊每天面对众多急需救治的群众,白天忙着给受伤群众清创包扎、打针拿药,夜晚忙着给受伤群众巡诊巡护。玉树高寒缺氧,段磊患上了高原上非常忌讳的感冒,发起高烧。医疗队队长王顺喜拿出几粒阿莫西林塞到他手中,他摆摆手说:“药用在群众身上是救命,还是留给他们吧!”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段磊都告诉父亲:“我好着呢。”

——杨代宏,四川成都市邛崃平乐镇人。2010 年 4 月 17 日,在开车运送矿泉水前往玉树地震灾区的途中因车祸不幸去世。事发时,杨代宏孤身一人正驾驶一辆满载矿泉水的面包车,赶往灾区的路上,无人陪伴。装满矿泉水的面包车车身上印有“情系灾区”“志愿者”等字样。

全程参与救治杨代宏的四川炉霍县医院嘎院长说,发现杨代宏时,其驾驶的面包车翻倒在公路边的缓坡上。而杨代宏由于遭遇撞击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十分危险。

嘎院长在下午 5 点 40 分接到电话后立即带领简阳市医院的一名医生,一起驱车于下午 6 点 40 分赶到 70 公里外的虾扎乡,准备将杨代宏送往炉霍县医院救治。在转送途中,由于伤势严重,杨代宏最终在晚上 7 点 10 分不幸身亡,年仅 40 岁。

杨代宏的妻子说,4 月 16 日,丈夫准备把装满矿泉水的车开往玉树,只跟她打了声招呼,面包车上的“情系灾区”几个字,她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贴上去的。

——张亚莉,陕西人,爱心志愿者。2010 年 6 月 11 日,44岁的张亚莉第三次来到玉树,给灾区群众发放募集来的救灾物资,在返回途中突遇车祸不幸遇难。

2000 年,她从陕西来到青海,在西宁开办了一家书店。2005年至 2007 年 8 月,张亚莉担任“格桑花西部助学”志愿者。2008 年,她与几位爱心人士共同发起成立“平行公益”民间慈善组织。几年来,她先后多次前往海东、海南、玉树、黄南、果洛等地区从事民间慈善工作,被玉树的一些孩子亲切地称为“西宁妈妈”。

玉树地震发生后,张亚莉将自家的仓库用作救灾物资中转专用。在灾区,有一次到称多县清水河镇分发救灾物资。寒风中,一个孩子还穿着冰凉的胶靴。她把那孩子拉过来,帮他脱掉胶靴,再小心地给脚面的冻疮涂上药膏,然后一只一只地给孩子穿上崭新的袜子、棉鞋。后来,那孩子便一直紧紧地跟着她,她去哪里,孩子就跟随到哪里。

——聂梅生,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玉树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主动请缨奔赴玉树灾区第一线,在组织安排下,他作为带队医生赴西宁曹家堡机场转送伤员,在持续奋战的 11 个日日夜夜里,他和医疗队共转运伤病员 726 人次。随后,他又转送玉树灾区儿童赴山西就学,其中包括学生、老师、家属等共计 700多人。

2011 年 7 月初,聂梅生随医疗队奔赴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执行为玉树地震灾区干部职工健康体检的工作任务。到达结古镇,他不顾疲劳和高原反应,立即投入了工作,先后为玉树 2000 多名干部职工进行体检,每天体检近百人。

7 月 26 日,他在工作岗位上整整忙了一上午,为 48 名干部做完了体检。在做体检过程中,同事们见他满头是汗,脸色发黄,问他是不是病了。他说:“我今天特别不舒服,头痛胸闷,休息一下就好了。”

下午 5 时,当队员们在宿舍发现聂梅生时,他已没有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医疗队立即将他送到州人民医院,经全力抢救无效,被确定为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源性心脏病,年仅 47 岁。

——曾敏杰,英籍香港人,北京家盒子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10 年 9 月,他作为义工去玉树灾区探望孤儿,得知当地物资紧缺,孩子们缺少过冬衣物,尤其是棉鞋时,他决定发起“温暖玉树,和玉树一起过冬”活动。当有人提出应将这一活动策划成媒体活动以扩大公司影响力时,被他一口否决。“时间来不及了,公司的事可以慢慢做,但冬天就要来了啊。”“得让孩子们过个温暖的冬天,要尽快组织物资。”他将本已准备用于媒体活动的资金全部购买了玉树孩子们急需的炉子、棉鞋、帐篷……

带着浓浓的爱心,10 月 25 日,曾敏杰与同事杨浩、王瑞一行3 人抵达西宁,并在当地藏族志愿者俄金曲桑的协助下,赶到玉树州囊谦县县城,与囊谦县吉尼赛乡瓦作村村委会副主任布桑会合。10 月 27 日,5 人乘坐越野车前往瓦作村小学和麦曲村小学,一辆装载过冬物资的大卡车也随后出发,却不料途中遭遇车祸,曾敏杰和杨浩、布桑不幸遇难。年仅 35 岁的曾敏杰发起的活动温暖了玉树的孩子,却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杜金玉,42 岁,青海火电工程公司送电分公司送电工程处的高空线路作业技工。4 月 14 日,玉树地震发生时,他主动请缨前往。16 日凌晨,随青海火电工程公司抗震抢险队进驻玉树,连续数日投入修复供电线路等工作。

他和抢险队的同事们投入的第一场战斗,就是检修从结古镇到巴塘飞机场这条长达 35 公里的供电线路。

他随队参与了 46 号、48 号塔的拆除、修复工作。20 日下午,随队医生发现他有些疲劳,多次为他检查身体,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肺功能等均正常。21 日凌晨,杜金玉突发高原肺水肿,被紧急送往就近医疗点。

医生们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挽留住这个送电工人的生命。

工友们这样回忆他过去的几天几夜:他太累了,他是累死的!

这个憨厚、老实、平凡,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青藏高原的送电工人,最后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玉树。

…… OIpvW7C0TtW14MIkG0+4rpqR8V+IDoLB1eWVeUJQdbrvx6/OQDmMhCD/jScSy2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