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天才绝对是天生的

好了,我们的张居正此时应该出场了。不过,我要先讲讲他的出处。尽管民间有“英雄莫问出处”的说法,但这位盖世无双的大英雄,实在是令人好奇,不追问一下他的家谱,难免叫人心痒。

张先生的家谱其实很简单,只能上溯到元末。再往上溯,没了!不可考。

显然是穷老百姓世系,上推一百七十多年,就来路不明了。

明代的士大夫谈古论今,思维已相当严谨;家世这东西,不能再随便忽悠了。不像汉代,刘备、曹操还都能乱攀老祖宗。

张居正可考的先祖,叫张关保,凤阳定远(今属安徽滁州)人。这个张关保,与明朝就大有关系了,且是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的一个兵,算是头扎红巾起事的老兵了。渡长江后,攻打过采石矶。

这一仗,夺的是安徽当涂长江边上的险要,为的是最终拿下集庆路。当年南宋的一支残兵与金主完颜亮的南下大军,曾在这里有过一场著名的决战,采石矶因此而名扬天下。老朱的队伍,在采石矶打得比较苦,打了三次,才从元军手里拿下。看来,张关保也是义军队伍中豁出命来干的一条汉子。

后来,这位张莽汉归到了大将军徐达麾下,随军席卷江南,转战浙江、福建和广东,估计跟张士诚、陈友定的兵都交过手。

刀头舔血的结果是屡建军功,最终被授予世袭千户,入了“军籍”。当初朱元璋创立了一种特殊的户口制度,把老百姓分为军籍和民籍两种。军籍的爷们儿,不光是打仗、防卫,还得自己种田养活自己。每个兵赏给官田五十亩,但是必须当兵当到六十岁,然后由长子一人顶缺,世世代代保你有饭吃。

张关保当这个千户长,手下管着一千一百二十人,是个权力不小的军官。

有如此光荣出身的一个老祖宗,张居正还是很自豪的。他一生的报国之志,大概从这里就能找到源头。

张关保死后,葬在湖北的宜都,正应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话。张居正后来曾提到过宜都的远祖孤茔,口气中,能觉出有一点儿伤感。

这军人户籍的家风,给张居正带来的,是成年以后铁石心肠的一面。日后在介入中枢政争时,他的冷酷、严厉、令出如山,都源于此。这与书香门第出来的文人雅士,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在后面,就能看到他的那种狠劲儿。

老祖宗再往后两代,仅仅有名字,无事迹可考。再往下,就是张关保的曾孙了,叫作张诚。

张诚是次子,袭不了军籍的铁饭钵,就从老家归州(今湖北秭归)迁到了江陵(今属湖北荆州)。

从此,江陵这地方,就算是张居正的祖籍地了,后来同僚们也称张居正为“张江陵”(以祖籍作为称呼,是古人的一个习惯)。

江陵也在湖北,离归州并不远,就在长江边上,北依汉水,南通湘粤,西控巴蜀,古称“七省通衢”,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因为在东晋时是荆州治所,所以后来又称“荆州城”。这地方离战国时的楚国首都郢也不远,是个出奇才的地方。屈原当年的活动范围,大约也就在这一带。

这个迁移到江陵来的张诚,就是张居正的曾祖父。他来到这儿,转入了民籍,成了老百姓户口,开始自谋职业。因为生性乐善好施,攒了点儿钱,都捐助给弱势群体了,所以一直穷嗖嗖的。

张诚患口吃,是个结巴,人送外号“张謇子”。謇子是古语,也就是结巴之意。

张謇子人缘不错,虽然说话期期艾艾,但颇有哲理。江陵人教训子弟的时候,都愿意引用他的话,俨然是个小城的名流了。

日后张居正在回忆曾祖张诚时,还念念不忘其慷慨大度,说他老人家经常发愿,愿意自身做一张草垫,让需要的人睡在上面。这个思想,简直有点儿圣人的意味了。

这个张结巴老先生,又给张居正注入了性格中的另一面,就是对穷人抱有很大的同情心。这个特点,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施政纲领。

结巴先生有三个儿子,次子叫张镇,就是张居正的祖父。其他兄弟两个,一个经商,很成功;另一个读书,是个秀才。就独独这个张镇,两样都不干,只是放浪。估计是经常参与打架斗殴,属于啸聚街头的那一伙。偏偏结巴老爷子就喜欢他,处处都给予回护。

张居正的这个痞子爷爷,又给他传下了几分泼皮性格。在后来,当政坛争斗到白热化时,张居正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

痞子爷爷张镇,倒也有了一个不错的归宿——进了江陵的辽王府充当护卫,用现在人的话说,就是守门的警卫。张家习武的老传统又恢复了,不过张镇比远祖张关保可差得远,关保是从香军那会儿就起了义的,有战功。而张镇护卫,终其一生,也就是一名小小的军卒。因此,张居正后来回忆家史,往往只谈及远祖张关保,而不谈其他人。

这个张镇不成器,结巴曾祖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下一代。

张镇生子,叫张文明,这就是张居正的父亲了。结巴曾祖自认为一生急公好义,应有好报,也该出个体面的孙子了。

张文明果然没再走武把式的路,一直坚持读书应试,二十岁就补了府学生,就是在本地通过了初级考试,得了个秀才名分。可是往后,一连七次,都没通过省里的二级考试“乡试”,总也成不了举人。

成不了举人,就等于不是什么正牌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没地位,还赶不上一个有钱的屠户。只有中了举,才能光宗耀祖。小说《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之前与其后的大不同,就是个好例子。明代的省级乡试,是三年一次,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所以又叫“桂榜”。放榜后的盛况,那就不用说了,由巡抚大人主持“鹿鸣宴”,众考生高唱《诗经》里的《鹿鸣》诗,还要跳魁星舞。

张文明却与此无缘。七次落榜,那就是二十一年蹉跎过去了。一直到他四十岁,儿子张居正早已中了进士点了翰林,连三年的“庶吉士”(相当于博士后)都毕业了,老爹张文明这才彻底死了心,把考篮一丢,叹道:“命该如此啊!”

张居正后来总结老爹的失败,说他老人家虽然出口成章,才气不低,但不肯向八股文的死规矩低头,所以考官不待见。

张文明是性情中人,喜喝酒,爱说笑话。与人接触,不论贵贱,都一碗水端平,平生没有什么仇家对头。他要是去赴哪家的宴会,大伙必定终席而欢,大有军人后代的豪爽之风。

结巴曾祖对孙子张文明的希望虽然落了空,但老爷子终于看到了曾孙张居正的出生。

一肚子救民济世想法的张老太爷,乐呵呵地盼到了四世同堂,虽然没看到张居正后来的显贵,但也可以稍感安慰了——子子孙孙,总有一个有出息的吧?

嘉靖四年(1525)五月初三。这一天,我们的绝世天才,终于横空出世了。张居正就在这个日子出生在江陵家中。

这一天极有意义。寒门里,出了个家族中最显赫的人物;同时,上天也给一个衰老的帝国送来了一个拯救者。

结束江陵张氏家族近二百年平淡生活的时刻到了。

在古代,大人物的诞生,照例有一些附会的传说。张居正的母亲赵氏,在怀他的时候,据说曾看见连天的火光,火中有一个五六岁的青衣童子,从天上翩然而落,绕床不止,于是赵氏有孕。

这当然是赵老太太自己编的瞎话,或者是后人虚构的……什么青衣小儿之类,都是旧时的俗套,在此聊备一说而已。

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在为父亲写的传记《文忠公行实》中,还说赵老太太是怀孕十二个月才分娩的,无非也是说孕育的是个奇人。

但是张居正诞生前后的所谓异象,却是有他早先的名字为证。张敬修提到过两个与父亲张居正有关的梦,都很有意思。

据说在张居正诞生的前一晚,痞子爷爷张镇忽然梦到了遍地大水,满屋皆淹。张镇慌了,问奴仆:“何来大水?”下人答:“水是从您张家的地里流出来的呀!”无独有偶,结巴曾祖父张诚也梦到一轮明月落在水缸里,光芒四射,紧接着,一只白龟就从水里爬将上来。老太爷从梦中得到灵感,据此给新生的曾孙取了正式的名。

这也难以置信,姑且听之吧。

张居正,字叔大,别号太岳。但是小时候的名儿,却是叫白圭。什么是白圭?白玉也。这里显然指的是白龟,谐音。

但这也只能聊备一说。因为,这名儿,也很可能是名落孙山的老爹张文明从《诗经》里找的。《诗经·大雅·抑》里有两句诗:“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言论中要是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老祖宗告诫人们要慎言——祸从口出。

《论语》里也记载着相关的一件事:有个叫南容的人,因为反复诵读这两句诗,孔子很欣赏,就把侄女嫁给了他。瞧瞧,这念一念“白圭”,还真捡了个大便宜。

张居正小的时候,就这么叫上了张白圭。看来,张家长辈对他的期望挺高,起码,也希望他能娶个什么名人的侄女吧。

后来到了嘉靖十五年(1536),张白圭这个十二岁的机灵小子,在荆州府考生员(俗称秀才)。

当时荆州知府李士翱看见这名字,认为大不妥。

——可能是觉得不雅。白龟?这不是将来要戴绿帽子吗?

其实,龟这东西,在中国远古时并无恶名,且是圣人怀中的必抱之物,占卜也少不了它。人们对龟,只是崇拜,认为它象征吉祥、长寿。古代名字里带“龟”字的,多了去了。一直到唐代,贵族和士人,仍不以名字里有龟为耻。

问题最初是从汉朝冒头的,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写了一本有名的《说文解字》,硬说乌龟是没有雄性的,如果要生小乌龟,得跟蛇交配才成。正因为如此,龟脑袋才与蛇头长得一样,谣言正是起于此。一千多年后,这谣言也渐渐在民间扩散,暗喻通奸,龟就不是什么可以显摆的东西了。

到了元朝,《元典章》规定,娼妓的家长和男性亲属,要裹青色头巾。青头巾的颜色与绿相近。

到了明朝,干脆就改成绿的,看上去仿佛乌龟脑袋。明代人把头巾也叫帽子,这就是龟与“绿帽子”的渊源关系。

因此,是不是白圭之名再好,也万万不能取呢?

——这里仅仅是开个玩笑,士大夫跟老百姓的观念显然不同。事实上,很可能李知府认为不妥的,是因为在先秦就有一个叫白圭的,本朝也有一个叫白圭的。

先秦的白圭,见于《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研究治生之道(经济问题)的鼻祖。明朝的这个白圭,是正统七年的进士,曾任工部及兵部尚书。

与前人重名,毕竟不好。因此,李知府便做主(真是个称职的父母官),为张白圭隆重改名为“居正”。

此名,甚好啊!大气!

布衣寒门的子弟,往往有鱼化为龙的梦想,希图一举改变自身的处境。但是梦想虽然人人有,能够实现的却并不常见。那么,关节点在哪里?跃上龙门的窍门在哪里?答案自古不一,有说勤奋的,有说靠运气的,也有说是因为看准了时机的。

而我,却要当头棒喝一声:要发达,先看你天赋够不够!为什么人人都想上进,时代都是同样的时代,上去的人却寥寥无几?就因为天分不同。

张居正世代寒门,他自己日后也不讳言,没有家学渊源或祖宗庇荫可以借力。那么,他是怎样蹿升上去的呢?我们看看他的成长史就会知道,是因为——天赋!

张居正小时候天赋就超常,一两岁时,便是一副神童模样。一次,本家叔叔张龙湫正在读《孟子》,见居正在一旁,就逗他:“你要是认识‘王曰’两个字,就算你厉害!”几天后,奶妈又带着小居正来了,张龙湫把居正抱在膝上,指着“王曰”二字让他看,小居正竟然就读出来了。

从此,便有了“神童”之名。

老爹张文明对此甚为高兴,到了居正五岁时,就把这小神童送去“社学”(基层小学),开蒙读书了,跟老夫子念“上大人孔乙己”。到了十岁,幼年居正就通晓了六经大义。

“六经”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孔子曾列举的六部经典:《易》《书》《诗》《礼》《乐》《春秋》。

这里面,《乐经》已经被秦始皇烧光了,实际上只存“五经”。不过即便五经也是不得了,别说十来岁的孩子,若是放在现代,就是三十岁的中文系博士生通读一遍,怕也是要了命的事。幼年居正就因为这一点,在荆州府声名鹊起。

嘉靖十五年,张居正堪堪十二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那一年,他在荆州府投考“府学”(官办学校)。据说,前文提到的为张白圭改名字的那个荆州知府李士翱,恰好在前一晚做了个梦,梦见玉皇大帝给了他一个玉印,吩咐他转交给一个孩子。第二天荆州府考生点名,头一个正是张白圭。李士翱心里称奇,叫小白圭走近一点儿,仔细看看,恰是昨夜梦中所见,于是大喜,以为是天意,还替他改了名,勉励了他许多“学而优则仕”之类的话。这显然也是事后附会,不必当真。

荆州府刚一考过,湖广学政(地方教育总管)田顼就来视察了。李士翱按捺不住,对田顼大吹法螺,说我们荆州府出了一个神童子。田学政禁不住好奇,让赶快把张居正叫来,他要亲自面试。出的试题是命题作文——《南郡奇童赋》。

张居正的老爹张文明笔头向来就快,为文下笔立就,这本事也传给了张居正。拿到试题,他文不加点,片刻工夫就交了卷。学政和知府大感惊奇。居正这次自然是顺利补了府学生,成为荆州府学的生员,是一名小秀才了。

进了府学,也不是光吃干饭,生员们平时除了各自专攻一经外,还要学习“礼、射、书、数”四科课程。

第二年,趁热打铁,张居正又赴武昌,参加相当于省级的“乡试”(省是元代的叫法,明代称作“布政司”)。这次若是一举过关,便可成为举人了——正式的知识分子。张居正在考试时,自然又是作了一篇漂亮文章。以他当时在湖广的名声,中举是题中应有之义。却不料,有人从中阻挡了一下,让他意外落第。秋闱放桂榜之后的那番热闹,没有他张居正的份儿。

这中间横插了一杠子的,是个大人物——湖广巡抚(地方军政主官)顾璘。不过,这位顾大人,并没有恶意,他是怕张居正得志太早,反而成了个庸才。

这位顾巡抚,本人就是一位大才子,因此他对张居正的录取与否非常执着。对从京城来监考的冯御史说:“张居正这孩子才具非凡,早些擢拔,也无不可,但是最好还是让他迟几年,待他才具老到了,前途将更无可限量。”他当然不能说了就算,只是让监考官自己斟酌。

这次张居正的考卷,很得湖广按察佥事陈束的赏识,力主予以录取。但是冯御史却考虑到,顾璘的意见不能被忽视,于是决定不予录取。

一个小孩的录取与否,竟引起了几位大员的争论,不能不说是上天对张居正照顾得紧。

顾璘此举,对张居正影响甚大,多年以后,他也忘不了。顾大人的深谋远虑,张居正在当时就能领悟到。因为顾璘也和别人一样,极为欣赏张居正的才华,一见面就惊呼为“国器”“国士”;又呼张为“小友”,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还经常对省上几位大员说:“这小子,真是将相之才!唐朝的宰相张说老先生,当年认识了七岁的神童李泌,如今我这也差不多了。”

一天,顾璘请张居正吃饭,特意把自己的幼子顾峻唤出来,训示说:“这是荆州的张秀才,将来是一定会到中枢掌权的,到时候你可以去见他,他会念及你是故人之子,给你点儿特别照顾。”张居正当时奶毛还未褪,哪里敢做当宰相的大梦,但对顾大人的这种赏识不由感激涕零,久久铭刻于心,未尝敢忘。

确实,要是张居正在这一年中了举,也不过就是早风光几年。没准儿大家一捧,得意忘形,流连于诗酒宴席或花街柳巷,大不了是个风流才子,怎能有后来的一番事业。

又过了三年,张居正已十六岁,翩翩一少年了。再去应乡试,一举得中。恰好顾大人此时在湖北安陆监工修皇陵,张居正就专门跑去拜见。顾璘见小友中了举,不由大喜,解下自己的官员服饰——犀角腰带赠送给他,说:“你将来是要束玉带的,我这犀牛角的腰带,怕是要辱没了你。”明代的官服中,一品大员为玉带,二品大员为犀带,三四品为金带,五品以下为乌带。老顾这个赞许的分量,可是相当重啊!

顾璘还语重心长地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我看那不过是中等之才的别称,不足为凭,出名就要趁早啊!上次我一句话,耽误了你三年,看来我是错了。但是我希望你立意高远,要做伊尹、颜回一流的人物,不要做一个轻飘飘的少年才子。”

天啊!伊尹、颜回,这两人是什么人哪?

伊尹,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的丞相,史上第一个帝王之师,还是道家学派开山鼻祖。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后世在文庙里,是有资格配享孔庙的,元代起被尊称为“复圣”。

拿这两个人作比,还得了吗?

天才,注定了就有天才的命运。当朝二品大员的期许,在这个少年心中引起的反响,不知该是怎样的波澜。

也许我们会问:张居正中了举,顾璘为何会如此赞不绝口?原来,对古代的读书人来说,中举是他们一生中的关键门槛。

只有中了举人,才有接下来考进士的可能,考中了进士,才有候选做官的资格。即使考不上进士,举人也有资格以科班出身去当官,只不过身份略低一点儿。无怪《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之后,大喜过望,痰迷了心窍,竟然疯了。多亏他的岳丈胡屠户,一巴掌才把他打醒。

虽然读书人在考上秀才后,也有一些诸如免役、免税的小小特权,但若就此止步,前途也不过就是当个塾师(民办教师),或做个幕僚(师爷),一般民众还是不大瞧得起的。

因此就有穷秀才拼死也要考举人的事。清光绪十五年(1889)春,京城邸报(政府公报)上说,福州的考场中有好几位考生年纪超过了八十岁,更有两位超过九十岁,其中有人中秀才已经六十年了还在考!真个是不屈不挠,死而后已。

对于读书人来说,到了此时已别无退路。《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劝告匡超人的话,一语中的:

“……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在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

中举之后,就成了当红的潜力股,说不定哪天就得了官做。因此乡绅们多有提前投资的,向新举人赠银两、送田地、馈房产。一夜间,乌鸦变了凤凰!

有那承受力不强的,怕是要崩溃。比如,范进的老妈苦了若干年,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发达了,喜极之下,竟一命呜呼。

老顾如此看好张居正,是有眼光的。其实顾璘本人小时候就是个神童,从知县、知府、布政使、巡抚一路干上来,在南京刑部尚书位置上退休,官做得很顺。

惺惺惜惺惺,大人识英雄!

与那些白胡子老秀才比起来,张居正岂是池中之物,是要早早腾飞的。他一手八股文做得好,书法、策论、应用文也过了关,拿下举人轻轻松松。

就这样,少年天才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国器的辉煌前景已可见!

然而,这一年,也是张家乐极生悲的一年。

在辽王府任护卫的痞子爷爷,被年轻的辽王灌了一顿酒,不幸醉死了(这件事后来还有曲折故事)。至于结巴曾祖这一年是否还在人世,没有记载,估计已经过世很久了。他们都没有机会看到张居正此后的发迹。

嘉靖二十三年(1544),张居正进京参加“会试”,也就是全国考试,却意外地落了榜。原因正如顾大人所担心的——少年气盛,马失了前蹄。张居正多年以后总结教训,认为是暴得大名害了他,原以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于是放着八股文功课不练了,沉迷于古典,估计是被先秦诸子什么的迷住了。

落第后,一晃又是三年。他卷土重来,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再次进京赶考。这次如愿以偿,终得上苍照顾,中了二甲进士!

在古代,一般读书人与中进士者的比例悬殊。只要能在千人万人中脱颖而出,什么十年悬梁刺股,什么考场里九天九夜不挪地方,什么势利眼胡屠户之流的讥讽,都可以不在乎了!唐代孟郊的一首《登科后》,有诗句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真是写尽了知识分子的得意。

古时有“五十少进士”一说,意思是,在中了进士的人群中,五十岁也算是年轻的。而当年的张居正,仅仅二十三岁。

三年一度的会试,是在春天举行,又称“春闱”。放榜之日春风拂面,想想看,人生此时,又夫复何求?

他这次不仅中了进士,还被选为庶吉士。这庶吉士倒不是什么有实权的官,算是有官衔的学生吧。这是朱家老皇帝想出来的名堂,从进士里选一批文章、书法俱佳的,入馆成为庶吉士,在翰林院庶常馆进修三年,三年后考试合格毕业,其中优秀的,分到翰林院去做编修或检讨,都是轻松而又体面的文字工作。这即是民间所说的“点了翰林”。那些成绩一般的,就分到各县去任知县,或分到都察院去当御史,或分到六科去当给事中,都是中层官吏,要一步步攀登。

而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就很快。明代自英宗以后,朝廷里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凡是点了翰林的,将来就有可能入内阁,成为中枢大员。因此一旦成为庶吉士,大伙就把你看成“储相”,也就是未来的宰相。

我们二十三岁的庶吉士,此后就算正式踏入官场了。张居正的人生曲线,到此为止一直是向上走的,往后更是高开高走,直至涨停板,从来就没有跌过。

不过,他今后要面对的,将是历代官场中极为罕见的龙争虎斗! vzskIzHyvp9gjINAAjp4vpvmtj0ZFadcY4L5LIeURp95jyjDMt58Ndw5zECcz7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