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布素寒姿

应天书院最早开办于后晋时期(936—946年),由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人杨悫兴办。动荡的艰苦岁月,书院办学规模自然不大。后来,毕业于此的戚同文《宋史·范仲淹传》等古籍中记载范仲淹曾经师从戚同文,其实,戚同文早在范仲淹出生之前就已经去世。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论范仲淹的师承》一文中即对此问题做过详细考证。该文原载《大公报·文史》第16期,1947年2月5日。后收入《邓广铭全集》第8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近年,苗润博博士又对此问题进行补充论证,见《范仲淹师承问题补证》一文,《宋史研究论丛》第十八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接管学校后,逐渐取得了官府在资金方面的资助,实力增强,特别是师资方面有所加强,逐渐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北宋初年在此学习后进士及第的达到五六十人,其中王砺等七人更成为朝廷大臣。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戚同文去世后,学校一度停办。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富民曹诚意识到教育的重要,在国家大兴文治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决定捐巨资重续书院香火,于是扩建校舍达百余间,拥有图书几千卷,书院的办学规模和水准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应天府的长官将曹诚的义举上报朝廷后,真宗赐名应天府书院,任命戚同文的孙子戚舜举主持书院的事务,学校从此变为官办学校。

因为戚同文人称睢阳先生,应天府后又改称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所以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二十二岁的范仲淹开始了应天书院五年左右的学习时光。这是范仲淹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毕竟,宋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居首。另外三个是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范仲淹在青年时期,首先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意,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其次铸就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种人格在中国古代,只有极少数儒家弟子才能做到。在书院读书期间的一些诗,充分反映了他的志向和坚强的人格。

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他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夜晚读书困了的时候,就用冷水洗洗脸,继续读书写作。同宿舍的同学见他一年四季都吃得很粗糙,有时候送他好吃的饭食,但是他坚决拒绝,害怕吃了之后,抵挡不住诱惑,削弱过艰苦生活的能力。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到应天府朝拜放有太祖赵匡胤画像和牌位的圣祖殿。应天书院的学生也都跟着众多的百姓去看热闹,渴望能够一睹龙颜。只有范仲淹没有去看热闹,而是一如往常地在学校读书。同学们看完热闹回来,不管是否看到真宗本人,都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真宗如何无愧于真龙天子的角色。有的则接下来讲述路上碰见的美女的颜值,有的干脆哼起了晏殊的一句艳词:“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相好的同学于是问范仲淹为何不去,范仲淹回答道:“官家宋代一般称皇帝为官家。总会见到的,将来见也不晚。”

来年就要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了。范仲淹相信五年的寒窗苦读,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让母亲和养父高兴,让九泉之下的生父高兴,让所有关心他的亲朋好友高兴。当然,他的人生旅途也将开始一个大的转折。 R5Us7094weXnmgeXTt+g1LdORPxLtMdAEbZewzxRWXrxKZbfc0n3vq0vJ4bFqH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