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月亮比外国圆

一位五四文化先驱有一句名言,“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其实,既不科学,也不艺术。从文化和艺术的意义上说,中国的月亮其实比外国的圆,中国给月亮最圆的日子定下了两个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中国人心目中“圆月”是最美的,汉语中有“团圆”“圆满”“圆梦”这样的固定联想。冯梦龙把它通俗化地概括为“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圆月蕴含着家庭团圆、生活美满的意味。这样的美学心理甚至影响到中国的园林建筑,圆形的月洞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至于形容男性的美貌,也是面如满月。而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则不同。在他们那里,新月是最美的。阿拉伯人甚至把新月画到国旗上。据沙特白先生研究:“新月是人事和朝觐的计时,斋月的开斋和封斋也是看新月。为了迎接新月,专用白银制作祭祀法器。作为牧民,他们的原始图腾是一对公羊角,两角弯成弧形,构成的正是一对新月的形状。”在中东和法国诗歌中,新月是最美的。受西方文化影响、得过诺贝尔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他的英文诗集名字就是“新月集”。中国的月饼是圆的。而法国“月饼”croissant,“羊角包”,直译就是“新月”,形状也是新月形的。在他们想象中,新月和镰刀联系在一起,意味着“丰收”“光辉的前景”“善”“吉祥”和“完成”。中东人的想象与之相近,认为新月是清洁、希望的象征。而在我们古典诗歌里,则是相反,最美的是圆月。姻缘巧合,花好月圆,不但是家庭团聚,而且是爱情、友情的相思。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来表达妻子相思之纯洁透明。在李白的诗中,圆月太美好、太丰富了,它可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也可以是孩子气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这是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听说阁下要来,等待的心情要反复望圆月来表达。这里的圆月表示朋友相聚。唐人曹松在《中秋对月》中说: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中秋的圆月照遍普天之下,它所带来的幸福,是绝对无私的。清代纳兰性德说:“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意思很明显,圆月(团聚)是很难得的,很值得珍惜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从海平面升上来的圆月是如此美好,与远在天边的亲朋共看明月,心灵即能超越空间距离而亲近。

至于新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叫新月,而是叫“残月”。温庭筠有“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柳永在《雨霖铃》中写他与情人握别而醉倒于露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中这样说:“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病中起来,发现自己头发白了诸多,只能是躺在床上看“残月”了。汤显祖有:“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有时,新月也叫作“缺月”。苏东坡被流放黄州有词云:“缺月挂疏桐”。李后主当了俘虏心中郁闷,不敢讲出来,只好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果他还在当皇帝,那可能就不是一般的“月如钩”,而是李白那样的“青天悬玉钩”了。当然,就这个“玉钩”,在后来诗人笔下也是悲凉的“此夕秋风猎败荷,玉钩斜影转庭柯。鲛人泪有千珠迸,楚客愁添万斛多”(杨亿《此夕》)。西方诗人眼中美好的新月,在当俘虏的李后主眼中,却如钩子,和梧桐树一起被囚禁。

到了北宋,月亮的形象被苏东坡总结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缺月是亲人分离,圆月是团聚。苏东坡接着就问了,“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我和弟弟骨肉分离,不能相见,你这中秋的月亮却这样圆呢?这不是故意刺激我吗?中国诗人对圆月的感情固然是愉悦的,但表现方法是很丰富的。唐诗人王建有诗题曰《十五夜望月》,月亮很圆,他的感情却是很奇特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天气比较寒冷,又有不祥的乌鸦,他心情有点落寞,想到在这样的情景下,“今夜月明人尽望”,几乎所有的人家在看圆圆的月亮,“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因为月圆,而家人不能团圆加深了离愁。有时如果看到圆月,也会产生相反的情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是宋代晏殊的词。至于元宵的圆月,唐伯虎有诗曰:“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没有圆月就谈不上什么节日的欢庆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丘逢甲的《元夕无月》,就是元宵节没有月亮,这个诗人在中国台湾被日本割据以后,坚决组织抵抗。他把元宵节的圆月叫作“宝月”:

满城灯市荡春烟,
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
神山沦没已三年!

元宵的宝月沉隐在海天,海峡之外,失去的国土和人民不能团圆,已经三年了,连负载仙山宝岛的神龟都要流泪了。

圆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之所以承载着这么丰富的感情,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战士出征,书生应试,商贾出行,朋友分手,路远山遥,重逢无期,只有圆月无远不届,情感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而月光比之花更易激发思绪。同样是无远不届的日光却没有这样的荣幸。因为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从生存压力中解脱出来,思绪就比较超脱了。再加上,早在屈原《离骚》里就有“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就是为月驾车之神,有云霓舒卷的联想。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字,用的就是这个典故。由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的巨大影响,圆月上有了“琼楼玉宇”的仙宫之气象。有关月亮还有家喻户晓的神话,如吴刚伐桂:吴刚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桂树,但桂树随砍随合,劳作永不休止。从这里又衍生出“蟾宫折桂”的成语,比喻科举得中。又有传说,上古天有十日,天下旱灾,后羿射下九个太阳,王母赐以不死之药,其妻嫦娥偷偷吃了此药,不觉身轻如燕,直上月宫。嫦娥原本是恒娥,因为避汉文帝刘恒这讳,改称嫦娥,恒的本义就是常,永恒的意思。故李商隐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直到当代毛泽东写《蝶恋花·赠李淑一》还有:“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圆月在中国诗歌中还上升到形而上学理论,赵朴初总结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一生曰:“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这里的圆月说的是超凡脱俗,六根清净,是功德圆满的境界。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作为一种意象,性质和形态变化万千。对于中国诗人来讲,月亮一般代表的是思念,心理距离的缩短。而在西方,月亮很多时候,是用来象征爱情的。现在我们的歌曲,有《月亮代表我的心》,根源在哪里?古罗马的维吉尔有一部史诗,里面有一个月亮女神叫Luna,俄语叫луна,词根是一个,读音也相近,只是后者重音在后一音节。她看小伙子太漂亮了,再过几年,他老了怎么办?就吻了他一下,小伙子就睡着了,停止长大,永远那么年轻,漂亮。这个故事写在济慈的长诗《恩底弥翁》中。你看这个女神是不是有点疯狂?这个luna的形容词是lunatic,就是疯狂的。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说,“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幻想的产儿”。他笔下的“疯狂”不是mad,而是lunatic!月亮是疯狂的,张爱玲的文章里有“疯狂的月亮”,原来就是从英语来的。余光中在《月光光》这首诗中写的是对于祖国的思念:

月如砒,月如霜

落在谁的伤口上?

为什么月光照在身上有落在伤口上的感觉?“伤口”这个词语本来是生理方面的,但在这里是心理方面的。圆月逗引起诗人对故国的乡愁,思乡而不得回归的痛苦很深,变成一种伤口,看见月光就惹起乡愁的伤口,更痛苦,故说它是砒霜。余光中二十多年不得回归故土,心灵深处隐痛,看到月光就怕,已经成为一种病了;但是他想到故乡,又有喜悦的感觉,已经达到爱恋的程度。“月光”的语义衍生,既有“恐月症”,又有“恋月狂”。

月亮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是无限丰富的,本文只能讲到圆月和新月。至于一般的月,比比皆是。但是,月在古典诗歌里并不单纯是观赏的对象,例如在李白那里,可以“问”,可以“揽”,可以“弄”,可以与之共舞,可以与之对话,可以借之寄托对朋友的慰问,等等。篇幅所限,不能再饶舌了。

2020年4月17日 Wsu77eVm4jLTnbiNgQmuUSAk4Al26VQrola0XQ7a4fzozPaP5EV5Rn/Q8z4DCU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