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惯用语说明

1. 货币单位:本书所用货币单位在未特别说明的前提下是指原始报表的百万本位币。如原始报表的本位币为人民币,则为百万元人民币;如原始报表的本位币为美元,则为百万美元。

2. 行文中所使用的货币单位有时会与图表中所使用的货币单位不一致。如图表中所使用的报表数据,通常会以百万本位币为单位,行文中为方便读者理解,有时会简化为亿本位币。因在简化时进行了四舍五入,导致计算结果会出现细微差异,此等差异以图表底层数据校准,即文中的数据只是符合重大性原则,精确表达以底层数据计算结果为准。

3. 行文中的内容描述有时会与图表的内容描述存在差异,如一家公司的业务板块根据原始报表及相应的图表分为四个板块,其中三个板块约占总体的99%,一个板块约占1%,那么,在行文中这个占比最小的板块因其不足够重要而被忽视,以避免对其他三个重大板块构成内容表述上的干扰或影响。

4. 10年分析窗口的习惯约定。本书所选案例的会计年度大多超过10年,根据分析目的的需要,有时会选择其整个生命周期,但大多数时候只会截取最近的10个会计年度。几乎所有财务指标的计算都基于这个10年的财报框架。因此,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10年内的复合增长率,其实际增长年份应为9年;3个年度的持续增长通常指的是后面连续2年的增长,第1年会被看成基年,但在行文习惯表述时,会将基年包含在内。

5. 本书所采用的财报数据源自这些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但不排除依据这些公司年报而建立的商业化数据库,如Wind、Morningstar和IT桔子等。如果分析所用数据采自这些数据库,作者并不负责核对数据库数据与年报数据之间的误差。作者在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大多引自这些商业化的数据库,也有部分数据由作者直接从样本公司的公开年报中采集。如果在分析过程中,作者发现数据库资料与公司公开财报资料之间有明显误差,作者会以公司年报数据为基准。

6. 复合增长率是指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计算方法为总增长率百分比的 n 方根, n 等于有关时期内的年数,公式为:

复合增长率的英文缩写为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7. 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余额占资产的比重。一般教材的计算方法是用负债余额除以资产平均余额。本书未采用资产平均余额,而是合并资产负债表当期余额。平均资产负债率是指分析期间各期的负债余额合计除以各期的资产余额合计,用以表达在分析期间内样本公司的平均负债水平。

8. 实际所得税率是名义所得税率的对称。名义所得税率是税法规定的所得税率。企业实际纳税过程中出于政策或口径原因的调整导致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存在差异。

9. 净利润现金含量倍数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与净利润的比值。

10. 销售净利率,又称销售净利润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它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的净利润水平。

11. 股东权益报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又称为净资产收益率或股东回报率等,我国香港称之为净值报酬率,我国台湾称之为股权收益率或股本收益率,是衡量相对于股东权益的投资回报指标,通常是指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合计除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或可向股东分配的净收益。

12.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成本(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衡量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的综合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通常会以销售成本为分子,存货平均余额为分母。但本书为简化分析,通常以存货的年末余额而非平均余额为分母计算。它是销售成本被当期存货余额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周转次数。用会计年度360天除以周转次数,则得到存货周转天数。

13.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一般教科书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本书采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当期应收账款余额。

14. 应付账款周转率或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是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付清供应商欠款的指标,属于公司供应链效率的分析范畴。对付款方来说,付款周期越长越有利。应付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为:

由于公司采购额在公开财务报表中并不直接提供,所以,本书很少采用这一指标。但这并不等于这一指标在财务分析中不重要。

15.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

它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固定资产周转的次数,或者每1元固定资产支持的销售收入。一般教材会采用固定资产的平均余额来计算,而本书则采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净值余额来计算。

16. 流动资产周转率,也叫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达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是企业日常供、产、销各环节管理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通过该指标的对比,可以促进企业加强日常运营管理,降低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水平。计算公式为:

通常情况下,本书一般采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当期余额作为计算依据。

17. 非流动资产占比,是指公司非流动资产余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通常情况下,非流动资产的占比越高,说明公司经营杠杆和经营风险越大,产品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占比越高。因非流动资产不易变现,所以,在日常商业活动中,人们往往把非流动资产称为“重资产”,而把非流动资产占比超过50%的公司称为“重资产公司”。计算公式为:

18. 有息负债占比分析,是指对负债资本中需要支付固定利率的债务余额占全部债务余额的比重进行分析。企业典型的有息负债是指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的借款,除此之外,还包括向其他融资渠道取得的需支付融资成本的债务,如应付债券、应付票据、融资租赁等。

19. 非流动负债占比是指借款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余额占全部债务余额的比重。在同等负债水平下,企业的非流动负债占比越高,其财务风险越小。所以,非流动负债占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反映财务风险的作用。

20. 商誉及无形资产占比,有时也会根据分析需要单独分离出商誉占比和无形资产占比。该指标主要用以说明公司购并的溢价(泡沫)程度及资产的未来可变现风险。

21. 投入资本报酬率(ROIC)是指企业投入经营的实际资本所产生的报酬率。传统意义上,投入资本与资产余额基本一致,但随着企业股权投资或理财资产的增加,大量的资产并未实际参与企业生产过程而直接产生收益,所以,扣除直接产生收益资产后的余额,通常会被当作实际投入经营的资本。当然,由于生意上的往来也会导致企业占用其他合作伙伴的资本,在实际投入经营的资本中也会扣除这一部分的资本余额。通常的计算公式是:

投入资本=股东权益+有息负债+应付未付股利+股东无息借款

有息负债,是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利息等(参见上述第18项)。

22. 权益类投资占比是指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项下权益类资产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流动资产项下的权益类投资通常会被理解为企业利用短期闲置资金的短期获利行为,并不具有谋篇布局上的重大战略意义。由于权益类资产所产生的收入并未合并至本企业,所以,在相关经营业绩指标分析中应剔除这部分资产的占比。

23. 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关键性指标,它是指每1元资产能够产生多少销售收入。分析中可根据追根溯源的需要,进一步具体拆分为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其他更具体项的周转率指标。

24. 经营性资产周转率是指扣除如上述第22项权益类投资后的资产所驱动的销售收入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它在分析权益类投资占比较高的公司资产利用效率时,将得到更加准确的分析结论。

25. 会计年度,又称财务年度、财政年度或财年,是指会计核算的起讫期间,它可以与日历年度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在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的起始时间与日历年度一致。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会计年度的起始时间则由企业自由确定。本书中如果采用“××财年”的表述,则表示该公司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不一致。如果采用“××年度”,则表示该公司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一致。

26. 销售费用,亦称营销费用,或营销投入,或销售投入,用以表达实际投入公司产品或服务推广和促销等方面的费用,也包括销售机构及人员的相关费用。不同公司因业务类型或其他某些方面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定义,但总体上大同小异。

27. 研发费用,亦称研发投入,有些公司在二者间区分,有些公司则不区分。在本书分析和对比过程中,通常会基于公司原始披露数据,不加以具体识别和区分,笼统称为研发费用或研发投入。

28. 本书所用“应收账款”术语,用以表达资产负债表的特定相同项目,如果采用“应收款项”的表述,则通常包含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等所有债权类资产的合计数。

29.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国际上普遍流行的表达公司现金或类现金资产的术语,在我国通常称为“货币资金”,是指那些流动性特别高的等同于现金或存款的可随时变现的资产。但在公司实际运作中,有些现金资产或因合约安排而受到一定限制,如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或其他保证金存款等,在报表表达中通常会称为受限制现金,列示于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中。本书因分析需要,有时会将其合并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一并分析,统称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30.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对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净现金流入,即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后的差额的一种称谓。在会计专业上,人们习惯称之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而在商业实践中,人们更习惯称之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 adUePg9ScbX/D18cmxrWe2jMs+C1BZGsKGjuLEZ8ORM4dnbtG2bBbJiqE7s2QyJ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