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某,女,25岁。
初 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颈不自主向左侧歪斜,颈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遂于当地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颈椎磁共振提示颈椎退行性变。经口服药物治疗后(具体药物不详)症状反而加重,脖子不停地抽动伴随不自主持续摇摆。脑MRI显示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诊断为“痉挛性斜颈”。予氟哌啶醇片、安坦片、灯盏生脉胶囊口服药物治疗,局部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缓解肌肉痉挛,远期效果欠佳。现仍有头颈不自主向左侧歪斜,颈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睡眠时症状减轻,颈部肌肉酸痛,无头晕头痛,四肢活动自如,神清,精神较差,纳可,寐欠安,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查体:颈部肌肉紧张,右侧胸锁乳突肌肌紧张,颈强直(+)。
西 医 诊 断 :痉挛性斜颈。
中 医 诊 断 :痉证(肝肾不足)。
治 则 :补益肝肾、养血柔筋、通经活络。采用针刺为主,辅以心理上的安慰、鼓励、支持治疗。
针刺方法:取患侧阿是穴、扶突、天窗、天牖、肩井、双侧风池、百会、印堂、后溪、三阳络、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起针时执针的手指轻捻转动针柄,边捻边提,当其有较强针感后出针。隔日1次。
经过2周治疗,患者颈部歪斜好转,局部肌肉较松软,无明显抽搐、疼痛。此后减少颈部局部取穴,以阿是穴及肢体远端穴位为主,巩固疗效。
按 语 : 痉挛性斜颈又称颈部肌张力障碍 , 临床表现为起病 缓慢 , 头部不能随意地向一侧旋转 , 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 , 多累 及胸锁乳头肌 、 头夹肌 、 斜角肌 、 斜方肌及肩胛提肌等 , 常伴有姿 势性震颤 、 某些特定的运动不能及相应肌肉的痉挛性疼痛等 。 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 , 随睡眠完全消失 。 本病证以成年人多见 , 至今病因不明 。 临床常运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病变肌肉的方 法进行治疗 , 其作用时间可持续数月 , 但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很 明显 。
本病属于中医学 “ 痉证 ” 的范畴 。《 素问 》 载 “ 诸风掉眩 , 皆属 于肝 ”“ 骨者髓之府 , 不能久立 , 行则振掉 ”。 肾主骨生髓 , 肝肾不 足为本类疾病内因之一 , 同时临证上也应注重调神 。 督脉为 “ 阳 脉之海 ”, 总督一身之阳 。 阳气不能上升下达 , 则阴血郁闭 , 气血 运行不畅 , 筋脉失养 , 出现颈项强直 , 活动不利甚或抽搐 、 痉挛 。 治疗上取督脉之百会 、 印堂 , 通督脉之后溪穴以调神志 、 和阴阳 。 配合颈项肩背部局部取穴 , 疏调局部经筋 , 改善痉挛 。 再结合补 肝肾气血的太冲 、 足三里 、 三阴交 。 诸穴合用共奏疏调经筋 、 补 虚散邪之功 。 同时 , 痉挛性斜颈的康复是一个逐渐起效的过程 , 除针刺治疗以外 , 要对患者辅以心理治疗 , 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 病魔的决心和信心 。
(黄炜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