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某某,女,57岁。
主 诉 :反复双侧面腮部肿痛6年。
现 病 史 :患者幼小时曾有腮腺炎史。近六年劳累后双侧腮部反复肿痛发作,伴口干,胀痛不适,多次外院消炎镇痛对症治疗。病史时有反复。2020年3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颌面部CT结论:右腮腺导管结石伴左侧阻塞性腮腺炎可能;左腮腺结石。2020年4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面颌部MRI结论:双腮腺炎、颌下腺炎。予头孢、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查体:双侧腮腺红肿,压痛(++)。可触及3 cm×2 cm硬结节。质硬,推动无活动。面部无溃破。舌淡红,苔腻,半夏苔。脉大。
西 医 诊 断 :涎腺结石。
中 医 辨 证 :患者女,年近半百,长期劳累,气血减亏,头面部经脉濡养不足,发为本病,每遇劳累发作,病程迁延不愈。且幼年患过腮腺炎,辨证为发颐病之气虚毒瘀证。舌脉亦为佐证。
治 则 :益气托毒,排石通络。
针 灸 方 法 :初次就诊面部针灸围刺法,留针30min。
二 诊 :红肿消退,仍有硬结,推之不动。压痛(+-)。伴唾液分泌减少。劳累后双侧耳前区胀紧,右侧为重。胃纳尚可,二便调,夜寐欠安。舌淡,苔薄腻,脉沉细。取穴:肿块围刺,翳风、百会、风池、合谷、曲池、颊车、气海、关元、足三里。中药:补中益气汤和排石汤加减,7帖,水煎服,日服2剂。药渣晾温至40℃,棉布包扎外敷肿块处15min,以皮肤无烫伤为要。
患者随访中,继续针药治疗。
按 语 : 涎腺结石 ( 又称涎石症 ) 是大唾液腺疾病中的常见 疾病 , 可发生于下颌下腺 、 舌下腺 、 腮腺 。 国内目前尚无具体流 行病学统计数据 。 目前多以手术治疗 , 但临床该病多为多发性 结石 , 手术风险及后遗症诸多 。 病轻时多口服生理盐水消炎消 肿对症治理 。 病症严重时 , 考虑手术为主 。
涎腺结石通常由不同的磷酸钙 ( 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和碳酸 盐磷灰石 ) 与有机基质混合物组成 , 其病因和形成机制尚不清 楚 , 可能与唾液成分 、 流速的变化 , 导管结构的改变 , 导管内异物 及全身代谢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 目前涎石症病因研究主要 可分为两类 : 一方面是由于形态解剖因素 ( 唾液管狭窄 、 唾液管 憩室等 ) 引起的唾液潴留 , 另一方面是唾液成分因素 ( 唾液成分 饱和度高 、 结晶抑制剂缺乏等 )。
目前对于腮腺结石诊断最具特异性且有助于指导治疗的检 查是涎管内镜 。 涎管内镜类似于输尿管镜 、 胆道镜等微创检查 , 可直接发现导管内结石位置 、 大小 , 弥补了彩超检查的不足 。 涎 管镜结合彩超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腮腺结石的临床诊断 。 通过查 询文献发现 ,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 , 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涎管 内镜下碎石 、 取石等技术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方式 。 利用体外碎 石机由超声引导下对直径 <7mm 的结石进行震波碎石效果良 好 , 可辅助服用排石颗粒 、 利胆消食片等 。 体外碎石无效者 , 可 考虑采用涎管内镜下腔内使用取石篮直接取石 ; 较大不易直接 抓取结石 , 可选择腔内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后再行取石 。 但临 床上多发性结石建议手术切除为主 。
此例患者已经预约 4 个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 九人民医院做口颌外科手术 , 但因疫情患者本人想通过传统保 守方法暂缓控制疾病 , 强烈希望针灸治疗 。
保守治疗针对较小结石 , 通过腺体按摩 、 促进唾液分泌 、 导 管扩张等使结石排除 。 口服利胆排石片 、 排石颗粒具有清热利 湿 、 调气通瘀 、 化积排石之功效 , 可加速结石排出 。
根据患者的病情 , 制订益气托毒 、 排石通络针药结合法 。 一 诊后患者自觉肿胀消失大半 , 二诊加入中药益气排石 , 患者随 诊中 。
面对复杂结石时 , 单一治疗方法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这时 , 我们可以考虑联合治疗 , 传统疗法补助正气 , 脱石外出 , 加 快唾液分泌 , 控制病情复发 。 病重时 , 建议积极行涎管内镜辅助 下手术切除 , 可根据结石所处位置 、 大小 、 数量等因素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 , 在取出结石的基础上 , 充分保留腺体功能 , 保护面 神经 , 减少手术并发症 。
(付松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