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男,66岁,退休工人。
初 诊 :患者1年前因病毒性感冒后出现右耳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眩晕,遂至当地医院就诊。经纯音听力测试示右耳重度听力损失,行西医综合治疗数周后疗效欠佳,又行鼓室内激素注射,症状无明显改善。此后,患者持续进行营养神经、活血化瘀治疗,症状虽有好转但右耳听力仍未恢复。2017年4月5日再次行听力测试,右耳平均气导听阈(500Hz、1000Hz、2000Hz)为33dB,为轻度听力损失且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刻下:听力下降,耳鸣,耳胀,眩晕,体型略胖,睡眠可,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缓。
西 医 诊 断 :右耳突发性耳聋。
中 医 诊 断 :风聋(气滞血瘀型)。
针 灸 方 法 :取穴翳风、耳门、听宫、百会、颅息、瘈脉、角孙、养老、液门。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40mm一次性针灸针,翳风直刺15~20mm;耳门、听宫直刺5~10mm;百会、颅息、瘈脉、角孙,平刺5~10mm;养老直刺10~20mm;液门直刺10~15 mm。进针后使用捻转补泻手法催气,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
2018年1月2日,患者接受第6次针刺治疗,并行听力测试及红外热像仪检测,结果显示右耳听力已恢复正常;针刺前患侧耳温明显低于健侧,针刺后右耳耳温较针刺前升高明显。因患者偶有右耳耳鸣及耳闷胀感,故在我科继续治疗4次后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 语 : 现代医学认为 ,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 或与微循环障碍 、 病毒感染 、 自身免疫和圆窗膜破裂等相关 , 诱 因主要有病毒感染 、 劳累 、 接触噪声 、 熬夜等 , 现有改善血流 、 使 用糖皮质激素 、 高压氧 、 营养神经药物 、 心理咨询等治疗方法 , 但 疗效一般 。 中医学认为 , 突发性耳聋属中医 “ 暴聋 ”“ 风聋 ”“ 厥 聋 ” 等范畴 , 其病位主要在肝肾 , 与三焦 、 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 。 病机也无外乎虚实两端 , 实证常由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耳部经脉 , 或肝阳上逆 , 或痰 、 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经络 , 导致经气不通 , 耳 脉闭阻 ; 虚证多因肝肾阴精不足 , 濡养失司 , 或脾胃功能失调 , 气 血生化无源 , 经脉失养 , 亦可造成听力下降 。
患者年过六旬 , 阴阳渐虚 , 卫外不足 , 风邪直中耳脉 , 如 《 诸 病源候论 · 耳病诸候 ( 凡九论 )》 记载 :“ 风入于耳之脉 , 使经气痞 塞不宣 , 故为风聋 。” 且患者因失治 , 迁延日久 , 耳部经络气机不 畅日益加重 , 又因气为血之帅 , 气机不畅则血行亦不顺畅 , 故患 者耳脉失养 , 听力功能严重下降 。 针刺治疗以通调气血 、 疏导经 络为原则 。 翳风为三焦经腧穴 ,《 针灸大成 》 言 :“ 主耳鸣耳聋 , 口 眼斜 , 脱颌颊肿 , 口噤不开 , 不能言 。” 耳门 、 听宫 、 颅息 、 瘈脉 、 角孙为局部诸穴 , 可疏通局部气血 ; 液门为手太阳小肠经荥穴 , 可清泻耳经之郁热 ; 养老为手太阳小肠经之郄穴 , 是小肠经经气 深聚之处 , 且郄穴多治急症 , 用于治疗暴聋效如桴鼓 ; 百会为督 脉要穴 , 可提升一身之阳气 , 针刺百会可宣通上焦气血 。
综上所述 , 针刺治疗暴聋多选取手 、 足少阳经及手太阳经腧 穴 , 因手 、 足少阳经脉均 “ 从耳后入耳中 , 出走耳前 ”, 手太阳经脉 “ 却入耳中 ”, 此 3 条经脉在经络循行中都与耳有循行交汇 , 所谓 “ 经脉所过 , 主治所及 ”; 辅以督脉的百会穴 , 可益气开窍 、 升提全 身气机 , 上荣于耳 , 使耳窍气机畅达 , 共启宣畅经络 、 聪耳通窍 之效 。
(吴海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