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突发性耳聋

周某,男,66岁,退休工人。

:患者1年前因病毒性感冒后出现右耳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眩晕,遂至当地医院就诊。经纯音听力测试示右耳重度听力损失,行西医综合治疗数周后疗效欠佳,又行鼓室内激素注射,症状无明显改善。此后,患者持续进行营养神经、活血化瘀治疗,症状虽有好转但右耳听力仍未恢复。2017年4月5日再次行听力测试,右耳平均气导听阈(500Hz、1000Hz、2000Hz)为33dB,为轻度听力损失且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刻下:听力下降,耳鸣,耳胀,眩晕,体型略胖,睡眠可,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缓。

西 :右耳突发性耳聋。

:风聋(气滞血瘀型)。

:取穴翳风、耳门、听宫、百会、颅息、瘈脉、角孙、养老、液门。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40mm一次性针灸针,翳风直刺15~20mm;耳门、听宫直刺5~10mm;百会、颅息、瘈脉、角孙,平刺5~10mm;养老直刺10~20mm;液门直刺10~15 mm。进针后使用捻转补泻手法催气,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

2018年1月2日,患者接受第6次针刺治疗,并行听力测试及红外热像仪检测,结果显示右耳听力已恢复正常;针刺前患侧耳温明显低于健侧,针刺后右耳耳温较针刺前升高明显。因患者偶有右耳耳鸣及耳闷胀感,故在我科继续治疗4次后痊愈,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现代医学认为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或与微循环障碍 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和圆窗膜破裂等相关 因主要有病毒感染 劳累 接触噪声 熬夜等 现有改善血流 使 用糖皮质激素 高压氧 营养神经药物 心理咨询等治疗方法 疗效一般 中医学认为 突发性耳聋属中医 暴聋 ”“ 风聋 ”“ 等范畴 其病位主要在肝肾 与三焦 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 病机也无外乎虚实两端 实证常由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耳部经脉 或肝阳上逆 或痰 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经络 导致经气不通 脉闭阻 虚证多因肝肾阴精不足 濡养失司 或脾胃功能失调 血生化无源 经脉失养 亦可造成听力下降

患者年过六旬 阴阳渐虚 卫外不足 风邪直中耳脉 病源候论 · 耳病诸候 凡九论 )》 记载 :“ 风入于耳之脉 使经气痞 塞不宣 故为风聋 。” 且患者因失治 迁延日久 耳部经络气机不 畅日益加重 又因气为血之帅 气机不畅则血行亦不顺畅 故患 者耳脉失养 听力功能严重下降 针刺治疗以通调气血 疏导经 络为原则 翳风为三焦经腧穴 ,《 针灸大成 :“ 主耳鸣耳聋 眼斜 脱颌颊肿 口噤不开 不能言 。” 耳门 听宫 颅息 瘈脉 角孙为局部诸穴 可疏通局部气血 液门为手太阳小肠经荥穴 可清泻耳经之郁热 养老为手太阳小肠经之郄穴 是小肠经经气 深聚之处 且郄穴多治急症 用于治疗暴聋效如桴鼓 百会为督 脉要穴 可提升一身之阳气 针刺百会可宣通上焦气血

综上所述 针刺治疗暴聋多选取手 足少阳经及手太阳经腧 因手 足少阳经脉均 从耳后入耳中 出走耳前 ”, 手太阳经脉 却入耳中 ”, 3 条经脉在经络循行中都与耳有循行交汇 所谓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 辅以督脉的百会穴 可益气开窍 升提全 身气机 上荣于耳 使耳窍气机畅达 共启宣畅经络 聪耳通窍 之效

(吴海生 整理) Ms3V/KmMhF8+jNBrNj2RWkFKb9mK2fcyCGenLAJ5C8oKKFPTS8Az1Y8lYg6WyPc1



七、目倦肝劳

王某某,女,41岁。

:患者因“双眼酸胀流泪时作1月余”就诊。一个月前患者长时间电脑工作后出现双眼酸胀不适,畏光流泪,无干痒红痛,无视力模糊,无头晕恶心。至医院查视力正常,眼底正常。予眼药水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后至我院眼科予玻璃酸钠滴眼及眼部理疗后,效果不佳。现久视后双眼酸胀加重,闭目休息后缓解,略有干涩。伴腰酸痛时作,乏力,胃纳一般,夜寐多梦,二便尚可。查体:双眼结膜充血(+-),角膜明,前房正常,瞳孔圆整,光反射正常。舌红少津。苔薄脉细。

西 :视疲劳。

:目倦/肝劳(肝阴不足证)。

:滋养肝血明目。

:取穴百会、印堂、安眠、翳风、印堂、攒竹、新明2、阳白、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患者自觉酸胀感立减大半,久用电脑后未出现明显酸胀感,继续针灸3次后,随访酸胀感未出现,仍时有流泪,予杞菊地黄丸继续服用。随访无不适。

视疲劳中医称肝劳 ,《 备急千金要方 :“ 读书 弈过度而伤目者谓肝劳 。”2014 年中华医学会相关专家共识认 在明确视疲劳病因后 可依据以下症状诊断视疲劳 :① 不耐 久视 短时间视物模糊 ;② 眼干涩 灼热 眼痒 目胀 流泪 ;③ 头晕 记忆力减退 失眠

目前信息化 电子化的飞速发展 增加了视疲劳疾病的发病 西医眼科多从纠正屈光 改善调节功能治疗此病 多以外用 滴眼等药物治疗 远期效果不佳 易复发 中医多采用辨证论 或补益肝肾 或滋阴清肝明目 或气血双补 或配合针灸治疗 视疲劳等 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 良好的用眼习惯在预防和治疗 视疲劳方面 也有积极的作用 如避免过度用眼 增加体育锻 出现症状后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正确使用滴眼液 学会眼 部按摩 增加营养 也可尝试眼部穴位熏蒸 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从而缓解视疲劳

(付松松 整理) Ms3V/KmMhF8+jNBrNj2RWkFKb9mK2fcyCGenLAJ5C8oKKFPTS8Az1Y8lYg6WyPc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