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妈妈的亲密关系,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些猴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实际上,哈洛用实验说明了这样一个普遍真理:灵长类动物的成长需要妈妈的滋养。哪怕是“铁丝网妈妈”,也比什么都没有要强,因为什么都没有,就意味着不存在关系。虽然这项实验无法在人类身上重复,但它依然能说明这样的事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系,因为在关系中,我们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并认识和淬炼自己的内心。

自打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婴儿就在本能的推动下与妈妈的乳房建立关系。婴儿感到饥饿时,一哭,妈妈的乳房就会出现,然后婴儿就会向妈妈的乳房发起“攻击”,去嘬住乳房,去吮吸乳汁,有些婴儿甚至会把妈妈咬痛。这就是婴儿与世界建立的第一个关系,并且是用“攻击”的方式构建的。如果这时候妈妈能够以温情和接纳的态度欢迎婴儿的攻击性,婴儿的生命力就被妈妈点亮了,婴儿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安全的,他就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生命力,走向更大的外部世界。但如果妈妈不接纳婴儿的攻击性,甚至反过来攻击婴儿,婴儿就会产生强烈的负疚感,会认为这个世界不欢迎他,他的生命力会就此消退。

大量的临床案例显示,许多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的人格障碍的人,其患病原因都是在婴儿时期与妈妈的关系出了大问题。曾有一位女性来访者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她非常怕黑,晚上必须开着灯睡觉,绝对不能关灯,否则她会觉得自己要死掉。在咨询的过程中我问她,怕黑,究竟怕的是什么?她说她怕鬼。我就请她安静下来,想象一下天黑了,把房间的灯关掉时的场景。想到一半,她说她害怕极了。我请她放松下来,慢慢地把灯关掉。随后,她汗如雨下,说她看见了鬼。我进一步让她放松,告诉她让这种恐惧的感觉在身体中流动,不要去对抗这种恐惧。后来她逐渐平静下来。我又让她去看看这个鬼到底是谁,长什么样?这个问题让她一下愣住了,她从来没有仔细看过这个鬼,只是很害怕,想躲起来。当她鼓起勇气,专注地去看她心中的鬼时,她一下瘫坐在椅子上,因为这个鬼,就长成她的妈妈的样子。

实际上,这位女性出生后不久,她的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了,基本上一年才能回一次家。自打她记事起,爸爸妈妈就不在她身边,她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而爷爷奶奶白天要忙农活,晚上又要做衣服贴补家用,根本没时间管她。一到晚上,她就自己一个人躺在小床上,害怕极了。因为没有妈妈的陪伴,她在潜意识中非常恨她的妈妈,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恐惧与愤怒具象化成了鬼。我想,如果哈洛的实验中的猴子会说话,它们应该也会讲述类似的体验。

婴儿早期的心灵状态,都是混沌的、脆弱的、未分化的,婴儿需要在和妈妈等抚养者的互动中,逐渐发展出清晰的、坚韧的、复杂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切记心理学家哈洛残酷的恒河猴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情感互动胜于饮食照料。只关注后者而疏于前者的父母,和“铁丝网妈妈”没什么两样。这个结论可以不断引申,母子关系、夫妻关系、雇佣关系……任何关系,如果只有物质满足,而缺乏情感互动,那这种关系的质量就没有什么好称道的。

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自打出生之后就离开父母,和其他孩子一起被集中式地“批量”培养,那么等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他会成为怎样的人呢?答案就是,这个孩子大概率存活不下去;即使能够存活下去,也大概率会成为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的人,并且很难适应社会。因此,抚养者既不能离开孩子,也不能机械化地抚养孩子,还是要用爱跟孩子互动,去看见孩子,去倾听孩子,让孩子活在充满爱的关系中。 Ub19he5lUa+UALyJkOueBH94nypIoyBEBfVlRw5bhZ+EJlJqfmLT0zzNvBwVnC4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