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间悲剧
——罗马尼亚的孤儿

1966年,为了提高人口数量,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政府颁布了一项法案,禁止孩子少于4个的40岁以下妇女(1986年改为45岁以下妇女)堕胎——这项法案持续了23年。在此期间,婴儿如同潮水般涌来,很多贫困家庭无法负担,以致大量的婴儿被送往孤儿院,而这就让孤儿院的护理人员非常头疼了,据说每个护理人员需要照顾10个到20个孩子,有的护理人员甚至要照顾40个孩子。

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孤儿院人手严重不足,护理人员只好用制度化的方式来管理婴儿:孩子们无论醒没醒,7点钟都必须起床;无论想不想吃、爱不爱吃,7点半都必须进食。每个护理人员只有30分钟的时间去喂10个到20个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高效地完成进食。无论有没有大小便,8点必须换尿布,如果孩子在8点之后又弄脏了尿布,那不好意思,就只能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再次换尿布。最残酷的是,孩子们每天只有在护理人员给他们喂食和换尿布的时间,才有机会跟人接触,其他时间里,他们只能看着天花板、墙面或是他们的小床的栅栏。

1989年,齐奥塞斯库政权垮台,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儿科学和神经科学教授查尔斯·纳尔逊领导的团队在2000年发起了“布加勒斯特早期治愈计划”,对这些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进行了长达13年的追踪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早年在孤儿院里长大的孩子,基本都患有严重的心理创伤。无论是大脑发育、身体发育,还是社会适应能力,他们都远远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最让研究人员揪心的是,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安静。这种安静,是一种死寂:他们安静地坐着,面无表情,好像灵魂被抽空一样——素、淡、寡,仿佛只剩下躯壳。纳尔逊将团队的研究称为无法重复的“零父母养育实验”。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悲惨?我想,抛弃孩子们的父母固然需要对他们的悲惨命运负责任,但孤儿院毫无人性的管理制度才是罪魁祸首。心理学中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刻起,就在寻找客体,也就是妈妈。如果缺少了与妈妈的关系,婴儿的大脑与心理发育就将停滞,甚至大脑会病变。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假设,没有人敢用真实的实验来验证妈妈与孩子分离后,孩子会如何成长,因为这已突破了人类的道德底线。但历史上还真有人在猴子身上做了这项疯狂的实验,这个人就是著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 4N/w8EC5iaxcV0PKcpyxyhAafUKbpm5/jA5YmVZ9Z0Su9VZDRVQ0dZ1vcf/FF3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