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识破谣言?

社交网络在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获取与信息交流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打开了谣言传播的潘多拉魔盒。在某些利益或目的的驱使下,造谣者为了增强说服力,往往会在保证事件主体真实性的同时,加入大量充满恶意的虚假细节,通过语言暗示这种隐蔽的下三烂手段,在不知不觉中给你植入虚假记忆。这些细节通常听起来像真的一样,让整起事件显得十分生动。对那些经历过类似事件的网民来说,当他们看到这些自己不太了解,但又跟自己的经历比较相似的细节时,大多数人会倾向于相信这只是被自己遗漏掉的信息。如果你心中还积压着情绪,那么这些被编造的内容就很容易被植入你的记忆,从而让你被造谣者成功洗脑。

这也正是疫情期间有那么多人被谣言蛊惑的原因。

既然我们的记忆这么不靠谱,那么我们该如何识破谣言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深度觉知情绪。无论听到、看到什么样的信息,此时此刻,一定要先觉知一下自己有没有情绪。要知道,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调动的“愤怒”“恐惧”“同情”“悲伤”等情绪。你一旦生气,就很可能会失去理性判断的能力,掉进造谣者的陷阱。那么怎样觉知自己有没有情绪呢?有些情绪是显性的,比如你被人骂了,你很愤怒,这种情绪很容易觉知。但是还有很多情绪是很难察觉到的,那怎么办呢?方法不难。你可以放松地坐着或者站着,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闭上眼睛之后,大脑里是否在快速地放幻灯片,然后你可以试着冥想,让这些幻灯片消失。如果你的脑海里快速地闪过很多画面,你根本就控制不住,那么此时此刻你的内心就正积压着情绪。当你觉知到自己有情绪时,先放下手机,停止接触信息,做点其他的事情,比如冥想,冥想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情绪的方式。

第二,保持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说白了就是判断真伪的能力,是熟练、公正地评估论据的可信度,找出错误、虚假、篡改、伪装和偏见的能力。它能帮你获得尽可能准确的认知,接近真相。对那些跟你没什么直接关系的谣言,你需要找出它的基础假设并质疑,尤其是那些关于健康或者保健品的谣言,要分析一下其结论是基于什么假设,这个假设靠不靠谱。有时候,只要你能往基础假设的方向想一想,谣言就不攻自破了。接下来,你需要试着根据假设推导结论,看看能不能推出这个谣言给出的结论,中间的环节能不能站住脚,有没有坚实的论据。然而,对那些跟你有关系的谣言,比如内容与你的经历类似的谣言,你需要格外小心,你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掉入虚假记忆的陷阱,因为造谣者和你之间有某种联系与共鸣。

第三,先观望一会儿。对社交网络上的信息,没有必要马上做出反应。事不关己,就先高高挂起。要知道,当你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它已经不算新鲜了,不要被转发时的满足感左右。尤其是有突发事件时,在公布的资料很少的情况下,如果非要仅凭那些零零星星的信息做判断,就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不知道一件事,比对错误信息信以为真要强得多。有时候,先观望一会儿,是一种智慧。

第四,用事实说话,蹭谣言的热度。这是一种很好的破解谣言的办法。谣言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去做,然后把结果展示出来。这样一来,你不仅在实践过程中识破了谣言,还顺便蹭了谣言的热度,制造出一个新话题,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了你对谣言的实践上。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辟谣的难度的确比造谣高得多。不过,辟谣能够揭露真相,对社会的正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重要而宝贵的无形社会资产。 gyI8jztL2qbEmDBSBUXoYWxlKhF1mSmIevkNuB4KzJug3bC+gf7W7pImoTuU/m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