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身教,需要意义感和良好的关系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进一步对孩子的模仿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实验结果写成了学术专著《园丁与木匠》。高普尼克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观点:“当孩子模仿他们的照顾者时,他们已经可以非常深刻地理解这些行为的目的和意义了。”孩子的模仿非常高级,他不是什么动作都模仿,只有能通过模仿你的动作达成某一目的时,他才会模仿你。通过模仿,孩子就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赋予了模仿意义感。当然,模仿的意义感跟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上述结论也是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的。实验的具体过程如下。实验人员在一个平台的中间放置一辆玩具小汽车,并在小汽车的左右各放置一个障碍物。如果撞到左边的障碍物上,小汽车就会发光;如果撞到右边的障碍物上,小汽车就什么反应都没有。实验人员邀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到实验室,孩子们需要做的事非常简单,就是观看实验人员玩“撞车游戏”。实验人员当着孩子们的面操作小汽车,一会儿让它撞到左边的障碍物上,一会儿让它撞到右边的障碍物上。孩子们观看实验人员操作几遍后,实验人员会把小汽车交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来操作。

结果非常有意思,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单纯地模仿实验人员操作小汽车一会儿撞左边,一会儿撞右边,哪怕是两岁的孩子都会专门撞左边那个障碍物,因为这样能让小汽车发光。孩子们不会模仿你所有的动作,而只会模仿你“成功”的动作,也就是能让他们看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动作,这能带给他们意义感。

然后,实验人员把需要人工操作的小汽车换成了能自动运行的小汽车,让小汽车撞上障碍物的短片,全程没有实验人员参与。结果,孩子们就不模仿了。孩子们更愿意模仿的是人,而不是机器。

接下来,实验人员又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自己的手绑起来,走到一个电灯开关前面,用头去撞电灯开关,把灯打开。实验人员让参加实验的1岁半到2岁左右的孩子观看这整个过程,并让孩子们也去开那盏灯。结果显示,孩子们开灯的时候,并不会像实验人员一样用头去撞开关,而会用手打开开关,因为孩子们知道实验人员之所以用头去撞开关,是因为手被捆住了,不能动。

而在另一项实验中,实验人员没有把自己的手绑起来,但故意不用手而用头去撞开关来把灯打开。结果在这个场景下,孩子们开灯的时候就不用手了,而是用头去撞开关。这是因为孩子们看到实验人员在能用手打开开关的情况下却故意不用手,而是用头去撞,觉得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特殊意义,就像某种宗教仪式一样。因此,孩子们心中与生俱来的对神秘仪式的模仿服从就被启动了。

到这里,实验还没有结束。实验人员又做了另一项模仿实验,在这项实验中,两个实验人员在若干个母语为英语的美国孩子面前做了一系列动作。两个实验人员做的动作不同,但都很有意思,其中一个人在做动作时全程讲英语,另一个人全程讲法语。他们做完动作之后,让孩子们模仿他们的动作。结果,这群美国孩子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去模仿那个讲英语的实验人员的动作。这是因为,和孩子们一样讲英语的实验人员,会让孩子们感到熟悉而亲切,觉得这个人和自己关系比较近。和自己关系越近的人,孩子们就越愿意去模仿。 anijmPvJQ+hzkR5CSwgWYpiRHFsCcflcfM/W51Oj9Wvv8FOzvPD0ZXVHziNcy7D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