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玩偶实验的结果正如班杜拉的预测。实验组A组的孩子在第三个游戏室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男孩平均有38.2人次模仿“成年人榜样”的动作进行了身体攻击,女孩则平均有12.7人次;至于语言攻击,男孩平均有17人次进行了模仿,女孩则平均有15.7人次。而作为对比的对照组和实验组B组的孩子则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性行为。实验结果充分说明,攻击性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习得的。
随后,班杜拉又做了一系列补充实验,其中有两项实验值得一提。在一项实验中,班杜拉将波波玩偶实验中的“成年人榜样”换成了电影、电视剧或者动画片,让孩子在游戏室里玩耍时观看具有攻击性的镜头,结果发现,电影、电视剧或者动画片比真人“榜样”的影响力要小,但同样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另一项实验中,班杜拉对做出攻击性行为的“成年人榜样”进行了惩罚,并展示给孩子们看,结果孩子们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次数显著下降,并且有的孩子还会尽力避免做出攻击性行为。
除此之外,班杜拉还设计了一个“狗狗实验”。他选取了一些怕狗的孩子,并将他们随机分成四组。与此同时,他专门挑选出1名非常喜欢狗的4岁男孩,将他作为“榜样”。在第一组中,班杜拉让“榜样”小男孩在孩子们面前和小狗亲近,抚摩小狗的身体和头,帮它挠背,拥抱它,而其他孩子则在旁边全程观看,了解亲近小狗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随后班杜拉让孩子们围成一圈互相交流,慢慢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在第二组中,孩子同样全程观看了“榜样”小男孩与小狗亲近,但仅仅是观看,并没有互动;第三组的孩子会被组织起来观看小狗,但是并没有与小狗亲近的“榜样”出现;第四组的孩子则被组织起来玩耍,“榜样”和小狗都不会出现,孩子们只是单纯玩耍。
这项实验持续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实验结束的那天,班杜拉让各组孩子分别接触经常见到的“实验狗”和从未见过的“陌生狗”,观察各组孩子对狗的恐惧表现,并评估恐惧的程度。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孩子可以亲近“实验狗”和“陌生狗”,而且两组孩子的表现并没有明显差别,有67%的孩子可以单独和狗待在一起,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孩子不再惧怕狗了;而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孩子仍然会害怕狗,无法与狗单独待在一起。这就充分说明,孩子不仅能够通过模仿“榜样”习得有攻击性的暴力行为,也能够通过模仿“榜样”改变不良习惯,甚至战胜自己的恐惧。这就是“榜样”的惊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