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的必修课:学会面对失败

基因科学的研究成果会给许多家长当头泼一盆冷水。肯定有人会问:“如果孩子的未来都是基因决定好的,那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么我要反问一句,难道教育的意义就是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吗?这是许多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出现的偏差。

哲学家詹姆斯·卡斯在其著作《有限和无限的游戏》中提出人类有两种游戏方式。一种是有限游戏,比如下棋、考试、做项目,甚至外交谈判和战争。这些事情都有明确的边界,存在明确的开始与结束。但是,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游戏,没有边界,只要开始就必须一直玩下去,直到玩游戏的玩家消亡为止,这就是无限游戏。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无限游戏,没有最终目标,只要人还活着,这场游戏就必须玩下去。但要玩下去,就只能面对不确定性,接受游戏的结果可能会跟自己的预期不一样,否则很难玩下去。一个人只有从小就坦然面对游戏的结果,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结果,才有不断玩下去的可能,而只有不断玩下去,才有可能翻盘,并最后品味到这场游戏的乐趣。因此,对家长来说,教育孩子的关键绝对不是逼他们去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逼他们考出好成绩,而是引导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锤炼出孩子的心理韧性。具备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孩子,无论今后从事怎样的事业,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可以借助时间的力量不断积累与前行,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那么,玩好人生这场无限游戏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呢?格雷格·塞门扎教授在谈起科研路上的痛苦经历时回忆说:“失败不是悲剧,是要克服的挑战。要接受事情不会一帆风顺。”他还强调道:“失败了,就从头开始!”也就是说,塞门扎教授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不仅因为他具备卓越的科研能力,还因为他具备超强的心理韧性,这种韧性不仅帮助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而且帮助他度过了漫长的等待期。

要知道,在毫无确定结果的情况下经历漫长的等待,要比接受失败或者克服困难艰难得多。也就是说,心理韧性是玩好人生这场无限游戏的最重要的条件。那么,什么是心理韧性呢?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我知道自己一定能行”的感觉,注意,这里用的词是“感觉”,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过程,而不是用理性说服自己从而得出的结论;用术语来讲,就是自我效能感,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他对这个概念给出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2oHqEdBo/MCFCRVhvXavkzVZI694gydKZCT5RVc0Rulbpk4HeePIITg6J41uoy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