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种情感联结类型

实验结果非常有意思。研究者根据孩子在发现妈妈不在时以及妈妈返回时对妈妈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将孩子与妈妈之间的情感联结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是安全型依恋。这种类型的孩子在妈妈在场时玩得很开心,能够充分放飞自我,自由玩耍,情绪积极且平稳。并且,他们会经常和妈妈对视并微笑,就是那种“确认过眼神”的感觉。当陌生人靠近时,他们能够很快与陌生人相处融洽,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妈妈离开时,这种类型的孩子是典型的“淡定派”,表面上没有大哭大闹,但内心会有明显的焦虑情绪,表现出苦恼、不安、焦急,并试着寻找妈妈。妈妈回来时,孩子会立即投入妈妈的怀抱,之前的焦虑情绪也一扫而光,接着就去玩游戏了,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这种类型的孩子将妈妈视为“安全基地”和“避风港湾”,以妈妈为中心主动去探索环境。据统计,该类型孩子的人数占参与实验的全体孩子的人数的65%至70%。如果仔细观察这种类型的孩子的妈妈,就会发现她们温情无比,眼中只有孩子,并且以欣赏与爱的目光来看孩子。她们不会主动干涉孩子的行动,只是在旁边认真地陪伴,认真地聆听。当孩子面临危险,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或者有情绪反应需要安抚时,她们能够迅速理解孩子的感受。注意,这种类型的孩子的妈妈是真的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并没有经过头脑的思考,完全是自动化理解,像是与孩子心心相印。

第二类是回避型依恋。这种类型的孩子对妈妈的态度始终是无所谓的,是典型的“高冷派”。妈妈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抗拒,而是直接忽略,不予理会,自己玩自己的,即使陌生人在场,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感到紧张不安,权当陌生人不存在;妈妈回来时,他们也会迎接妈妈,但仅仅有过短暂接触后,就又回到初始状态,忽略妈妈的存在。据统计,该类型孩子的人数约占参与实验的全体孩子的人数的20%。如果深入观察和了解回避型依恋的孩子的妈妈,就会发现她们大多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迟钝,特别是当孩子出现状况(例如打翻食物,闹情绪,突然打乱自己的计划等)时,她们常常会情绪失控,会下意识地责骂孩子或埋怨孩子,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而当孩子期待与妈妈互动时,她们经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消极反馈,甚至直接忽略。也就是说,孩子一次次对妈妈抱以最大的渴望与期待,却一次次得到冷漠的回应,最终,孩子启动了自己内心的自我保护机制,将自己对妈妈的期待完全隔离出去,躲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以免自己被一次次伤害。

第三类是焦虑矛盾型依恋。这种类型的孩子会非常在乎妈妈的一举一动,显得格外警惕,根本没有心思全身心投入玩耍中。他们会时不时地看向妈妈,目光中带着怨念。妈妈离开时,他们会表现得非常痛苦,极度抗拒,甚至会歇斯底里,大喊大叫,还会直接用实际行动去表达愤怒,“戏精派”和“行动派”的孩子都是这种类型的孩子的典型;而妈妈回来时,他们对妈妈的态度非常矛盾,既想与妈妈接触,又特别抗拒。如果妈妈想抱他们,他们会生气地拒绝并直接推开妈妈。陌生人更是无法靠近他们,他们会非常敌视陌生人,无法融入陌生环境。该类型的孩子的妈妈经常会误解孩子,她们自己的情绪也飘忽不定:时而兴高采烈,对孩子非常积极;时而消极抑郁,对孩子爱搭不理。她们照顾孩子的行为前后不一,经常不是按照孩子的需求去照顾,而是根据她们自己的所谓理念(她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所谓理念的,却对其无比相信)去照顾孩子,强迫孩子跟她们保持一致。比如吃饭时,她们会强迫孩子吃她们认为正确的类型和分量的食物,而不会关心孩子喜不喜欢吃,想不想吃,要不要吃。据统计,该类型孩子的人数占参与实验的全体孩子的人数的10%至15%。

我的一位女性来访者,在外企工作,既美丽又优秀。然而她在寻找伴侣这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她没有办法与男朋友步入婚姻关系。她谈过好几个男朋友,可一到谈婚论嫁的阶段,她就会焦虑得不行,吃不好睡不着,莫名其妙地跟男朋友发火闹别扭,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她非常“作”。她的历任男朋友都受不了她这种“作”法,全都离她而去了。在咨询过程中,我发现她的内心像有一层铁甲般的硬壳,并且这层铁甲上还带着刺,只要我们的咨询关系一深入,她就想逃,并且会用她的刺来攻击我。原来,她的爸爸在军队工作,常年不在家,她一直跟妈妈一起生活。她的妈妈脾气很不好,在她小时候经常无缘无故地打她,有时候,只因为她吃饭时把饭掉在了地上,她的妈妈就会揍她。因此,她从小就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离开这个残酷的家,离开妈妈。之后,她发奋努力,如愿以偿出国留学,然后进入外企。但她过得很不幸福,尤其是她没有办法再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了,因为她很害怕,毫无安全感可言。 KYUVhsgG2A/T3ghMpIssjQEvZLNFyViQApgSEcxD9lyKLUeN36pVKNVw11VI3+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