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艺术鉴赏有层次之分!

希望读者能明白,为了更好地享受艺术鉴赏的乐趣,必须有效吸收资讯与知识。现在,我先介绍几个指标,让大家客观检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程度。

有人提出艺术鉴赏有不同的层次,并对各层次的鉴赏深度与阶段加以定义。欣赏艺术作品时,有什么感觉是个人自由,但也可以参考这些指标,知道自己对作品理解的深入程度,了解自己艺术欣赏的层次。当然,达到的层次越高,表示对艺术的欣赏方式越深入,感受的方式更多样化,欣赏艺术时,更会有“乐在其中的感觉”。

接下来,我就介绍两个指标。虽不需太过在意指标,但仍可把它当作一个参考标准。

帕森斯发展理论的五阶段

依据帕森斯(Michael J. Parsons)的研究,艺术鉴赏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观偏好”

第二阶段:“美与写实”

第三阶段:“原创表现”

第四阶段:“风格和形式”

第五阶段:“自主判断”

直观来看,以上内容似乎颇难理解。所以,我想先把学术意义与名词放在一旁,用比较简明易懂的方式来“翻译”这套理论。

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来看吧!

第一阶段:以直觉性的、表面的好恶判断作品。

在这个阶段,对作品题材只有流于表面的感想。 换言之,如果没有任何背景知识或资讯,就会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例如,如果对毕加索作品的背景一无所知,不但不会明白他的画为何有这么高的价值,恐怕反而会觉得“看起来很恶心”“我也画得出来”。这就是最初阶的鉴赏层次。

第二阶段:“画得很像,就是好作品”。

认为作品优秀,是因为 被其出神入化的技巧与栩栩如生的描 绘所吸引 。例如,看到有人把美丽的富士山画得活灵活现、细致巧妙,便萌生好感。

第三阶段:被艺术家的生活方式或情感表现所感动。

比起作品是否写实,这个阶段更受热情、颓废或悲剧性等情感表现的吸引。喜欢强烈的情感表达, 艺术家动荡起伏的人生与 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对其作品的评价。 在此阶段,评价作品时会对照自己的内心与风格。

▲ 帕森斯发展理论的五个阶段

第四阶段:以艺术史知识为基础来判断作品优劣。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能以艺术史知识来理解作品的阶段。 观看绘画时,能看到画面整体,理解各个描绘对象、形式与风格(某个时代的绘画表现方法)及其发展过程。处于此阶段者,被视为“熟悉艺术”“努力求知”的人。

第五阶段:表达评论家般的独特见解。

这个阶段以第三、第四阶段为基础。处于此阶段者, 对于艺 术作品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为他们“经过踏实学习,了解对作品的普遍看法与其他评论家的意见,并能以此为根据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新想法”。要达到这个阶段,必须对自古至今艺术的发展、风格、艺术家及作品了然于心,且能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观察。即使未达到如此博学的程度,也有能力经由与他人对话或参考各种意见而产生自己的新观点。将这些资讯消化吸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意见,就是这个阶段的有趣之处。

▲ 豪森的“美的感受性”五阶段

豪森的“美的感受性”五阶段

除了帕森斯的理论之外,我想再介绍一个评估鉴赏阶段的指标: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与阿比盖尔·豪森(Abigail Housen)共同研究的“美的感受性”五阶段。不过,这项指标与帕森斯发展理论非常相似,我就不一一详细说明了。

豪森与帕森斯都定义了鉴赏者的五种层次,不过豪森也指出,八成以上的鉴赏者都停留在前两个阶段,即以作品表面描绘的对象(what)与描绘方式(how)来判断作品优劣,对作品的感想则是“画得很好,真厉害”“这幅画画的是猫,因为我喜欢猫,所以也喜欢这幅画”之类。

只有前两个阶段的感想其实也无妨,但希望了解艺术深奥之处的人,如果一直停留在这样的阶段,应该会心急如焚吧!

不过,只要用以下五个章节介绍的分析方法来看作品,就会 慢慢提升鉴赏层次。 以本书的方法为基础,重新观看作品,就会有“新发现”。要抵达这样的境界,拥有成熟洗练的见解,是要以自己对人生的想法为基础的。到了这个阶段,就会“发自内心”地享受艺术带来的“喜悦”。 yydxtka5JlppFYGq3VSiHnaOO3QCxrZULFdXXhegSEibB5oDlWt1ZfwgQY7E3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