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欣赏艺术作品,想必有不少人会亲自跑一趟美术馆。应该也有人知道,美术馆的展览可分为“常设展”与“特展”(详细说明请见第八章)。大家去参观的,可能大多是媒体热烈报道的“特展”吧?
特展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主题画作,也是最适合用来分析的题材。我们就以本书执笔期间,即2019-2020年间举办的“伦敦考陶德美术馆展——魅惑的印象派”(Masterpieces of Impressionism: The Courtauld Collection)的主题作品——《女神游乐厅的吧台》为例,来填写“3P”架构表。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爱德华·马奈/96厘米×130厘米(19世纪,近代)
请大家马上将这幅画的资料填入“3P”架构中。
马奈是19世纪的代表性画家,以“3P”架构来整理这幅画的资料,必须参考作品的时代、地点与人物。填写后,我们得到了哪些资讯呢?
如果我们知道关于“时代”的信息,就会知道艺术家是在多少岁时画出这幅画。这幅画是马奈在五十岁即他过世前一年创作的作品,也就是他一生即将结束时的作品。如果我们去了解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就会知道当时的法国正处于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开设铁路、建造埃菲尔铁塔的繁荣时期,也会知道马奈活跃的时代,正是巴黎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之都的“巴黎黄金时代”。
以上述方式,把重点放在“3P”,细节暂且略过无妨。只要概观“时代”、“地点”与“人物”,将作品的背景资料放进“自己的资料库”就好。
“3P”的要素,换句话说就是“天、地、人”。以这三者为基础,就可看出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农作物的收获来比喻,或许大家会比较容易理解。时代可说是老天的“心情”,太阳、天候等气象条件是人类无法掌控的。地点可说是土壤,即具备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土质与场地。艺术这种“作物”,要得到有影响力的鉴赏者青睐、获得好评、留名青史,选择最适当的发表地点是非常重要的。至于人物,可说画家就像农夫,立志当画家就是以“天地”的条件为基础,思考该如何耕作,才能生产出作品这种“作物”,呈现在世人眼前。这就要看画家的本事了。这三项条件齐备,才会产生流芳百世的名作,成为人类的财富,影响世世代代的人们。
“3P”架构的功能,就是找出能说明“该作品为何名垂青史”的前提条件。你会发现,越常使用“3P”架构参观展览,越能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层次。
第四章会讨论如何更深入地挖掘有关“人物”的信息。了解艺术家的人生,才能看清楚绘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