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放逐华尔街

在很多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的眼中,民众的行为就是“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最可靠的指向标。有个战略家说:“群体很愚蠢!”

一个交易员说:“股市就是聪明人想办法赚傻子的钱的地方。”

另一个交易员说:“大多数人必须亏钱,才能保证少数人赚钱。”

还有一个做期货的交易员说:“亏钱的人总是会回到拉斯维加斯。”

这些话都很难听,却是包含着实际经验的。不理智的民众是金融史的主流。有组织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吸引了普通民众,股票交易所扩大了参与股市的民众的范围,广大媒体增加了股民流动的频率,确保所有人都知道能够从股市中赚很多钱,却很少提及会亏多少钱。

1932年,巴鲁克写道:

所有的经济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由从众心理驱动的。图表和各种比率当然是我们确定投资原则,指引我们在各种警报中前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一篇出色的经济学论文可能会涉及一些几何原理,却决不会通篇阐述价格运动的数学原理。我不由得想起席勒的格言:“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都是理智的、讲道理的,但是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就立刻变成了傻瓜。” [1]

这个道理经受住了几百年的考验。第一次金融泡沫始于1634年的荷兰,当时郁金香胜过了一切。著名的编年史学家查尔斯·迈凯(Charles Mackay)曾介绍说,郁金香的名字来自土耳其语,原意是女士的“包头巾”。这种花被大众所推崇,在荷兰的富人家中非常受欢迎。这种花实际上成为任何一个希望成为富人、有品位的人的必备之物。很快,这种狂热席卷了中等阶层,据迈凯讲,商人和店主也希望能够拥有稀有的郁金香。

在1634年,荷兰人希望拥有郁金香花的狂热到达了一个顶点,国家的普通工业不再受到重视,很多人都在参与郁金香贸易。随着狂热不断加剧,价格也不断上涨,到了1636年,郁金香开始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勒姆、莱顿、阿尔克马尔、霍伦以及其他地方的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一些缺乏交易所的小城镇里,郁金香开始在主要的集市上进行交易。最后,郁金香开始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和巴黎等地交易。 [2] 股票中间商看到了商机,他们操纵市场价格,使其忽高忽低。当价格下跌时,他们大量买入,等到价格上涨时卖出,由此获取巨大利润。他们在这一期间赚了一大笔。人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来筹钱买郁金香,这种狂热跨越了荷兰的国界,蔓延到整个欧洲。很快,为郁金香痴狂的人们开始把大量的钱投入荷兰。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从烟囱清理工人到上层贵族。但似乎是突然之间,富人停止购买昂贵的郁金香装饰花园,交易商们恐慌了,价格迅速下跌。迈凯说:“很多曾短暂走出底层的民众再次被打回默默无闻的原形,很多商人一夜间几乎要靠乞讨为生,很多贵族财富尽失,几乎连住的房子都无力赎回。” [3]

当失去一切的时候,那些亏损的人们要求荷兰政府提供帮助。政府的救助计划包括取消所有1636年11月前签署的合同,当时价格达到峰值,那个时间点之后达成的交易的价格可以下调到原商定价格的10%。当然,也存在一些违反交易合同的案件。这个问题甚至被带到了海牙的国会上,最后也不了了之了,价格继续下跌,人们很快就忘了郁金香曾经有多值钱了。现在,人们提起郁金香就只是想起它的美丽,很少有人记得郁金香狂热曾经为之后所有的狂热和形成的泡沫提供了一个前车之鉴。

这些狂热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1929年大萧条之前,没人想到股票价格会下跌。很多人都通过银行利差来买股票,因为他们认为股票价格会一直上涨。1929年,银行每贷出10美元,就有4美元花在股票上。企业也借款买股票,通用汽车公司和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都这么干过。到了1929年10月,一切都崩盘了。

在那之后,大众还为互联网股票疯狂过,他们相信网络将改变全世界;也为房子疯狂过,认为每个人都要买房子,价格永远不会降。所有的危机都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迈凯经过对各种狂热的研究后确认了这一点:常言说得好,人们都有从众心理,他们一起发疯,然后慢慢地、一个一个地恢复理智。 [4]

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可谓是当代的迈凯。他曾写过一本名著《非理性繁荣》,介绍投资者的非理性狂热。席勒认为,金融泡沫可以被诊断为类似大脑错乱一类的疾病。就像精神科大夫使用大脑精神错乱的诊断和数据分析手册来更好地了解病人一样,席勒也总结了几个方法来诊断金融泡沫。

● 大幅度的价格上涨,例如在房地产或互联网股票上曾发生过的案例。

● 公众对于价格上涨的狂喜。

● 媒体热门报道。

● 一个有人赚了很多钱的故事,引发广泛的羡慕和嫉妒。

● 公众对某类资产越来越感兴趣。

● 用“新时代”理论为前所未有的价格上涨找理由。

● 贷款标准的放松。 [5]

[1] 资料来源: Charles Mackay,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Wells, Vermont: L. C. Page & Co. by Fraser Publishing Company, 1967), xiii.

[2] 资料来源: Charles Mackay,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Wells, Vermont: L. C. Page & Co. by Fraser Publishing Company, 1967), 90.

[3] 资料来源: Charles Mackay,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Wells, Vermont: L. C. Page & Co. by Fraser Publishing Company, 1967), 95.

[4] 资料来源: Charles Mackay,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Wells, Vermont: L. C. Page & Co. by Fraser Publishing Company, 1967), xx.

[5] 资料来源: Jack Ewing, “Shiller's List: How to Diagnose the Next Bubble, ” New York Times , January 27, 2010. VrF1INaPXLd8KOXO893Apv32DwMHXNvthQ2D+Nxtu4mFKh+TKOV6vTrQKMXLc/o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