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人类真的独一无二吗?

1831年,一位家境富裕、衣食无忧的青年,踏上了后来因冲击性的争议而动摇整个世界的游历之路。这位青年从医学院退学后,致力于观察昆虫并埋头思索,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登上探险船“贝格尔号”的青年名叫达尔文。5年间,他游历了非洲、澳大利亚、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观察动植物并收集标本。

以亲自收集的资料为基础,他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学说,确立了自然选择的理论。然而,小心谨慎的达尔文在之后的20年间,一直对自己的理论三缄其口。因为他生活在以基督教为中心的世界,人们认为神创造了所有生命,在当时,正面否认神创论的进化论具有挑衅意味。

随着类似理论的出现,达尔文终于鼓起勇气,发布了被喻为“生命之树”的自然选择理论。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人类与其他生命体一样,也是进化的产物。对此,不仅是宗教界,就连科学界也一致反对。人们嘲弄伊甸园里的亚当是只猴子,争论人类的祖先是不是猴子,从而掀开了声讨的篇章。声讨进入白热化,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与天主教主教威尔伯福斯之间展开了论战。威尔伯福斯嘲讽道:“如果人类的祖先是猴子,那么这只猴子是祖父的祖先,还是祖母的祖先?”对此,托马斯·赫胥黎回答:“比起拥有出色的才能却歪曲真理的人类,还不如把猴子当祖父!”赫胥黎直击要害的雄辩,成为进化论普及开来的重要转折点。

达尔文进化论造成的冲击,不仅仅推翻了神创造了人的认知,让人类感到更难以接受的是,人类竟然与自己身边毫无共同点的动物,甚至植物有共同的祖先。 J5x6tz4cZ532YdUSvabLXtSjzECOtFmLslHBVfOYVW/lSq5TXoyjgIvzNlh1q/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