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马关条约》修订的初步结果

当代日本历史学者写道:“整个国家,包括天皇在内都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为了遏制民众的愤怒,政府不得不请求天皇下达训谕,要求臣民掩藏显露在外的愤怒。在这段痛苦的岁月里,萌生了新的民族主义。”日本当时的口号是“卧薪尝胆”“伺机报复”。 同时代人不难发现这种情绪。1896年5月2日,马卡罗夫在向统领俄国海军部的阿韦兰中将汇报时指出:“局势日渐复杂,现在,日本人已将俄国视作阻碍国家发展的真正敌人。他们认为,俄国已确立全面阻击日本的目标,目前举国上下对我们怀恨在心。在日本,与俄国开战合民意、得民心,一呼百应。”

事实上,修订《马关条约》条款只会使东京坚定发展武装力量、在大陆重新立威的决心。日本驻华代表林董男爵在总结过往经验时表示:“如果需要新式战舰,那么我们就必须不计代价地建造新式战舰;如果军队的组织能力不够优秀,那么我们就必须立即着手改进;必要时,我们应调整整个军事体系……如今,日本必须冷静自持,以免引人怀疑;在此期间,我们应当巩固国家权力基础,关注东方动向,洞察时局,伺机而动。日后必会出现合适时机,当那一天到来时,日本将决定自己的命运。” [1]

东京吸取了外交失败的教训,迅速扩充武装力量。早在1871年,在日本进行军事改革之初,日本现代陆军的奠基者山县有朋元帅在编制日本诸岛防卫计划时,已将俄国视为潜在的敌人。 现在这个敌人已然浮出水面,但是为了与之抗衡,日本也必须打造现代化陆军、舰队。舰队编制由总排水量为7.9万吨的69艘舰船扩充至总排水量为27万吨的156艘舰船,舰队扩容3.5倍。至1906年舰队扩充计划 完成时,日本应当拥有一支由7艘战列舰(其中包括甲午战争的战利舰镇远号)、4艘岸防装甲舰、25艘巡洋舰(其中包括4艘最新型装甲巡洋舰)及145艘鱼雷艇组成的舰队。截至1903年夏,计划基本完成,此时的日本舰队拥有6艘现代化战列舰、1艘旧式战列舰、6艘装甲巡洋舰、19艘不同型号的巡洋舰及74艘鱼雷艇。

在此期间,日本陆军兵力激增。1894年1月1日,日本和平时期的陆军兵力总计60942人,其中包括2476名军官和58466名士兵。 1895年,日本师团的编制大幅增加,并且成立了新的军。一年多以后,到了1897年,战时状态下的陆军兵力增加了近1/3(58353人),达到149995人。 1896年4月1日,明治天皇颁布军队重组法令,要求在7年内将步兵师团由7个增加至13个,增设炮兵中队并配备现代化山地炮、野战炮和迫击炮。日本陆军的优势在于数量庞大的常备军。和平时期,日本中队定员136名士兵;经过动员,可增至236名士兵,借此日军的战斗力可大幅提升。此外,预备役部队的待命时间延长至四年零四个月,在1904年战争爆发前,日本所有(!)的军事骨干均经历过甲午战争的洗礼。

截至1904年1月1日,和平时期的日本现役部队总计150745人,其中军官8082人,士兵142663人。战前十年间,日军人数增加了89823人,换言之是十年前的2.5倍。 在战时状态下,日本军队下设323个大队、99个骑兵中队、190个炮兵中队(配备1140门火炮),共有军官16874人、士兵358319人。若算上预备役和地方军,陆军人数可达到519996人。事实上,日本的征兵人数和预备役人数远高于预测水平,或可达到1185000人。除此以外,征集却未启用的后备力量多达1542000人,其中755000人应征进入部队,300000人进入地方大队。战争结束前,在俄日战争的舞台上——中国东北、朝鲜和萨哈林岛战区总共聚集了442000人。

日本武器基地产能相对薄弱。在东京有两家步枪厂(和平时期日产能为300支,战时为700~1000支),在大阪有一家火炮厂(生产野战炮和山地炮)和两家火药厂(生产无烟火药)。 截至1903年5月1日,日本的13个师团均配备1897型新款连发步枪和1898型速射炮,其中连发步枪共计19.5万支,每支步枪配300发子弹;速射炮共计750门(50门/师团),每门火炮配120发炮弹。 显然,对于一心备战的东京,这些准备仍旧不够充分。为了弥补国内的产能缺陷,东京加快国外采购步伐。1896~1904年,为了筹备陆地战争、完善后备力量,日本政府计划拨款81679409日元。然而截至1903年1月1日,实际开支已超过1.2亿日元。 对于陆地战争具有重要意义的日本商船增加了1倍以上。如果说,1894年日本商船占世界海上运输总吨位的1%,那么到了1901年,则占2.2%。 单纯从数字上看,日本商船总吨位已由167000吨(1893年)增至656745吨(1904年初),并且大部分商船为全新高速或大型(约5000吨)汽轮机船。 [2]


[1] 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 London:Vintage,1989,p. 268.

[2] The Russo-Japanese War ,Complied by the General Staff,War Office. London,1906,Part 1,pp.39-40. KZa4d6o1fZlXQKNE7Si0IAoA6qcxS4RNvKNb4SK6v2Qfvc+WV2LefqZxVBrftu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