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第三阶段:远东的动员
——崛起之路

1890年代初,俄国的远东政策明显变得活跃,主要在于1886年底召开的特别会议上通过决议:自1891年起,开始修建连接符拉迪沃斯托克与车里雅宾斯克的西伯利亚铁路(全长7000余俄里)。 1891年,铁路建设工作如期展开。竣工后的西伯利亚铁路能够极大地巩固中俄交界处的俄方阵地。截至1895年,该地区的武装力量仍旧薄弱,兵力仅约3万人。自18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在库什卡战役后,俄国时刻提防该地区的英国舰队和清朝陆军,尽量避免与它们发生冲突。1878年,英国海军中将杰弗里·霍恩比(Geoffrey Hornby)率领舰队驶入马尔马拉海,俄国开始加固作为滨海边疆区行政中心、主要港口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防御工事。这一过程十分艰难,因为只能依靠水运向此地输送援兵、武器和弹药。在此情况下,俄国远东军事力量的巩固直接取决于与世界海洋霸主英国之间的关系。

远东军事实力薄弱且顾忌与清军发生冲突,因此俄国太平洋舰队始终驻扎日本。早在1861年4月,太平洋舰队试图在对马岛建立海上基地(即驻泊点)。5月英国护卫舰发现了该工程,并且立即上报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在英国外交代表的支持下提出抗议。鉴于德川幕府倾向闭关自守,同时俄国也不愿破坏与英日两国的关系,因此俄国政府放弃了这一计划。 1871年,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远东的主要港口,每年冬季的结冰期长达4个月。 此外,它与陆地相连,虽战时可为巡洋舰提供装备、弹药,却需巡洋舰往返数千海里;必要时,巡洋舰的维修及从运输舰上获得物资补给需另寻僻静岛屿。 这座城市淡水资源匮乏,因此尽管农业人口增长缓慢,但也只能勉强维持自给自足。为此,俄国必须从欧洲各州抽调物资,通过海运补给此地。

基于上述原因,1875年长崎成为俄国舰队在太平洋上的据点。俄国巡洋舰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在长崎度过——从深秋到初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符拉迪沃斯托克只是一处可供它们夏季停泊的地方。当然,只有在与日本保持睦邻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如此。1877年,俄国4艘轻型巡洋舰在长崎受到12艘英国舰船(其中包括1艘装甲舰)的长期严密监视。 [1] 在霍恩比率领英国舰队驶入马尔马拉海后,俄国驻东京代表处一直在等待发起军事行动的电报,以便在接到命令后巡洋舰队能够立即驶离日本海域开展抵制英国海上贸易的行动。 [2] 至于依靠舰队兵力保护俄国远东海岸,则无人提及。到了1885年,远东局势未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1885年春,仅有2个旅——东西伯利亚第一旅、第二旅驻守符拉迪沃斯托克,每个旅下设4个营。

此时,英国已经做好了在战争爆发时进攻俄国远东前哨阵地的准备。1885年4月26日,为应对未来与俄国可能爆发的冲突,英国陆战队登陆朝鲜南部岛屿巨文岛(东岛和西岛),意图在此建立基地。 在太平洋上,与1艘装甲舰都没有的俄国舰队相比,由2艘装甲舰、3艘护卫舰和4艘单桅炮舰组成的英国舰队占据绝对优势。 汉密尔顿港(巨文岛内)本应成为英国太平洋舰队的根据地,因为在英国海军部看来,此处不仅是监视俄国远东的绝佳地点,在必要情况下也是突击俄国港口的最佳位置。 1887年2月27日,在俄国承诺不侵占朝鲜领土的条件下,应俄国要求,英国陆战队撤离巨文岛。 1880年代末,中国东北的清军(正规军、满洲骑兵和后备军)兵力多达17.5万人,同期整个远东可对抗清军的俄军兵力不足23800人。

1886年8月,由2艘装甲舰和3艘巡洋舰组成的中国舰队造访符拉迪沃斯托克。与之相比,由1艘装甲快速帆船、2艘炮艇和3艘快速机帆炮艇组成的俄国舰队实力明显逊色, 这让清廷信心大增。同月,中国舰队抵达日本,舰员与日本警察发生了冲突。 1887年秋,中国舰队又新增了2艘英国制造的巡洋舰、2艘德国制造的巡洋舰及1艘德国制造的驱逐舰。 彼得堡得出必须加强太平洋舰队实力的结论,因为它的软弱将导致中国和日本“对我们的实力产生误解”。1887年,沙皇政府针对加强远东军队建设的计划展开讨论,然而在财政部的阻挠下计划未能付诸实践。 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上,实力差距都不可能迅速消除。

彼得堡担心未来冲突扩大,波及滨海边疆区。1888年5月8日,在远东召开特别会议,指出:“我们在这片区域的政治利益主要集中在朝鲜周围,这与朝鲜所处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因此,在阐释我们对待该国的行为方式时,首先应当朝着促进我国政策实施的合理方向发力。” 会上就朝鲜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即占领朝鲜无论是对俄国贸易还是与他国的战略关系均毫无益处,占领朝鲜半岛的意图只会使远东的国际形势日趋恶化。因此,在中英结盟的局面下,承认朝鲜的半独立地位对俄国最有利,这样它既不会完全沦为北京的附庸,也不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若要达成此目标,必须依靠外交手段。会议简报指出:“我们应当努力摆脱中国人在朝鲜问题上对我们不友善的质疑,向他们灌输一个信念,即严格履行《天津条约》就能让我们完全满意。谨记,自信是让亚洲人尊重自己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在中国人面前露出任何破绽,使其认为我们对他们的策略有所顾忌。只要中朝关系不违背上述原则,我们无须过分挑剔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 在汉城行事也应立足于同样的目标:“记住,朝鲜本身是完全无能为力的,我们必须阻止朝鲜政府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并且建议朝鲜谨慎地避免一切可能为中国干涉提供借口的行为。” 这项政策有一个毋庸置疑的优势,无论是彼得堡还是华盛顿和东京都支持朝鲜维持稳定、保持现状。

当俄国军方试图扩充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军事机构时,必将面临组织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1886年5月,从驻扎在俄国欧洲地区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谢夫斯克、坦波夫和兹韦尼戈罗茨基军团抽调若干连队组成东西伯利亚第五机动营。同年走海路调防符拉迪沃斯托克,却未能驻扎城内。那里既没有营房,也没有足够的民宅可供部队驻扎,因此该营的军官和士兵不得不分散在城外的各个村庄过冬。1887年,这支部队进驻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始执行任务。 1880年代中后期,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船舶维修能力十分有限,并且和过去一样没有破冰船。与此同时,根据1888年1月所进行的试验可知:无论是水雷爆破破冰,还是人工或机械切割破冰,都无法保证舰船及时出海。

由此可见,远东的俄国舰船依然无法在本国水域过冬。对俄国而言,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极为必要。若要在远东展开更为积极的活动,没有雄厚的兵力和强悍的舰队是绝不可能的;若要加强远东的军事实力,不建设一条穿越西伯利亚连接滨海边疆区与俄国欧洲地区的可靠交通线路是不现实的。西伯利亚铁路项目预计在12年内完工,耗资约3.5亿卢布。此前,交通部每年的预算约为5600万卢布。在此期间,预算增加60%,其中预留款项平均约为3000万卢布。

事实上,刨除1904~1906年的军费开支,修建西伯利亚铁路耗资约10亿卢布。 自1890年开始,黑龙江沿岸地区的武装开支急剧增加。1889年为92250卢布,1890年为481100卢布,1891年为769000卢布,1892年为1177000卢布,1893年为1117000卢布。

在俄国新建铁路之初,东京已然感受到了正在逼近的危机。1868年,日本推行明治维新。此后,日本陆军和海军舰队迅速完成现代化转变。这一过程甚至在之前几年就已经开始了。1859年,荷兰援助日本;而后,法国教官在日本执教;后来,“扶桑国”派遣臣民去美国军事学校求学,并于1870年在本国开设陆军学校。1871年以后,德国教官取代法国教官。 很快,日本取得辉煌成就。在日本舰队建设方面,荷兰率先采取行动。1855~1858年,荷兰向日本提供3艘小型战舰。此外,荷兰人还分别于1855年和1857年在长崎、东京建立海军学校,为日本训练未来的军官。 很快,英国人取代荷兰人。1873年7月,应日本政府的请求,英国海军代表团——7名军官、18名士官和列兵抵达横滨,他们的到来为东京海军学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训练效果立竿见影。《海事汇编》的评论文章指出:“借此可以推断,在英国教官和日本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训练取得了丰硕成果。舰队、船队成员的能力将大幅提升,在舰船的操控、保养方面,他们的水平将一日更胜一日。” 此时,日本舰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战经验。

1860年,日本舰队中有1艘明轮汽船、2艘荷兰制造的护卫舰(装备10门火炮)、1艘英国制造的快速机帆炮艇及若干艘欧式帆船,这些舰船及相关机械均由日本人操纵。 1867年,在镇压北海道武士起义时,日本陆军和蒸汽机船队获得了一次检验所学知识的机会。 1869年,阿伯丁的一位公爵下令建造一艘小型装甲舰,后来它成为日本舰队中第一艘此等级的舰船。 截至此时,日本舰队已经收编了11艘战舰和8艘运输舰;各位藩主拥有35艘战舰,其中包括蒸汽机船和装甲舰。 1870年代中期,日本舰队中有2艘小型装甲舰和5艘蒸汽战舰——护卫舰、炮舰、两桅横帆军舰及皇家巡航艇。

1872年12月28日,日本通过立法规定所有20岁以下的男子必须义务服兵役3年。1875年11月21日,明治天皇颁布诏书,强调该律法必须无一例外地对所有人适用。 日本依照英国的模式建立舰队;依照德国的模式建立陆军。1884年,一队日本军官出游欧洲列国,德国及其总司令部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于是,日本邀请柏林军事院教授梅克尔(Klemens Meckel)上校到陆军大学举办讲座。 自第一批德国教官出现后,历经30余年,日本陆军已然成为德国陆军的精确翻版,他们崇尚能力、知识和纪律。

在德国陆军代表团和英国海军代表团的帮助下,日本在军队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日本军队下设6个陆军师团和1个精锐师团——80个步兵大队、7个工程大队、20个骑兵中队、40个炮兵中队(配备240门火炮),其中不包括要塞炮兵中队。此外,六大地区的内务部队也可供日本政府调遣。在和平时期,日军兵力为5.7万人;在战时状态下,日军兵力可提升至10.2万人;在调用内务部队和警察的情况下,日军兵力最多可达到19万人。

1874年5月至12月,日本陆军和舰队在台湾展开军事行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清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薄弱,岛上的居民曾切割琉球遇难船只,杀害海难幸存者54人。登岛后,日军陆战队实施了一系列报复行动,惩罚当地居民。10月,清政府与日本在北京签订条约,议定清政府赔付日本白银50万两,日本在12月20日前从该岛撤军。

1877年夏,英国制造的第一批现代装甲舰——扶桑号铁甲舰、比睿号装甲巡洋舰和金刚号装甲巡洋舰抵达日本, [3] 它们是未来日本现代化舰队的核心。由于它们的编入,日本舰队实力大增,迅速超越俄国太平洋舰队。截至1877年1月13日,俄国太平洋舰队仅有1艘快速机帆炮艇、4艘海上炮舰、3艘纵帆船、2艘旧式运输舰(即将退役)、4艘小型蒸汽机船、4艘汽艇,蒸汽战列舰总计18艘,装甲战列舰0艘。

1882年,日本通过了一项为期8年、耗资2700万日元的造船计划。根据该计划,到1890年,完成建造32艘排水量为3万吨的舰船。1890年,日本年度军费开支从1000万日元增至1500万日元。 1890年,日本的支出预算约为8000万美元,但是由于进口额远超出口额(81728580美元对56603506美元),日本背负了583万美元的外债。这是实现陆军、海军现代化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国内借款比外债高出数倍,达2.59亿美元。税收的重担落在了“扶桑国”人口占比最大的农民的肩上。 在这种经济政策的刺激下,战争无从避免,和平只能是强制性赔偿的产物。

1890~1891年,俄国皇位继承人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大公环球旅行,日本是旅行结束前的倒数第二站。1890年11月4日,未来的沙皇从加特契纳出发,前往奥匈帝国。俄国舰队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迎候他的到来。11月9日,舰队前往希腊的比雷埃夫斯,从那里启程前往埃及的苏伊士和印度的孟买。在埃及和印度,尼古拉拜访了当地的统治者和英国当局代表,狩猎,参观名胜古迹。 此后,他陆续访问锡兰、新加坡、爪哇、暹罗、法属印度支那、中国和日本。 皇太子的旅行最终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西伯利亚铁路的开工奠基仪式告终。

俄国的亚速夫纪念号、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装甲巡洋舰和扎波罗热号炮舰与皇太子一同在长崎停留。1866年之后,俄国的舰队一直驻扎于此,海军医务室也搬迁至此(1858~1866年在函馆)。 俄国军官在日本的生活十分惬意,没人能够预料到“大津事件”的发生。1891年5月11日,皇太子从长崎乘人力车到大津城游玩。游玩途中,皇太子被一名日本警察偷袭,头部连中两刀。与尼古拉同行的希腊王子在危急关头用拐杖打伤刺客的手,救下尼古拉,所幸他的伤势并不致命,恐怖分子也立即被周围的群众和人力车夫击倒。 [4] 俄国各界对暗杀的第一反应是震惊。

1891年5月12日,在此次访问期间担任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巡洋舰司令的杜巴索夫(Дубасов)上校写道:“应当说,我们十分信任日本人,这种信任是毫无节制的,未曾想,在我们的周围潜伏着危险分子,甚至还是警察。我们以这种方式(乘坐人力车——引者)环游日本……在东方,在日本,对于我们俄国人而言资源丰富:我们在这里比在自己家里地位还高,我们能够得到所需的一切,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最终,一旦与中国开战,日本应该会成为我们唯一的盟友,它的港口将成为我们的作战基地。”

自西伯利亚铁路开工后,日本开始谨慎地对待西邻俄国, [5] 然而“大津事件”并未对日俄关系造成重大影响。无论如何,在俄国皇太子访问日本的官方报道中未提及此事。 1891年5月31日(俄历5月19日),未来的沙皇亲临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西伯利亚铁路开工奠基仪式。 尼古拉将在日本的遭遇看作一名孤独的狂热分子的个人行为,因此他并未改变对日本的态度,依旧对它着迷。 [6] 至于政治大环境,亚历山大三世下令遗忘此事。1892年秋,沙皇在向新任驻东京公使希特罗沃(М. А. Хитрово)下达的命令中强调了日本港口作为远东俄国舰船驻泊地的重要性,以及俄日两国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 。然而,无论是彼得堡还是东京,都无法长期坚持立场。


[1] Rosen, Forty Years of Diplomacy ,vol. 1,p. 35.

[2] Rosen, Forty Years of Diplomacy ,vol. 1,p. 36.

[3] Rosen, Forty Years of Diplomacy ,vol. 1,p. 38.

[4] David Schimmelpenninck van der Oye, Toward the Rising Sun:Russian Ideologies of Empire and the Path to War with Japan . DeKalb: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2001,pp. 19-20.

[5] Oye, Toward the Rising Sun ,p. 20.

[6] Oye, Toward the Rising Sun ,p. 20. kF538Y1jSytZFkseuGZmmc9q19Xc7+Utf8ExXLL0+APIoZCpgsiqFNBZhgaVtef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