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击溃泡沫经济的政策

在资产价格下跌的背景中,也有击溃泡沫经济政策的影响。

引导股价、地价下跌的政策

在股价方面,大藏省证券局于1989年12月26日发布“关于证券公司经营业务的合理性及证券事故的预防”的通告,禁止事后进行损失填补,并指示取消特定信托基金经营。紧随其后,1989年12月29日股票价格从峰值开始下跌,从结果来看,“这个直接管制政策成了股价暴跌的起因”,这一认识已根深蒂固。

在地价方面,自泡沫经济初期开始,人们对地价怨声载道,随处可听到诸如“买不起房”“只有有地的人才能赚钱”等言论。因此,政府尝试从政策上抑制地价。1987年8月,以《国土使用规划法》为基础,导入监视区域地价制度,1989年12月,《土地基本法》正式出台。为响应《土地基本法》,政府制定了重点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促进住宅和住宅用地供应”“全面修订土地税收制度”和“抑制投机性土地交易”等。

政府也积极实施了金融方面的应对政策。1985年7月,大藏省发布了一项收紧房地产融资的通知。1987年7月,大藏省召集银行首脑会谈,要求约束投机性融资活动。10月,政府决定实施《紧急土地对策大纲》,并发出通知,呼吁所有金融机构不要为投机性土地交易提供资金支持。

据说,最后决定性因素是1990年3月大藏省银行局发出的“关于限制与土地相关的融资”的通知。其中规定,“向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当前……我们将把这部分的增长率限制在贷款总额的增长率以下”,要求各金融机构减少其融资中房地产贷款的占比。与一直以来的自我管制要求相比,其主要特征是设定了具体的数值目标,仅此一点就产生了显著效果。该措施取得巨大成效,也表明金融层面的贷款增加是泡沫经济时期土地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但是,该政策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使日本非银行类机构成了监控中的漏网之鱼。事实上,实施贷款总量控制以后,从农林系统、金融机构流入住房专用借贷公司(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的资金不断增多,这为1995年后的住房专用借贷公司问题埋下了伏笔。

要求击溃泡沫的社会舆论

在泡沫经济破灭的背景中,有政治性举措的因素,这些举措得到了憎恶泡沫经济的国民的舆论支持。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讲过泡沫经济有着如此恶评的原因。但笔者的判断是,由于过于重视社会舆论导向,在政府直接管控和市场干预下,实施了击溃过度泡沫经济的政策,而且这些举措的实施时间超过了必要的时长。这一点也体现于,在政府准备解除击溃泡沫政策时,遭到国民强烈的反对。

土地价格从1991年开始趋于稳定,在大藏省内部便出现了应该放宽对房地产贷款限制的呼声。当时的银行局局长西村吉正回顾如下。“在当时的社会舆论氛围下,根本不可能发生解除行政指导这种情况。我给上司看了六份刊登在各大主流报刊上的社论,包括《彻底击破地价泡沫》(《朝日新闻》)、《不能坐视泡沫地价居高不下》(《每日新闻》)、《不能放松地价政策》(《读卖新闻》)、《地价趋稳也不能盲目乐观》(《日本经济新闻》)、《为何急于放宽金融》(《东京新闻》)、《放宽地价控制政策为时尚早》(《日刊工业新闻》)等。我说服上司,‘在舆论这般猛烈的围攻下,放宽政策肯定是通不过的’”。

之后,在1991年12月,房地产融资的总量管制在加入触发条款的基础上被解除了。所谓的触发条款,是指当房地产贷款一旦超过事先设定的数值范围时,对金融业界发出警告或重新启动总量管制。

从解除总量管制时各大主要报刊的论调来看,几乎没有“地价不会再跌了吗”的担忧之声,而“地价难道不会再涨吗”的担忧则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比如,《朝日新闻》发表了如下言论:“(放松管制)还为时过早,无法苟同。虽说地价涨势已经趋缓,但距离政府提出的‘平均年收入的五倍就能买房’的水准还相去甚远。……希望政府不要忘记,下调地价才是效果显著的‘景气对策’。如果地价下跌,住宅工程将再次复兴,公共事业也能顺利进行。”

同样,《日本经济新闻》也刊载了类似言论:“就算土地价格有所下降,但地价仍居于高位的现状尚未改变。(东京圈的公寓价格)离工薪族以平均年收入的五倍就能买房这一目标相去甚远。很明显,虽然地价有所下跌,但是形势仍不容乐观。”

金融政策的转换与击溃泡沫的举措

金融政策也开始向击溃泡沫的方向转变。贷款基准利率在1987年2月以后长期维持在2.5%的低水准,1989年5月上调至3.25%,由此长达两年三个月的历史最低基准利率结束了。但是这时,日本银行尚未充分意识到资产价格的偏离,而是出于传统的防止物价上涨因素来调整利率。1989年10月,贷款基准利率再次上调0.5%。这是紧随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步调,为了应对当时美元汇率上涨而做出的调整。这个时期金融政策的转变将于后文表3-2中一并展示。

澄田智行长卸任、三重野康行长上台是金融政策明显向击溃泡沫转变的契机。三重野康于1989年12月就任日本银行行长,在就任时的记者见面会上表达了以下观点:

“作为应对货币宽松带来地价上涨问题的对策,为了抑制房地产相关融资,日本银行将对金融机构的个别融资项目也增加附加条款。”

几天后的见面会上他又发表了这样的言论:“虽然土地价格并未计入物价水平……但从它会成为引发通胀预期的导火索的意义而言,我们也不能放任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如果金融不给予支持,(地价)就不会居高不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关联甚大。”

1989年12月,三重野康就任行长不久,贷款基准利率从3.75%上调至4.25%。此后又两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1990年3月(从4.25%调至5.25%),1990年8月(从5.25%调至6.0%)。一年之内一共上调了三次,累计上调了2.25%,可谓是紧锣密鼓地上调利率。

虽然这些被认为是击溃泡沫经济的举措,但是在上调基准贷款利率时,日本银行的公开发文中完全没有涉及资产价格。比如1989年12月上调基准贷款利率的公文中这样说明:“这次采取的措施,综合考量了近期国内景气、物价、货币供应量、汇率市场、海外利率的动向等。可见,上调基准贷款利率是为了应对以上局面,在市场利率上升的情况下,为确保金融政策能够适时而灵活地起作用而实施的。作为日本银行,我们希望这些举措能确保今后物价稳定,推动以内需为主的持续型发展。”之后两次上调利率,发布的内容也大致相同。

为何产生了平成的“鬼平传说”

如上所述,日本银行上调利率被普遍认为是“击溃泡沫”政策的一环,特别是三重野行长被称为“平成的鬼平”,人气大增。

《朝日新闻》刊载了如下报道:“所谓‘平成鬼平’,是日本银行行长三重野的绰号。已故的池波正太郎的代表作《鬼平犯科帐》中,有一位市井民事纠察官长谷川平藏,盗贼们怕他就像怕鬼一样。但是他通情达理,深受江户百姓的爱戴。三重野行长向通货膨胀放火,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惩治那些利用泡沫经济的空子‘空手套白狼’的投机者们——这是百姓的梦想。人们寄希望于三重野行长,希望他成为击溃泡沫的英雄。”

但是仔细思量,就如前面所述,日本银行并没有公开声明收紧金融政策是为了击溃泡沫。而且,日本银行自1989年5月到1990年8月共计五次调整了利率并将利率上调了3.5%,其中的1.25%是三重野的前任澄田行长在任时上调的。三重野行长在这之后还曾调低利率至1.75%,比1989年开始上调利率时的水平(2.5%)还要低。因此,事实上,三重野行长不仅上调过利率,也下调过利率。

尽管如此,三重野行长仍被誉为“平成鬼平”,广受称赞,这是因为三重野提高利率的时机恰巧与泡沫破灭时期一致,再加上三重野给人们留下了不惧大藏省和政治家们干涉、贯彻提高利率宗旨的强硬印象。

比如1989年12月上调贷款基准利率,此事被媒体当作独家新闻爆料而使得大藏大臣桥本龙太郎颇为不快,提高利率的动向也变得扑朔迷离。另外,1990年12月,经济企划厅厅长官相泽英之公开批判了日本银行的高利率政策,而日本银行并未因此变更政策。

这个时期,日本银行上调利率最终定格在1990年8月,此后,为了应对景气萧条,日本银行的政策转为货币宽松方向。关于这一点下一章会进行详细叙述。 ggDtJt/l6pGWdNgcKos60S1XEMDRM0gjGkIgRxZ8R4sv3930FolbEpPeJW102D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