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泡沫经济时期的宏观经济,可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一般民众对此并没有多大的好感。
日本被卷入泡沫经济的旋涡时,宏观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资产价格的上升通过几条路径提高了经济增长率。
第一,由资本增值产生的刺激需求的效果,通称“资产效应”。利用消费函数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特别是在家庭消费的长期耐用消费品支出中,证实了“资产效应”的存在。总之,“股票赚了就买车”的大有人在。谈及泡沫经济时,总能发现高级小轿车销量惊人,高尔夫会员证一证难求,高价商品的销售一片红火,这些就是“资产效应”带来的现象。
第二,住房投资的活跃。因地价上升,土地所有者的担保价值也随之上升,使得资金筹措更加容易。出于这个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东京圈一带的公寓建设变得异常火爆,也掀起了度假公寓建设的热潮。
第三,设备投资的高涨。随着地价上升,企业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能力提高,通过发行附认股权公司债券 ,企业资金筹措变得更加容易。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设备投资盛行一时的原因。
于是,1986—1989年,日本经济保持着5%—6%的高增长率纪录。如此之高的增长率解决了日本一个接一个的经济难题。
首先,因为名义增长率高达5%—8%,所以税收增加,财政收支实现好转。1985年发行了6万亿日元的公债,之后发行量逐渐减少,1990年时发行量减至零(直至1993年一直为零)。
其次,高经济增长率增加了进口贸易额,因此,当时作为日本经济巨大难题的经常收支黑字得以缓解。收支黑字在1986年时达到14.2万亿日元(约占GDP的4.2%),到1990年时减至6.5万亿日元(约占GDP的1.5%)。
与此同时,就业形势也大为好转。1986年时失业率为2.8%,到1990年时,失业率跌至2.1%,同时有效招聘倍率从0.62倍增至1.4倍。泡沫经济末期劳动力极端匮乏,甚至一些公司出现了“因劳动力不足而倒闭”的现象。
如此,泡沫时期的日本经济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繁荣景象。有人认为日本经济开始步入景气循环的上升阶段,有人认为这是日式经营、传统雇工体制的功劳,也有人认为日本经济已成为世界的“领头羊”。所有的一切都是脆弱不堪的泡沫带来的,没人料到泡沫会破灭,日本迎来的将是一个持久又艰难的时代。
就这样,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财政重建、经常收支失衡等诸多难题先后得以解决。但是,广大民众并未因此而欢欣鼓舞,甚至就连当时地价、股价的上升势头也遭到普通民众的诟病,成为击溃泡沫政策的最强后盾,最终也延迟了泡沫破灭后的经济振兴政策。为什么经济向好但很多人并不买账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收入与资产配置的扭曲。
比如,泡沫的受益者多为高收入阶层。越是高收入阶层,其资产的持有量就越大;资产持有量越大,获得的资本增值就越多。具体来看,在泡沫发生的1985年,从股票投资占储蓄的比重来看,在最高收入阶层的第五层级中占比为11.8%,而与此相对,在最低收入阶层的第一层级中占比仅为1.3%。根据这种情况,从1985年到1986年获得的资本增值在收入阶层中的分配情况来看,资本增值约60%产生于第五层级,而第一层级只占2%—4%。
土地也一样,根据地域不同,资本增值的差异也较大。根据不同地域进行资本增值计算的数据显示,三大都市圈在1986—1990年达到了1000万亿日元,与此相对,地方圈在同期内仅为200万亿日元。在泡沫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增值的发生更倾向于原本地价就高、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都市地区。
再从劳动者层面来看,1987—1990年,与积攒薪资相比,当时的地价上升幅度更大,因此,在此之前劳动者能以年收入5倍的价格在东京的通勤范围内买到一套标准住宅,但1988—1991年住宅价格与年收入比上浮了7—8倍。关于这一点,1993年度的《经济白皮书》中提到了国土厅1990年12月所做的《关于土地资产价格差距的问卷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地价高涨,回答“非常苦恼”的人中,租房者和住公司宿舍的人占比50%,即便在包含拥有住房人群在内的全体调查对象中也占比30%。进一步询问其苦恼的原因(可多选)时,回答集中在“购买住宅或土地困难”的人占72.7%。
只有资产的持有者才能享受到资本增值带来的好处。在泡沫经济时代出现了“富人越来越富”的倾向,这种倾向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大众对泡沫经济的不满。重点大概在于“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成不变,而他人的经济状况蒸蒸日上,就不由感到自己很不幸”的想法。这也再次印证,人们的幸福感并不依赖于经济状况的绝对水平,而取决于与其他人比较之下的相对水平。
另外,这里介绍的“你的年收入增长几倍能买得起房”这个角度,在后面的政府经济计划中也有提及,而且会成为一则醒目的政策标语。
很多人对泡沫经济持有负面评价的另一个原因是,围绕着土地、股票、金融交易等问题,接二连三地爆出了社会性负面新闻。粗略列举以下几条。
1.关于“地价上涨”的批评日渐强烈——在强制征地的基础上,再高价转手出售。这一手法招致了“我们被从家中赶了出去”和“只是将土地转手就赚取了巨大利益”等批评。
2.与房地产融资相关的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逐渐浮出水面——银行在通过非银行类机构进行房地产相关融资的过程中,被爆出伪造文件等不端事件 。
3.企业高额竞拍名画等投机行为,造成世界美术品市场的混乱。在世界拍卖市场上,日本企业相继高额竞拍凡·高、雷诺阿、毕加索等大师的美术作品 ,出现了美术品价格暴涨,全国美术馆叫苦不迭的报道。
4.“利库路特贿赂案”。1988年6月,利库路特公司向政坛人士低价受让其房地产子公司——利库路特宇宙公司的未上市股票事件东窗事发。受让者在股票上市、股价大幅上升时,出手抛售上市前低价获得的股票,牟取了巨额利润。这一事件轰动一时,牵涉甚广,未上市股票受让者被查明的有自民党的实力政治家、次官级别的官僚、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会长等。同年10月,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搜查部展开了调查行动,12月,大藏省大臣宫泽喜一辞职,1989年4月,竹下登首相辞职。
5.大型银行为想要在股票投机交易中获益的投资人(通称“大户”)提供融资时引发的受贿事件。1990年10月,住友银行原分行行长因向“大户”行方便,让其帮忙介绍客户,被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搜查部逮捕。次日,住友银行会长辞职。
6.伊藤万事件——伊藤万商社业务范围甚广,涉及房地产、高尔夫球场开发、名画售卖等,结果借贷超过1万亿日元,主导这一切的该公司社长因涉嫌渎职而被逮捕。
如此这般接连爆出的负面新闻,让地价、股价、金融与证券等都被国民打上“用不当手段薅羊毛”的标签,关于政府应该出台击溃泡沫经济相关政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