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让自己快乐

快乐有时像套在你脖子上的饼,你需要主动往前够,饼不会自动跑到你嘴里来让你快乐。

古人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的各种行为中隐藏着人的各种欲求,你做还是不做,这样做还是那样做,内心都会有一个考量,有一个选择。人的思维存在一定的定式,不是你做什么有问题,而是你用这样的定式思考问题有问题。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没有第三种情形。

人类的文明正是针对克制或者节制欲望来发展的,欲望是生物的本能——自行其是,文明是社会的本质——自我约束,人是在两者之间选择自己的生活。所以最好不要经常使用“顺从”“压抑”这样的词,这样的词隐含的感受是放弃自我,当然是让人不愉快的。

痛苦与快乐的意义是什么?人类的痛苦与快乐在生物学看来是一样的,都是内啡肽的聚集与释放,神经心理的过程都是一样的。事实上人类选择痛苦的目的仍是快乐,痛苦变小的时候快乐会随之而来。登山的人经历长久的苦痛与劳累,登顶以后才会有长久的喜悦与放松。

心理学一直研究人类欲望实现中紧张—痛苦—释放—快乐的过程,没有紧张就没有释放,两者相辅相成。放弃痛苦的人意味着也放弃了快乐,人要追求快乐,就要先体验痛苦。

当然很多时候这个过程会反过来,人得到一个很大的快乐,快乐过后是漫长的压抑、平淡、乏味。人们在欲望达成与满足以后,会处在一种恍惚状态,突然感觉经历所有努力后得到的一切并没有什么意义,这种无意义感是一种后物欲时代的流行病。

富裕的人有时比贫穷者活得更不快乐,原因是物欲的实现会让精神变得空虚。人不是仅有物质的享受就可以快乐,快乐是个精神活动, 只有精神活动才会给我们永恒的愉悦感。 人是需要精神动力的,追求、好奇、冒险、冲动、不满足会带给我们焦虑与紧张,当某些事件可以让我们释放焦虑,我们的内心就会体验到快乐!对某些人来说,重复简单的生活方式是自己的追求,因此他会感觉舒适与安逸,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那么在生活中你需要一些刺激,我会建议你独自去度一个假,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待上一阵子,接触一些新鲜的人与事,看看情绪是否能够得到改善。如果有效,周期性的外出可能是平衡你内心的有效方式。

生活的简单重复会构成一种信息堆积,使我们寝食难安,情绪抑郁也由此而生。刺激与变化会激发生命的潜能。有个远洋捕鱼的故事,说满舱沙丁鱼在回归的路途中纷纷死去。渔民们放进几条鲶鱼,鲶鱼好动,又吃沙丁鱼,舱里的鱼会变得惊恐并不断逃避,结果在漫长的归途中保持着鲜活。平静生活中能否感觉到快乐是由我们内在的动力系统决定的,生命是一种能量,每个生命可能处在不同的能量态势中,能量低的人不喜欢变化,能量高的人不喜欢刻板,对不同的人来说,两种状态都可能是致命的。

* * *

对快乐、幸福、满足的心理体验历来有一种态度——主观的快乐,称为乐观主义。快乐不需要任何标准,快乐是人生的目的。内心超然的人对快乐的体验与创造力就很强。一个没有钱买鞋的人,会感激自己还有一双健全的脚,比起那些没有脚的人应该非常知足了。

有人说:“幸福就是当你饿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吃烤红薯,那人比你幸福;当你想方便的时候,先占着茅坑的人比你幸福。”这样的话体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快乐,或称功利主义的快乐。快乐是一种当下的享受,快乐有一种共同的标准或集体认同,是可以度量的。

快乐有时像套在你脖子上的饼,你需要主动往前够,饼不会自动跑到你嘴里来让你快乐。 现在很多修身养性、禅修打坐的训练,目的就是让人对快乐的体验力增强,喜乐就在你心中,你需要从心里去寻找。

一个人如果想真正获得快乐,就需要学会感激身边的一切,不仅感激那些帮助你的人,还要感激那些曾经为难过你的人、让你痛苦的人,这样你的快乐就谁也拿不走了。就我个人来说,完全赞成伦理学家密尔所说: “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要比做满足的猪更快乐。” 年轻的时候,快乐着,同时也压抑和痛苦着,在生命发展阶段该经历的竞争、压力、不满足、不快乐都是一种动力,没有痛苦的逼迫,人是不会到达幸福的彼岸的。 PhzsBYtLKpAAkY96H24hml4ou0DwJPrqQX7knXf81mT33uWezzMgiPB9ILXZD7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