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什么是生命深层的孤独感

人终究是孤独的,社交在某种心理层面上也是为了逃避孤独。

疏离感其实来源于生命深层的孤独感。

人终究是孤独的,社交在某种心理层面上也是为了逃避孤独。 一个人即便拥有众多好友,也依然摆脱不了孤独的煎熬。不喜欢或者不善于社交的人恰好是不太怕孤独的人,他们更能直面孤独与寂寞,自在地活着。

人类所有的社会建构与社交行为,如恋爱、结婚、交友、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会团体等,实际上还是被孤独感驱动着的回避行为,只是社会赋予这些行为正面的意义而已。

人们经常会被自己的担心欺骗。大学的时候学校每个周末都会有学生舞会,我作为男生特别害怕被拒绝,只要对方稍有迟疑我就会落荒而逃,结果大家都说我孤傲。其实很多女生都期望我去邀请她,只是看到我犹犹豫豫的,以为我不情愿,结果也表现得很勉强。人是被自己的敏感打败的。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会无意识地表现出一种退缩情绪,让别人不敢靠近,反过来又得出自己真的不被喜欢和不被接纳的结论,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人必须相信自己是被喜欢的,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的被喜欢。如果假定自己不受欢迎,那么感受到的也会是不被欢迎。

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到的东西是自己的一部分,跟他人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总把感觉到的当真实,那么你会时时处在社交焦虑之中。解决的办法是寻找与你一样落单的人,相信对方渴望你的接近,也许你不需要很多的朋友、过多的社交应酬,但交几个朋友还是需要考虑的。

* * *

疏离感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让人常有一种找不到根的感觉,这种没有归属的疏离感同样来源于人类在宇宙中的孤独。 人类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潜藏在人类意识深处的一种战栗。 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或者要到哪里去,这些答案正是人自我认知的哲学境界。

不过,对生命浮萍般的感觉也许是一种至高的存在感,生命是流动的,它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交汇点上呈现着它的形态,也在特定的社会人际关系中实现其意义。我是四川人,但我在北京工作的时间已经远超待在故乡的时间。在北京,我感觉自己是四川人,在老家,我又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觉得自己是北京人。

* * *

活着的理由总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快乐、爱、激情和幸福感都应该存在于你的内心,再从你的内心世界发射出来,通过你身边的人和事反馈于你,让你产生美好的感觉。正如你看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因为你的眼睛拥有良好的视力。你可能不算是一个幸运者,你拥有的让你骄傲的东西可能不多,但人最大的不幸是失去对自我的愉悦。

在哲学的意义上,“有”和“没有”是同时存在的,“有”意味着你很快会失去,“没有”意味着你很快会得到或会有更好的补偿。

有位禅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去旅行,到一个客店住宿。店老板对他说:“我有两个妻子,一个很美,一个很丑,但我喜欢的却是那个丑的。”禅师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店老板说:“那个美的老婆太在意她的美丽,这使她变得很丑;而另一个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行为举止和内心都显得很美。”当意识到自己美丽的时候你可能就失去了它;当意识到自己不美丽的时候,也许你正在收获美丽。 JX4ZgLxxL1aHLELaW1mpu0KfHt9jeRyIXklRtLorb9QsDbUaxKGcaacoEdnm2V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