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在你的心灵层面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读他们的书,让你心潮澎湃,物我两忘。

生而为人,本来孤独。

但透过书中那些睿智超然的解读、抚慰人心的话语,心灵变得舒展、轻盈,你开始愿意和自己甚至和这个世界和解。

于我,李子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导师,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008年3月至今,我和李老师相识已逾十年。

我最深的感受是:他永远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微笑着,温和地关怀着身边的人。他一生都在践行他的咨询理念:关系要大于治疗,关怀要大于技术。

李老师曾说过,一流的咨询师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他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就像西湖一样,只要人经过,就被他搅动。显然李老师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陪伴在你身边多年的知心老友,平常的日子里,不显山露水,在你脆弱的时刻,会对你投过深切的一瞥,似乎是说:“嗨,你还好吧?”

和李老师相识,或是有缘听过他课的人,都会被他明亮谦和的气场温暖到;更多读过他著作却未曾与之谋面的人,也会在生命的某个特别时刻,在不经意间被那些充满哲思、通透关怀的语言扰动,然后整个生命状态发生质的变化。

很多年以前,我曾是一个愤世嫉俗的热血青年。我为很多事情日夜烦扰,心意难平——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社会公平……因此失去内在平衡。我相信类似的问题也困扰着许多人吧,在一次督导课上,我提出了这个困惑。

直到今天,我仍清晰地记得李老师对我说:“人类只能伤害人类自己。”他轻描淡写,清风徐来;我醍醐灌顶,即时顿悟,内在的乖张犀利日益变得坚定平和。

——大概只有李子勋能以这样的方式做咨询吧。

多年以来,这样的神奇时刻时常上演着。

我常常惊叹,一个人要达到怎样的精神境界,才能如此自由和谐地解构并建构着来访者的内在?

拿到这本书的初稿,正是李子勋老师离开世间半个月时。

在整理这本书稿的时候,我一时为书中的哲思妙语拍案叫绝,一时又为老师的骤然离去黯然神伤,心情忽悲忽喜,忽明忽暗,也算是一段绝不寻常的体验。

于是想起老师说过的话:“你要乐于接受生活的变化,你所经历的,都是在完成自己。”

斯人已去,精魂长存。

跟随李老师的视角,阅读这本书,你会感觉到这位坦诚真挚的人生导师如何运用他的智慧、情怀来贴近读者的内心。从哲学的高度、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人生,你看到的将是更优美的风景和更加从容地生活的可能。

探索自我是勇者所为。

正如书中所提倡的: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唯一的工具是感觉,唯一的技术是接纳与认同,要达到的唯一境界是无限。

用文字来表达感觉,已不是感觉本身。但无论如何,读到这些文字,我们已无限扩大了内心的感觉。对人生的误解将会减少许多,对自己的认识倒又清晰不少。

央视法制频道的主持人阿果老师曾说:“感谢李子勋老师和杨凤池老师,通过《心理访谈》节目把心理咨询带向千家万户,也幸好是他们,树立了心理学界的正气。”我对这句话颇有感触。阿果所说的“正气”,我理解为心理咨询是让来访者更多地悦纳自己、内心更和谐的解释系统。

所以,当马春辉女士把整理李老师遗留之作的重任交付于我的时候,压力当然是有的,不仅仅是天赋、智识、技术上的差距,更是经历、体验上的鸿沟,生怕不能准确传达李老师的精神。在惴惴不安、踌躇难行之际,感谢马老师无条件的信任,感谢那么多老师、朋友(这将是一长串的名单,在此不一一表述)背后的默默支持!我也相信,如果李老师地下有知,也一定会像以往一样,鼓励我说:“小胡,你做得很好啊,很好啊。”

——反正他只会让别人的压力更小,感觉更好。

那么,就全力以赴并义无反顾吧——反正这是将要走的路。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若本书中有任何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学生:胡素卿
(胡素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高级企业EAP执行师。师从李子勋先生,李子勋后现代整合应用课程督导师。) wbPMomDMLRQd+hJgSkmB3lKZhclEod06aJ3quoDnfIbdSb81/NRP6Jf80dxPLFf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