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1 | Preface
在无法回避噪声的世界,更好地追求高级境界与极致效益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每年七八月份,我都会参加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招生工作,由此而目睹了一个问题:高考揭榜之后,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应如何做好志愿填报?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非常重要,很有可能会决定一个学生一辈子的命运,其中牵涉的问题就与我们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紧密相关,那就是决策与判断心理学。而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者,就是我要推荐的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著名心理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

卡尼曼教授曾经是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任教时的同事,他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因“发现人在判断和决策上的系统性误差”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61年,卡尼曼教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曾任教于希伯来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休后去了普林斯顿大学,荣获伍德罗·威尔逊公众及国际事务学院荣誉教授称号。他的合作伙伴特沃斯基于1965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在斯坦福大学任心理学教授。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他们开创了一个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的领域——行为经济学,促使大批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包括本书的另外两位作者西博尼和桑斯坦)开始研究人类判断出现错误的原因和补救措施,包括为什么人会过度自信,为什么人会有成见和确认性偏差(为什么我们总是寻求、记住和过分强调支持我们信念的信息,而不接受反对我们但实则正确的信息)。

人类决策的心理动因一直是心理学界最为关注且开展过最多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理性与非理性、主观意愿与客观影响,哪些才是影响决策品质的关键因素,这是心理学家们颇感兴趣的话题。从习惯上说,特别是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接受决策的理性效能,即“理性人假设”这个观念。然而,以卡尼曼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派的大量研究直接挑战了“人类决策是理性的”这种“正统经济学”的观念。2011年,卡尼曼教授出版了《思考,快与慢》,总结了这方面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思考,快与慢》一经上市,立即引起了全球广大读者的阅读热潮,也奠定了他在人类决策与判断领域以及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开创者地位。

而我要推荐的这本新书《噪声》,与我刚开始提到的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问题密切相关。学生们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面对的是越来越多的可选项与决策建议。诚然,每一个提供建议的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也都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这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当把这些建议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建议本身就不一致,真应了那句老百姓常说的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比如,张老师建议你学计算机科学,李阿姨建议你学财经,王老师建议你学心理学。假设你最终听从了王老师的建议,选择了学习心理学,但你还是会不停地想其他人的建议是不是更好,并因此感到困扰。

无须多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选哪只股票,打不打疫苗,选择哪一位追求者作为人生伴侣……在选择过程中,你会面对很多你并不想要或者令你判断不清的信息、建议、想法、观点等,现在我们知道了,所有那些不同的信息、建议、想法和观点,都有可能成为噪声。噪声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决策的品质,也打破了我们内心的平静。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充满诱惑,甚至造成致命危害。

很多时候,这些噪声看上去像是无关紧要的背景信息,于是被我们自己,乃至大量专业学者所忽视。但它没有逃过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前麦肯锡合伙人和管理学教授奥利维耶·西博尼,以及法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卡斯·R.桑斯坦的眼睛。他们决定将噪声作为影响人类判断的一个重大问题来认真讨论。于是,我们有幸看到他们的讨论成果,即《噪声》一书的问世。这本书就是对噪声这一人类判断陷阱进行的一次系统而深入的剖析。在这本书中,作者融合了故事、研究和统计数据,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即噪声也会造成与偏差同等严重的损害,例如,破坏公平和正义,浪费时间和金钱,损害身心健康,造成生命价值与意义等方面的缺陷等。

在《噪声》这本新书中,作者探讨的是一个不同于偏差的判断错误问题。他们首先提出,错误是一种系统误差,通常出现在个人判断中。通过比较一个人的反应与理性标准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判断中的错误有多严重。但是,我们不能以特定的判断来识别噪声。噪声是随机分布的,我们必须在研究一系列判断后通过统计的方法才能确定。

卡尼曼在书中介绍了商业、医学和司法领域中的几个令人信服的案例,其中的指纹鉴定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同一个鉴定人员在不同时间居然对同一枚指纹给出了不同的鉴定结果。如果鉴定人员只有指纹可以查看,没有关于该案例的其他信息,那他每一次判断基本是一致的。但研究发现,如果不仅有指纹,还有其他信息,那么每一次鉴定结果就可能有所不同。这个案例的启发是:我们在制定决策时,维护至关重要的信息、排除非关键信息非常必要。

同时,卡尼曼的书还讨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噪声,不过最重要的讨论还是关于系统噪声的。卡尼曼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在一个系统里,意见的多样性非常有必要,但噪声是你不希望存在的不一致和变异。卡尼曼和他的同事展示了评估和选择中不必要的分歧是如何形成“充满噪声的系统”的。它们困扰着包括刑事法官、理赔员、司法鉴定专家、未来学家和医生在内的专业人士,他们经常对同一案例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和决定。

系统产生噪声的部分原因是,不同专业人员应用的标准不同。例如,有令人不安的证据表明,当多个医生评估同一位患者患心脏病、结核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皮肤癌和乳腺癌的风险时,他们的诊断的不一致程度很高。可见,在如此嘈杂的系统中,错误只会累加而不会相互抵消。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两个罪犯都应被判处5年监禁,但一个被判3年,另一个被判7年,虽然平均刑期是5年,但正义并没有得到伸张。”

系统之所以产生噪声,还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同的专业人员在不同的时间有可能应用不一致的标准。为了说明这一点,一项针对22名医生的研究发现,他们与自己原有意见不一致的可能性为63%~92%。他们每人在相隔几个月的时间里检查了同样的13张血管造影图。为了解释这种波动,作者使用“情境噪声”(occasion noise)来阐述研究结果,比如,天气与大学的录取决定理应是无关的,但是研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有心理学家研究了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的682例录取决定,就发现:在阴天,他们更看重申请人的学术潜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更看重申请人的非学术潜能。

《噪声》一书还进一步挖掘了噪声的其他特性,包括其原因和成分、如何测量,以及它和偏差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者解释了为什么讨论小组(与单一决策者相比)可能放大噪声,以及指南、规则和算法如何减少噪声。他们提供了一套工具,以帮助决策者识别和减少系统噪声。3位作者用28章的篇幅来阐述关于噪声的研究成果,外加3个附录,帮助读者进行噪声审查并通过制定清单来改进小组决策和预测。特别令我高兴的是,书中谈到了那些能够抑制系统噪声的人具有的特征:他们往往思维更加积极开放,会不断寻找和学习新的信息,并不断更新自己的信念和看法。这恰恰就是我经常提到的具有积极开放性思维的人。

在《噪声》一书中,三位作者还特别建议,为了减少决策过程中的噪声,最好先要求多人做出独立判断,然后再把他们聚集在一起解决分歧。另外,他们还解释了对直觉和特殊偏好进行限制的指导准则,并强调,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如何用这些准则减少偏差,因此也足够睿智,能够知道如何用这些准则减少噪声。为此,他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招聘的有趣案例,来敦促组织使用结构化而不是非结构化的方式来面试员工。事实上,大多数面试官都喜欢随意地向求职者提出他们本身最喜欢的问题。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当多个面试官每人按相同的顺序提出相同的问题时,他们所选定的应聘者的工作绩效会更好。

综合各项研究,卡尼曼在书中建议:组织可以通过任命一名“决策观察者”来解决噪声和偏差问题。这个观察员的职责是负责跟踪和指导互动的领导者或专家。但卡尼曼不建议决策观察者用冗长的问题清单的方式不厌其烦地进行问卷调查,而建议以观察与记录为主,因为调查问卷并不足以帮助这位决策观察者或其他任何人诊断出组织是否因噪声而破坏了自身的决策。引入决策观察者这种解决方案在认知失调的群体中是行不通的,因为在那里,直言不讳是不安全的;但它可以帮助那些决心做出正确判断的健康团队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

由此看来,知道得越多,未必越好;想法越多,未必越好;选择越多,也未必越好。因为,在噪声的影响下,它们反而可能成为人们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障碍。所以“听人劝,吃饱饭”有可能是错的!

总之,阅读卡尼曼等人的新作让我兴致盎然、心潮澎湃。可以肯定地说,通过理解并实践卡尼曼等人的思想与建议,我们能知道如何减少可能会困扰组织和个人的系统噪声,知道“决策信息的简约化”居然也如此意义重大!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学习在噪声中运用科学知识、深刻的见解和坚实的原则,做出更为人道、更为公平的决策,减少时间、金钱和人才的浪费,拯救生命,传递善意,分享意义。而这些,都是一个真实而积极的生命所追求的高级境界。我也期待着《噪声》这本行为决策领域的新作能够像《思考,快与慢》一样让你爱不释手,并且持续为你的美好生活提供力量。 SHax6oe/BLvVLu8rhmY7NjDd7XYdoKcMdS/1yrzI1KPnz8GYXxFjcvOF/ib8fC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