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本改变生命的书

这本书曾触动无数读者的生命,也在我无从预料的各个方面,改变了我的生命。事情始于1966年,当时我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连串遭遇带着我跌跌撞撞走上了明暗不定、出乎意料的旅途。我的生活变成一场历险,和《爱丽丝梦游仙境》主人公的遭遇不无相似之处,爱丽丝一不小心跌进兔子洞,从此进入一个有着不同的现实与规则的天地。本书是自传体小说,真实和虚幻被揉为一体,以便提醒自己及读者,生命其实有更大的愿景,更多的可能性。

在本书所记述的事情过后,接下来的几年中我周游列国,同时深入心与灵最隐密的角落。我想明白我究竟学到了什么,因而求拜数位师尊门下,潜心修习。在那段期间,我和妻子乔伊斯结婚成家,做过好几份差事,直到我找到使命所系,学到在大学和修行道场中都没有的课程。这使人谦卑的课程,只有在日常生活这所学校里才找得到。

我原本并不打算当作家或讲师,可是我有故事要讲,有学习心得要与人分享,因此我一路走一路学艺,需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本书花了十年工夫才成形,手稿完成后,我投给几家出版社,他们看也不看就退回。其中一封退稿信的信封上,用图章盖了一行字:“本社仅收经纪人递送之稿件。”我查阅电话簿,找到旧金山的拉森波玛达经纪公司。迈克尔和伊莉莎白认为这本书颇有潜力,同意把稿子送出去。

1980年,洛杉矶有家出版社提供了一个不高不低的稿酬,我接受了。我提交的第一稿属于非小说类的指南书,书中仅仅不经意地提到我和一位名叫苏格拉底的加油站老工人接触的经过,编辑请我多写一些我们相处的情形。接下来的三个星期,我埋头苦干,一天写上18~20个小时,有时大笑,有时大哭,在看似精神失常的状态中写完了这本书。

编辑选了个模棱两可但十分有趣的副书名:一个基本上真实的故事,书店经营者却认为不好玩,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把书归到哪一类,一些书店甚至干脆堆着不上架。第一版很快就魂归西天,版权归还给我,可是我的经纪人没有办法再替这本“铩羽的精装本”找到出版社。

其后三年,这本书困坐绝版书林,未得翻身。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本落到霍尔·克拉玛的手上。克拉玛先生多年前创办天艺出版公司(Celestial Arts Publishing),1980年出售该公司后宣告退休。1983年,有位朋友送他这本书,霍尔大受启发,宣称:“我要重返出版界,把这本书作为开山之作。”当年七十高龄的霍尔,向我坦言他一无宣传预算,二无人手,三无办公室,能给我的只有100美元的预付版税,外加对本书的信心。我们握手签约,我的出书历险记再度上路。

我把我收到的感谢信拿给霍尔看,这些信件数量多得令人惊奇。信中常常出现同样的句子:“我觉得你仿佛写到了我的内心深处……这本书好像是为我而写的……幸好我适时拜读大作。”不过最常出现的句子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生命。”于是霍尔说我们应该替这本书取个副书名,就叫“一本改变生命的书”。《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至此自灰烬中浴火重生。不过,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云:“我们沿着蜿蜒的楼梯,爬到最高处。”我的出版商花了整整两年,才说动连锁书店在每家分店里摆上一册。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口碑。

自1980年以来,我收到成千上万封读者来信。有位女士说,她的丈夫失业、酗酒,心情抑郁,成天赖在床上,难得起来。有位亲戚送给他一本我的书,他读了以后,起床,更衣,出门,找到一份差事,戒酒,开始学习武术。我在夏威夷一处加油站(说来还真巧)遇见一位少妇,她对我说:“要不是读了你的书,我早就死了,我的孩子也不会来到世上。”大多数的感言、故事和谢辞并没有这么戏剧化,但同样鼓舞了我、激发了我,使我笔耕不辍。

本书发行平装本后,我用了五年时间致力于编写剧本,将我在书中的理念改编成电影传达出去。1990年,我根据新近的学习心得,写了本姐妹篇。我亟需阐明、推广苏格拉底讲授的道理,以及我自己的生活体会,于是振笔疾书,直到今天。我写了一系列非文学类的指南书,透过每一本书,揭示和平勇士走向睿智、美好的生活之道。

有关本书,读者最常提出的问题不外乎:“故事有几分是真实的?真有苏格拉底这个人吗?他真有书中写的那些本领吗?”我往往回答:“苏格拉底绝对是真的,但丹·米尔曼是虚构人物。”说到底,是真是假,真的那么重要吗?说不定这会儿你明白了,苏格拉底也好,丹·米尔曼也好,通通无关紧要;我们不过是象征和路标罢了。重要的是,慈悲,仁爱,别太自以为了不起,要在稍纵即逝的每一刻,清醒地享受生命的礼物。

本书在出版几十年后的现在,已成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世界各地的读者透过20种语言读到这本书,并与亲友分享。这本书为许多人带来了希望、意义,使他们重新发现人生的目的。然而这本书只是人类旅程这部史诗的一个片段而已。

我如今已为人祖父,每当回想起当年那段岁月——既是年轻的蹦床选手,又是心灵的浪子,仍不禁莞尔。那些年,生命一步步为我揭示真相,我向外凝望这世界,照着镜子,看到改变居然如此之多,凡此种种都令我心存敬畏。迄今,我的脑袋仍在云层里,双脚却更坚定地植入坚实的大地中。这幅影像足以代表和平勇士之道,包含了肉体和灵魂、东方和西方、男女、内外、身心、黑暗和光明、鼓励和爱。我们都是和平勇士,是这条道路塑造了勇士。

各位旅伴,一路平安。 zHS/86ZWXhe75SoSsKkmP6XXcbPTQw5dw4A3LZQrPde8P7atmeevlp6/la12Ez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