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研制第一批高速炮艇

从1953年开始,我国从苏联购买护卫舰、扫雷舰、猎潜艇、鱼雷快艇的技术图纸和材料设备,在国内造船厂装配。大家称为“转让制造”舰艇。这一批舰艇在1957年开始陆续服役。

但我海军在沿海作战中,发现炮艇和鱼雷快艇协同作战有很多困难。例如,鱼雷快艇出击需要炮艇火力掩护,而炮艇就需要有鱼雷艇的速度。而国产第一代“转让制造”的炮艇航速慢,火力也不够强。所以,二者之间很难协调。

此外,当时已有的炮艇不但航速慢,而且抗风力也差,不能满足东南沿海斗争的需要。

随着形势的发展,舰队和海军首长从实际斗争中已经看到,东南沿海地形复杂,有众多的海湾、水道和岛屿,形成许多隐蔽的港口锚地。

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我海军轻型兵力的生存、栖息和作战,都十分有利。

小型舰艇机动灵活,凭借有利的海区,跟其他舰艇兵力相配合,便于打击来犯之敌。

在当时,护卫舰又很少,还属于“宝贝”,而海防斗争任务很重,大量使用护卫舰既不可能,也不经济。因此,依靠炮艇作战,成为当时海军的必须之选。

1958年,东海舰队的首长们分析了敌我双方舰艇状况,提出要造一批100吨以上的高速炮艇,并把初步设想的吨位、火力、航速等要求,交给舰队舰船修造部去研究论证。

舰船修造部的技术工程人员都觉得方案很好,但“高速”两字在技术上把大家难住了。

当时,高速炮艇的主机初步已定,吨位也定了,要达到航速30节左右,翻遍世界资料,几乎找不到现成的设计方案可以借用。

这是因为,高速炮艇既不是吨位较大的舰艇,又不是鱼雷快艇。前者在航行中舰体的重量完全由水的浮力支持;后者艇体的重量,主要是靠作用于滑行中的艇尾底部或水翼上的水动力垂直分力支持。这两种舰艇的航速设计是完全不同的。

高速炮艇是介于这两种之间的第三种设计。此前,苏联专家在中国搞了一次试验,结果失败了。原因是艇体阻力太大,航速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那么,当时中国人自己设计这种第三种船型,到底行不行呢?

这件事被海军舰船修造部长林真知道了,他非常感兴趣。他知道,要是“高速炮艇”的研制成功了,对海军装备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于是,他马上派总工程师徐振棋去东海帮助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徐振棋到东海研究部和大家会合后,他提出:

既不能参照常规舰船设计,也不能参照滑行快艇的设计,必须探索新路。

此后,他带领大家反复试验,昼夜奋战,熬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终于成功地试出了一种新线型体。

这种线型舰艇首尖瘦,艇尾宽方,底部较平坦,舭部呈圆弧形,人们称它为“圆舭快艇”。

之后,试验艇很快造出来了。

1958年12月18日,试验艇正式下水试航。当天早晨,崭新的战艇出海接受检验,人们最关注的是航速。

当战艇驶进测速海区之后,10多名手持秒表的测速员,瞪圆了眼睛紧盯着岸上的测速标杆。

所有参试人员的心,都紧张得怦怦直跳。寒冬的海风迎面扑来也不觉冷,大家个个脸上直冒热气。

战艇按国家规定标准程序,以全速来回跑了3趟,测出的平均实际航速达32.08节,居然超过了预定指标。

顿时,驾驶台上、主甲板上,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起来,互相道贺,有的队员激动得泪水从熬红的眼睛中刷刷地流了下来。

试验大队立即向舰队和海军领导报告了喜讯。几天后,海军副司令罗舜初、修造部长林真来到东海,亲自观看了这种“高速炮艇”试航。

看到这些“海上飞鱼”的机灵劲儿,罗舜初副司令员兴奋地说:“这就是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战艇啊!好好好!”

之后,海军舰船修造部以东海“高速炮艇”为基础,吸收设计院校的一些先进意见,又重新设计出新型“高速炮艇”。

1960年5月起,新型“高速炮艇”开始在造船厂建造,首批炮艇经过多次试航,又作了部分修改,终于在1962年定型投入批量生产。 StHqtlycEmkkmspR/QTZ2auOJuo1Sa+zd9qzJ/LasazkwUU23eUW75Ig87AGRNt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