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舰船工业的艰难起步

1949年12月25日,中南海军在刚解放不久的广州成立,当时,只有可怜巴巴的5艘小艇。

随后,在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成立大会上,叶剑英说:“咱们虽然没多少船,但是我们还有284条汉子嘛,先把华南的门户守起来!”

那时的中南海军充其量只能算是“海上游击队”,但是这丝毫不能减弱共产党军人的勇气和斗志。

1950年4月,四野的四十军、四十三军靠着简陋的木帆船,分几次渡过琼州海峡,突破“伯陵防线”,夺取了海南岛。

1950年3月,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风尘仆仆地到了威海。为了渡海到刘公岛,随行人员只好向当地渔民租了一艘小船。

登上刘公岛,肖劲光没有见到任何海防设施,但见断垣残壁,满目凄凉,海水默默地冲刷着清政府遗留下来的孤零零的铁码头。旗顶山炮台也只剩下几个锈迹斑斑的炮座。

在这个著名的军港,新中国海军连一艘舢板也没有。

返程中,当驾船的渔民得知站在自己船上的竟是新中国的海军司令员时,吃惊地说:“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用?”

这句话对肖劲光的刺激太大了。他当即下令笔录此事,以志纪念。

他晚年总提及这件事,说:“可有什么办法呢?我这个海军司令当时就是两手空空啊!”

当时,台湾的蒋介石政权企图扼住新中国的经济咽喉,宣布在长江口和珠江口地区严禁任何国籍的船舶驶入,一切海外商运予以停止。

之后,美国又在第一时间带领英、法、澳、比、加、荷、土、菲、泰、新、希等16国,一同参加对华禁运,把长江口、珠江口被包围得像个铁桶。

由于海上通道被封锁,上海经济一路下滑,对外贸易一蹶不振。为此,周恩来对华东海军司令员张爱萍说:

目前海军的任务是,先打通珠江和长江的出海通道!

陈云也急切地提出:

航运是头等大事,要争取时间,必须尽快提供能用的内河、沿海船舶。

海军保卫海疆要船!恢复国民经济要船!这一切都压在了新中国舰船工业稚嫩的肩膀上。于是,我国舰船工业在危难之中起步了。

1951年5月的一天,温台炮艇大队长陈雪江接到华东军区海军发来的一份急电:

陈雪江立即来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

陈雪江看了这份电报,琢磨半天,也猜不出个头绪,到底要自己到司令部干什么呢?

莫非要打大仗吗?打大仗有浙江三军前线指挥部负责,他这个团级指挥官不可能参加高级作战会议。

莫非要调动吗?这也用不着要他风风火火赶到海军司令部啊!

陈雪江带着疑惑赶到上海。到了海军招待所,他放下行李包就来到司令部。作战处长李进接待了他。

李进给他倒了杯水,叫他坐下。接着就向陈雪江讲起要他来的任务。

原来,早在1950年底,华东军区海军决定自己建造50吨的炮艇,这个任务落到上海江南造船厂。

两位工程师在半个月内拿出了图纸,随即进入建造阶段。当时造了两艘,但试航没有成功,后来查明原因,发现设计上有错误。

他们经过重新计算,进行了设计改进,第二次把图纸又送到华东海军司令部来审定。可是司令员袁也烈、政委赵启民对图纸一窍不通。两位首长决定请位炮艇专家来提提意见。

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陈雪江,说:“陈雪江不是改装过炮艇嘛,又有海战经验,请他提意见准能说到点子上。”就这样,立即发电报把陈雪江叫到上海来了。

说起陈雪江改装炮艇,还有一段故事。

早在1950年,日本渔轮成群结队到我沿海渔场来偷捕鱼,我海军炮艇就去抓捕,连船带人都抓了回来,日本渔民经过教育全部放了回去,但所有渔轮被扣留。

陈雪江发现:这些日本渔轮有100吨,航速快,铁壳硬,机器好。如果改成炮艇,比眼下木壳25吨的炮艇强多了。

于是,陈雪江就一个劲地写报告,要求进行改装试验,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批准了他的要求。

陈雪江第一次试验,就在这些渔船上装上陆用57战防炮,因为当时海军没有专门的舰炮,只好用陆炮代替。

在上海方面派来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安装工作很快完成。陈雪江亲自出马,指挥试射。

船开到海门口内河汊,选好地方,放慢速度,发布口令:“目标敌碉堡,预备——放!”

“轰!”

随着惊天动地一声巨响,渔轮原地颤抖,停止前进。

硝烟散尽,众人松开堵住的耳朵,半天还晕头转向。只见驾驶台玻璃都不见了,一甲板碎玻璃碴,天遮布被震得粉碎。

满脸硝烟的技术人员过了半天才清醒,看看现场,确认战防炮不宜安装在渔船上。

陈雪江却不甘心,又射两炮。结果更糟,连舱里的电灯泡、暖水瓶全震碎了,再发射下去估计甲板上建筑会坍塌下来。

事后,改装人员回到上海,向司令部汇报时都摇头说:“不行,57炮不宜装在渔轮上!”

随后,司令部下达通知:“停止改装。”

陈雪江看到通知后,心里着急了。他又到渔船上琢磨了一天,发现57炮装的位置太靠近驾驶台了,如果往船首移一移,或许震动会小些。

他冥思苦想熬了好几天,叫来魏垣武,让他再给司令部拟一份改装日本渔轮的报告。魏垣武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以下笔。

“就说第一次实验没有经验,火炮位置离驾驶台太近,造成失误。建议炮座与驾驶台拉开些距离。”

“行吗?”

“叫你怎么写就怎么写,哪那么多啰唆!”

他拿出自己画的改装图纸,魏垣武差点儿把饭喷出来。只见上面的改动就是把前甲板37战防炮调到后面,后甲板的57战防炮调到前面。不过他心里还是很佩服陈雪江能屈能伸,足智多谋。

报告递上去。不久,果然华东海军司令部同意了他们“再次装试”。

这次陈雪江多个心眼儿,亲自到现场样样把关,在射击理论许可情况下,尽量把炮座安装在远离驾驶室位置。

一切就绪,又亲自驾船到海门口子,开炮前每人发了一团棉花堵住耳朵眼儿,清理了所有舱面物品。准备完毕,舱面陷入紧张。陈雪江心里也没有底,一旦试射再失败,不单改装付之东流,巡防区今后的日子也没有着落。

炮弹进膛,关闭炮闩,一群人堵住耳朵张大嘴。

“目标敌碉堡,预备——放!”

口令声在水面回荡,听上去充满悲壮意味。

“轰!”“轰!”“轰!”

随着火焰喷射,三声巨响。硝烟散尽,命中目标,甲板设施安全无恙。

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很高兴,下令陈雪江把这一工作继续抓下去。

没有想到这一抓,陈雪江在首长眼里成了“炮艇专家”了!因此,这回海军造国产炮艇,首长要审定图纸,就把他请来了。

陈雪江一看,这事儿太大了,哪敢瞎来呀。他就推辞说:“我才上了个初中一年级,又没有造船技术,对造炮艇一窍不通,能提什么意见啊!”

作战处长李进说:“既然首长叫你来了,就先去看看吧!”

无奈之下,当天下午,陈雪江跟着李进来到江南造船厂。陈雪江一到码头,几位工程师听说“炮艇专家”来了,就搬来一大堆新设计的50吨炮艇图纸给陈雪江看,并要他提意见。

陈雪江根本看不懂这些图纸。但是,他跳上工程师们第一次造出来的炮艇,东看看,西瞧瞧,总觉得有问题,可一时又说不出什么原因。

他钻舱室,登甲板,去艇首,看艇尾,仍想不出问题在哪里?

突然,他灵机一动,想起来了:华东海军炮舰大队有两艘25吨日本造的炮艇在这里修理,把它跟国产失败的炮艇对比一下,不就可以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于是,陈雪江他们转身来到另一个码头,登上了那两艘25吨炮艇。看了半天之后,对李进说:“能不能把它开到新炮艇码头,来个现场对比?”

李进同意了。不一会儿工夫,两艘日本造25吨小炮艇开到新码头靠在左边泊下来,两艘国产新炮艇并排靠在右边。

陈雪江跑到4艘炮艇中间的远处看着。工程师把图纸搬过来,周围都站着看热闹的工人。陈雪江一会儿看看图纸,一会儿又看看4艘炮艇,琢磨来琢磨去。

沉思了好久,他突然抬起头,举手指着驾驶台说:“你们看见没有?日式炮艇只有25吨,可它能抗住五六级风浪,还能在五六级风中作战。你们再看我们自己造的炮艇比它大一倍,可是无风浪就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工程师们回答不出来。在旧中国,江南厂只会修船,很少造过船,这几位工程师也是赶鸭子上架,临时干设计工作。

陈雪江说:“你们看看,我们新炮艇的驾驶台又高又大,驾驶台高了大了,重量增加后,有点头重脚轻,没有抗风力,到了海上就容易翻啦!你们看,有没有道理?俗话说,‘树大招风’,因此驾驶台要改小些改矮些。只要里面能抬起头就行了。”

工程师赶紧拿出本子记了下来。

陈雪江接着说“还有,新炮艇驾驶台太靠前了,应该在正中靠后一点。这样航行时艇首会微微翘起,速度就会快一点了。”

“还有,日式炮艇驾驶台两边是凹进去的,而我们新艇驾驶台两边是鼓出来的,凹进去要比凸出来抗风浪。”

当时,陈雪江一连提了10多条意见,全是凭他海上的实践得来的。他虽然说不出多少科学道理,但都击中要害,使几位工程师如获珍宝,大开窍门。

工程师们送走陈雪江后,马上开始修改图纸。修改后的图纸又送到袁也烈和赵启民的跟前。

两位领导又把李进叫来问道:“是不是按陈雪江的意见改了”。

李进说全改了,这两位首长这才放心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于是,第一批国产50吨级的炮艇,有人叫它护卫艇,就这样投产了。 RvNUXPkzzuo2M5eadv2cEk0JT+QRtMmyqOQ2ZrUsZ2qRQfHvgsCNXCoIK/SABoA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