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军委工程兵科研部给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下达了班用冲锋舟的研制任务。
任务明确要求:
以五八式胶合板折叠舟为基础,研制一种适合于配挂六七式操舟机,能乘载1个加强步兵班,用于强渡江河的冲锋舟。其航速、运输量、抗损性能均不能低于五八式胶合板折叠舟。
总参谋部和军委工程兵的领导很重视这项任务,要求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加快速度,尽快完成研究任务。
当时,六七式操舟机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部队装备的五八式胶合板折叠舟存在着胶合板舟壳体吸水增重、易变形、易腐蚀等严重缺陷,加上因其挂机板高,强度低,配挂六七式操舟机十分困难,所以,急需研制一种与六七式操舟机相配套的冲锋舟。
当年参与研制冲锋舟的陈广明在1969年7月以前,一直在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渡河桥梁研究室从事七四式重型舟桥的研制工作。后来,为了使舟桥渡河器材适应现代战争快速机动作战的需要,他奉命调离七四式重型舟桥项目组,投入到班式冲锋舟的研制工作。
陈广明后来回忆说:
1970年元月,我们项目组人员就下到试制工厂,同上海市的两个厂组成“三结合”研制小组,对冲锋舟的材料、结构形式等进行研究、分析和试验。
经过比较,陈广明和他的同事确定采用玻璃钢制造舟体。因为玻璃钢的强度比热塑性工程塑料高,造出的舟体重量也轻。同时玻璃钢造船的工艺较为成熟,所用的设备也简单,可以加快研制进度。
陈广明等人考虑到要研制的冲锋舟装配式结构复杂,水密性也难以保证,决定先用玻璃钢材料加工整体式、折叠式两种方案的样舟各1艘。经过试验、论证、比较后,再进一步作取舍。
1970年8月,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完成了方案样舟的设计制造。
经过试验比较,项目组的工作人员认为折叠式方案航行稳定性好、运输体积小、重量轻,因此,他们决定采用折叠式方案。
1970年第四季度,陈永明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技术设计。
1971年7月,项目组试制出4条样舟。
8月份,4条样舟被运往北京参加工程兵装备体制展览,并在昆明湖上进行操作表演。
1972年5月,陈永明和他的同事们又在镇江地区的长江水面进行40个小时的抗风浪强度试验。
陈永明后来说: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
6月份,正值酷暑,陈永明等人不顾天气炎热,认真地对设计作了修改。
接着,第二轮试制开始了。
第二轮试制由上海耀华玻璃厂和秦皇岛工业技术玻璃厂共同承担,两家工厂各自试制两条舟。
同年12月,这些试制舟在舟桥某团进行部队试验。
经过470公里汽车运输和100余小时的抗风浪强度试验,陈永明和他的同事们都认为这次设计的冲锋舟效果比较好。除了板架式尾板强度不足及胶布较差外,在上次试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这个结果,让项目组的工作人员都十分高兴。他们的信心更足了。
1973年元月,研制组又投入第三轮试制。
陈永明后来回忆说:
1973年5月,我们在北京、沈阳、南京和昆明等4个军区进行部队试验,对试制的产品进行了全面的考核。
1973年10月,工程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在工程兵科学试验场对陈永明等人设计出来的冲锋舟进行技术审查。
专家们对这种冲锋舟的各项性能进行了认真检测,结果令人十分满意。
同年11月,在无锡召开的“708”会议上,工程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新研制出来的冲锋舟设计定型,并庄重地给它起了一个名字:
1973年式班用冲锋舟
后来,大家都亲切地把1973年式班用冲锋舟简称为“七三式冲锋舟”。
1977年2月,在军委工程兵召开的登陆作战工程保障座谈会上,广州军区提出研制冲锋舟一型的课题。
同年2月23日,军委工程兵司令部指示陈永明所在的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立即派一名或两名科研人员去广州军区共同研究。
军委工程兵司令部还说:“冲锋舟一型可作为七三式冲锋舟D型装备部队。”
七三式D型冲锋舟的研制工作,由广州军区工程兵部牵头,参加研制的还有华南工学院和秦皇岛工业技术玻璃厂等。
1977年5月,由广州军区建筑工程兵某团抽调40名干部、战士组成造船队。
与此同时,陈永明也按照上级的安排,前往广州军区参加七三式冲锋舟D型的研制工作。
在某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指导下,陈永明等人按照研制组设计的样舟图纸制造了10条舟。
同年8月,陈永明和他的同事们将其中6条舟送交步兵某部,参加广州军区组织的海练。
经过海练的试验,使用部队反映该舟的主要性能基本上能满足渡海登陆的作战需要,但是,他们认为舟体较重,满载吊装时侧板强度不够,变形较大。
军委工程兵对使用部队的意见极为重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研究。
陈永明后来回忆说:
1978年3月,军委工程兵在广州召开冲锋舟力型战术技术和方案论证会,专门讨论并确定了战术技术性能指标。
会议认为采用玻璃钢整体结构、叠载运输是合理的,但舟体线型应经过模型试验之后确定。
同年4月,军委工程兵在上海交通大学船模水池进行了5种线型船模的水阻力试验与有无压浪板的对比试验。
陈永明后来回忆说:
这次试验收效很大,不仅选取了较为理想的船型,而且通过试验还发现在几个线型的船模上增加适当尺度的压浪板对提高航速可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
此后,陈永明等人根据使用部队的意见、战术技术要求和船模试验的结果,对原方案的样舟在结构、外侧加设防溅条和压浪板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进。
不久,广州军区工程兵造船队按修改后的图纸,又建造了4条方案样舟。
9月份,正值菊花盛开的金秋时节,军委工程兵在广州对新制造的样舟进行摸底试验。
试验表明:
改进后的第二轮方案样舟与第一轮样舟相比,其航行平稳,航速提高20%左右,舟体强度和刚度有较大提高。其主要性能基本上达到了总参谋部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
陈永明和他的同事们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此时此刻,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1978年10月,冲锋舟B型交某厂进行产品试制。
1979年5月,试制出来的10条舟发往福州和沈阳军区部队进行试验。
试验部队对这些新舟十分满意,他们兴奋地说:“这些冲锋舟航速快、稳定性好、抗沉性能强,即使舟内灌满水,12名乘员还可以在舟内操桨划行。”
1979年8月28日,工程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在福州召开冲锋舟一型技术审查会。
审查会上的专家十分满意地说:
这种冲锋舟具有线型好、阻力小、结构简单、操纵灵活、航行平稳、抗沉性能强;成型工艺方便,容易维护保养;防腐和抗老化性能良好,便于长期存放等优点。
同年10月,正值秋风送爽时节,工程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会议。
会议经过仔细审定,正式批准陈永明等人设计的新式冲锋舟设计定型。
专家们经过讨论,庄重地为这种新式冲锋舟命名为“1979年式班用冲锋舟”,简称“七九式冲锋舟”。
不久,“七九式冲锋舟”成为深受我国海军部队欢迎的一种新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