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山东梆子的发展

山东梆子在具备了基本的雏形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发展阶段。

1.出现女演员 山东梆子原来没有女演员。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前后,山东梆子出现首批女演员,如巨野县的女班中,小冷儿、小景儿都是受到群众欢迎的女演员。

在这以后,其他班社也陆续吸收女演员扮演旦脚角色。例如较著名的有山东单县四班的王德兰、绿大褂子、红大褂子,山东巨野县孔班的李翠喜,汶上县萱楼班的吴太云,莘县沈庄的大金等。

其中大金还能唱黑脸。而王绍明与孙致平曾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制过标名山东梆子的唱片。

2.频繁外出演出 与此同时,有许多山东梆子艺人去外省演出,如艺人魏二、么五、李二黑心、唐进功、张克明等,曾在江苏、河南等地演出过。

1930年前后,河南东部地区经常到山东西南邀角演出。当时较出色的演员有王锡堂,艺名叫桂花油,是曹县曹家班出科,主演青衣花旦。西南名人还有红脸王刘德润、文武小生黄儒秀,曹县曹家班出科的黑脸孙子高,曹县火神台班出科的小生赵义庭以及崔云芳等人。

在这一时期,河南梆子崛起,山东西南一带又因受到连年的战争影响,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山东梆子的发展受到阻碍。

到20世纪40年代初,一些河南梆子演员,如李金娥、徐凤云、陈素花、马金凤等都曾到菏泽地区演出,从而使山东梆子的唱腔受到了河南梆子的影响。 VrNRwoJRik/dw1btlCUqLDP0Pl+yIYYoA2jyeBAemkyFyMCJLNkzu+UCs4B9Mx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