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月,初春的北京,寒意尚未消退。在中南海的怀仁堂,新中国数十位海、陆、空三军的高级将领,听取了钱学森的汇报。
在会上,钱学森向领导们介绍了导弹的概况、导弹在国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美国导弹研制的情况。
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提出了发展我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
他建议中国要尽快着手研制导弹和原子弹,建立起以“两弹”为主体的国防体系。
钱学森的提议触动了在座的领导们。大家心里很清楚:当时的国际局势,距离朝鲜战争结束已经3年的时间了,但是台海的局势并不稳定,拥有核武器的美国时常向我国政府挥舞“核战争”的大棒,企图以此威慑我国的国土安全与和平统一。
尤其在1953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提出了“大规模报复”的核战略,炮口直接对准了苏联和我国。
此时的苏联早就打破美国的核垄断,正在积极发展核武器,与美国形成对垒之势。但是,我国的军备还停留在常规的枪支弹药阶段。
尽管意识到国防上的这些迫切需要,但是对于我国能否在短时间内造出“两弹”来,有些领导还是表示了疑虑,他们问钱学森:“咱们能办得到吗?”
钱学森说:“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能搞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搞出来!”
钱学森的报告在不久后就得到落实,于是,中央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未来12年的科技发展规划,周恩来亲自主持了这项工作。
国内各个主要科研机构也都积极而认真地准备着,共有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参与其中,制定出了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规划共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规划。
3月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亲自接见了钱学森。俩人一见面,毛泽东就风趣地说:“1913年,我毛泽东赴法国留学,为的是寻求一条文化的救国之路。1935年,你离开祖国去美国留学,寻求的是一条科学的救国之路,我们的志向虽然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呀。”
毛泽东的话使钱学森心里感到一阵阵的温暖,他回答道:“主席,你救下的是江山社籍,我钱学森没法和你比。科学能够强国,但不一定能够救国,没有一个好的政府,再好的科学都无济于事的呀。”
毛泽东反复说着:“科学能够强国,但不一定能够救国,说的好呀。新中国需要向你这样的科学家,我毛泽东是求之不得呀。”
就在这次会面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两弹一星”的想法,两弹就是导弹,原子弹,一星就是卫星。
毛泽东说:“我们中国人不比谁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震惊中外的四大发明,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足以证明中国人的伟大才智。外国人有的我们要有,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靠什么,靠科学,靠知识,靠我们全国人民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呀。”
毛泽东的说法与钱学森说的如出一辙,听得钱学森是心潮澎湃,深感这次回归之路是自己一生中最明智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