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不是废物,你只是还没有激活天赋

我经常在后台看到一些朋友的留言,说自己长这么大了,心里啥都想要,但好像干啥都不行,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像个废物一样,看着别人挥洒天赋,好羡慕啊。

先说一个新闻。前段时间,某地一所私立初中里的一个学生,在中考的时候考了757分,其中8门满分,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说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辅导班,身边的人也能做证。

我相信这是天赋。虽然学习是有技术和方法的,但中考能考到8门满分,概念又不一样。满分代表卷子只到这里,但本事不一定就到这里,这确实是天赋。

对这种特别有天赋的孩子,确实不用辅导,毕竟普通的辅导班老师和人家比起来,谁教谁可能都是个问题,弄不好老师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弄不好,有的老师会直接借用孩子的学习思路呢!

好老师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有天赋的学生,这其实也是很多顶级中学的核心运作思路,也就是所谓的掐尖,把全市乃至全省特牛的学生都收过来,然后打造招牌。

当然这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本次讨论的是天赋。

在我看来,不同的生物,天生就是有不同擅长的地方,这个和生物特性有关。就好像边牧可以成为牧羊犬,经过训练的边牧能用一个眼神就让羊群移动或者旋转起来。你让泰迪来,它行吗?

如果用能不能牧羊来评价一只泰迪,那它终生都会是一个废物,但泰迪本来就不是要去牧羊的呀。

人也一样,天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基因决定的。

早在你出生之前,在胚胎成形之前,在孕育你的那颗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瞬间,在那无穷多个基因重组而成的编码里,就已经写下了你有多少种可能的天赋。

这些天赋就像智齿,终其一生都不一定会长出来,即使长出来了也有可能埋伏在牙龈里,不光看不见,派不上用场,还有可能带给你折磨。

那些神奇的双螺旋结构里的碱基对会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境下,告诉你的身体,该长智齿了,该展现真正的天赋了。

“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环境”,决定你的天赋能不能被激发出来,激发出来以后又能否派上用场。

但有没有这样的基因,决定你有没有相应的天赋。这是前提,是一切的基础,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你以为我这是在支持宿命论吗?其实刚好相反,我觉得基因和天赋的强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是反宿命论的。

我讲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学渣,但大家看我写文章、做视频堪称卷王的表现,其实我真不是一个不努力的人。我读书的时候也是很努力的,但后来我躺平了,不是我放弃了,而是因为我遇到了一群真正有学习天赋的人。

注意,我说的是真正有学习天赋的人,不是靠方法、技巧外加题海训练的那种,而是那种根本不努力,随意学学成绩永远牛×的那种。

我们高三是寄宿制,我能确定他们真的没有在夜里偷偷学习,顶多就是年轻热血和舍友玩一些刺激的互动游戏,有时候还会自己和自己玩儿。

那时候我还是相信鸡汤的,觉得一定是我不够努力,花的时间不够多,学习效率低,我还想尝试一下逆袭,我甚至在网吧打游戏间隙还要学习一下,可以说是非常卷了。

然后我就发现,我是一个废物。我没谦虚,我真的这样认为,甚至生理反应也是这么告诉我的。

因为一旦超过某个限度,我学起来就会非常痛苦,真的是生理上的那种无法接受,就算用意志力强压下去,效率也会变得非常低。

那些有天赋的同学呢,他们根本不用逼自己,因为挑战难题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娱乐。

我这种普通人需要学很久的东西,他们真的是看一遍就懂了。我还在读题干,他们已经有思路了。

别人都一筹莫展的题目,他们随随便便就做出来了,这种成就感带来的是巨大的享受。

反复获得超越别人的收获,反复强化这种认知,自然就会产生自信和兴趣,然后变得更强。

我不是没有努力过或拼命过,但正因为直面了天才,所以我才更明白在绝对的天赋面前玩命是没有意义的,我就是不擅长一些东西。

我眼中的世界和他们眼中的世界根本就不一样,我以为前面那个是大魔王,鼓起勇气冲上去了。但在他们眼中,我只是对着风车刺了一枪,做的是无用功,甚至可能是风车对我做功。

我放弃和那些天才比较以后,陷入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否定。

我觉得是不是我命中注定就是废物啊,我的极限就到这儿了,但我连他们的极限在哪里都想象不到。

再过了一段时间,我偶然看了东野圭吾的一个短篇集,叫《超杀人事件》,里面有一篇叫《超理科杀人事件》,非常有趣的故事,里面设定了一个“理科人”的概念。

在这个设定里,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理科人天生适合做科学研究,人类科学的进步就是由这群人的灵光一闪推动的,他们就是有天赋。

普通人在理科领域可能脑子一辈子都不闪,但理科人的大脑比霓虹灯招牌还刺激。

但很多时候,学习上的努力是会让人产生自己有天赋的错觉,于是很多擅长“写”论文但以为自己有理科天赋的人走上了科研岗位,他们在小说中被称为“伪理科人”。他们很努力,但他们的操作白白消耗科研资源,他们的存在不但对科学进步没有帮助,反而是在扯人类文明的大裤衩子。所以,理科人决定杀掉伪理科人。

这篇小说当然是幻想,并且其理论也是立不住的,因为科学的价值不仅仅是证实,还有证伪。那些用一辈子去验证一条路走不通的科研工作者同样值得尊敬,况且很多岔路是因为历史的局限性,总得有人走,前人证明了是死胡同,后人才能不浪费时间。

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篇脑洞小说的观点成了我的心灵大补丸、灵魂十全散。

在看了《超杀人事件》以后,我在很短时间里就接受了自己,承认自己在学习领域不行。这个设定反而证明了我不是废物,更不是我主观上不努力、不认真,只是我的基因决定了我不适合干这个。

什么叫有天赋?不是说一定能做到行业顶尖,一定得拿到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这些不仅仅是天赋的问题,还要看历史的进程以及站队撕×。

所谓的有天赋,我觉得就是别人做这件事情很难、很痛苦,你做这件事情很快乐。

注意,我说的不是简单,而是轻松快乐,是自然而然的、不抗拒的。

很快乐,所以你会愿意一直做。

然后我意识到了我的快乐点是什么,是看书和码字。

我从小就看各种乱七八糟的书,也愿意码字,别人憋半天凑不出八百字,我随随便便就能写几千字,尽管那时候没人看也卖不出钱,但我很快乐。

这是因为坚持和努力吗?不是,就是愿意写。

一开始我觉得这是犯了唯心和宿命论的错误,后来我查过很多基因方面的科研文献,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和人之间就是有先天性差异的。

当然,这些差异不是由某个具体的基因决定,而是由一系列基因组调控。

或许并不存在某个所谓的“数学基因”“音乐基因”,但是在那一长串的基因组编码里,却藏着一个人未来生命中所能触碰到的数理逻辑和乐感的极限。

把一切推给命运,这是宿命论。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最后尝试着去改变世界,这明明就是一种科学。

科学证明了你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有天赋,所以如果某件事情你就是做不好,那不一定是你的错,也不是你这个人不够好,只是基因在作祟。

与此同时,科学还证明了你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没有天赋,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足够多,而一个人的基因又足够丰富,所以绝对意义上一无是处的人也是不存在的。

一个学校考试中的弱者可能是一个码字狂魔,一个屡战屡败的基金经理可能是无所不能的管道工,虽然他管理的基金从来没有赚过,但他家的下水道从来没有堵过。他是活着的超级马里奥,地球上没有他修不好的管道,没有他通不了的下水道,人称“金融奥利给”。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热血沸腾?

但我要给你浇一盆凉水,因为我又发现了另外的残酷现实。

天赋这个东西很有趣,它不是必然显现的,显现了也不是必然用得上。

一个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区的农村孩子,他的基因里可能就潜藏着世界顶级的马术天赋。

但他没有机会去草原,没有机会去马场,没有机会接受马术教育,他甚至不知道还有马术这种运动。因此他的马术天赋就不会觉醒。就像一只从出生就没有见过羊的边牧,眼神里不会有让千百只羊转圈圈的魔力。

或许他成了一个乡村老师,在土坯房里度过一生,基因里的那段编码在孩子们的读书声以及黑板和粉笔的摩擦间沉寂。

直到很多很多年后,他已经老了,村里的教学点和镇上的中心小学合并了,但即使是镇上的小学,也已经很多年没招到足额的学生了。

有一年,他教过的一个孩子发达了,开着路虎回到家乡,邀请他去自己的庄园和马场。在马场上,一匹性格暴戾的品种马忽然发狂,把久经训练的驯马师甩了下来。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的DNA忽然动了,写在基因里的某段编码被激活。他矫健地奔向失控的烈马,翻身上马,拽住了笼头。马被驯服了,温驯地停了下来。所有人目瞪口呆,而他热泪盈眶。

那时候他是什么心情?是激动吗?是开心吗?

不,是绝望。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天赋被激发得太晚了,他已经老了,行将就木,在过去几十年的马术舞台上,没有人知道世界错过了一个天才。

天赋没有出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场合,那就等于零,甚至有可能是负数。

很多人在年少的时候其实都是天才,有人对色彩格外敏感,有人能记住第一次听到的旋律,有人喜欢一切低买高卖赚取利润的交易。

但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把天赋放一放、等一等,想在一切稳定下来以后再尝试自己的天赋。但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曾经的天赋已经消磨殆尽。

也许我们依然超过普通人,依然可以将天赋作为一种爱好,却不再有能让人一眼惊艳的灵气,那种灵气已经随着年纪一去不返,就像一滴泪消融在雨中。

其实天赋不会消融,它只是错过了那个“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环境”。

对一个饱受生活摧残的中年人,或是对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来说,他们身上的天赋还在,一如他们天生而定的基因序列。

这段序列会伴随他们的一生,除掉基因突变的影响,终其一生都将井然有序。

但如果你到了中年甚至是老年才发现身上的天赋,很多时候其实就已经迟了。

中年人困于琐事,没有充分的精力去把天赋转化为实践。

老年人困于寿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触摸天赋的极限。

天赋只是种子,而种子是有保质期的,也是有生根发芽的必需条件的。

当一株植物还是种子的时候,我们会根据种子的种类去判断它在理想条件下可以长成什么样。

但最后还是要看它生长的土壤,在生长过程中获得的阳光和水,才能决定这一切能否成真。

人生的荒谬之处就在于,也许你是一株喜水植物的种子,上天却把你撒在了一片戈壁或沙漠里。

无论降落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卡尔-艾尔都是能吸收太阳能量的氪星人,但只有作为克拉克·肯特的他,才是超人。

但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一如那年巴菲特来中国旅行,在河边上看到一群赤膊短褐的纤夫,感慨地说那群人里也许就有下一个比尔·盖茨,但今天他们都在这里拉船。

比尔·盖茨当然是有天赋的,但有计算机天赋的人绝不只是一个比尔·盖茨。

如果他不是出生在1955年的西雅图,而是出生在同一时间的非洲莫桑比克,那他大概率会把时间都用在和葡萄牙殖民政府打游击上,而不是创办微软。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里写过比尔·盖茨的成功需要哪些条件。仅仅在1968年,他就有九件其他人难以遇到的幸运:

第一,1965年计算机领域刚提出分时理论,1968年比尔·盖茨就能在中学里使用带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编程,那个时候全美国都没有几所中学有这么豪华的设备。

第二,这套计算机的运行非常烧钱,而比尔·盖茨读的那所中学的学生家长们愿意捐钱维持学校计算机的运行。

第三,第四,第五……乃至第九,大量罕见的条件在同一年发生在具有天赋的中学生比尔·盖茨身上,才有了后来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而所有的偶然因素,又都可以归结于一个确定的因素:因为他曾祖父当过美国国家银行的行长,他爸爸是知名律师,他老妈和IBM的董事长是闺密。

更重要的是,那还是一个计算机的启蒙时代,没有大公司占据生态位。开一家小公司,并且活下去,那就是未来的大公司。

我不喜欢巴菲特流露出来的隐约对于拉船纤夫和比尔·盖茨的高下之见,但有一点他说的并没有错——

不确定的天赋,终将被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固定成确定的人生。

即使我们的基因里有过这样那样的可能性,但可能性在实现之前其实毫无意义。

或许只是简单的一天过去,我们就不再有实现自己天赋的时代和机会。

而那时候我们并不知情,还以为那样的机会将一直存在,一直等待我们回心转意。

而更残酷的一种可能是,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实践天赋的条件也并不苛刻——但在当前这个版本里,我们的天赋暂时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大的价值只是丰富人类基因库的多样性。

毕竟每个版本都有自己强势的英雄和打法,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在古代可以成为皇帝的顾问大臣,但在现代,他的记忆力绝对敌不过手机备忘录。

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一流的管道工也并没有一个三流的投资人或者码农赚得多。

就连我,虽然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喜欢写作,但不也是打工这么多年才在自媒体到来的时代靠写作赚到了钱吗?

天赋和赚钱从来不是一个概念。

但那个属于你的天赋,依然是你的保护伞、你的守护神、你信心的基石和命运的灯塔。

就好像《哆啦A梦》里,大雄每次考了零分,所有人都觉得他啥也不是的时候,他依然知道,至少他能翻出最好的花绳。

翻花绳不能帮助野比大雄考高分,不能帮助他赚大钱,不能帮助他在学校里获得异性青睐,但可以让他笃定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绝非一无是处,绝非毫无天赋。

后来我们都知道,大雄成了宇宙第一神枪手,恐龙的拯救者,云端国度的国王,机器人军团、植物星球和玩偶星球永远的朋友,平行世界的创世者和救世主。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他的翻花绳天赋觉醒开始的。

那一刻基因觉醒,命运齿轮转动,手里的红绳轻巧地打了一个结。

所以不要放弃,朋友。

你不是废物,你只是还没有激活天赋。

不要沮丧,你永远有你的世界宝藏。 jPDEBJF/UVucHQCWV1CfqM4Qy1A4i5zuWV9FjIU8LP/qCVAXoM7NF1MsiOpCVE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