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拜占庭风格和罗马式风格

Byzantine/Romanesque

◆ 5—15世纪、11—13世纪 ◆ 东欧、西欧

东西方的早期基督教美术封印了肉体表现

持续千年的拜占庭风格

拜占庭美术是指从4世纪末到15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繁荣的美术。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统治着从意大利东部的威尼斯到地中海东岸的广阔领土。

在绘画方面,以华丽的镶嵌壁画和礼拜用的板面画(圣像)为主流。它们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技术。代表作品是建于6世纪的拉文纳圣维塔教堂的镶嵌画等。

《东方三博士》(拉文纳,6世纪)

其特征是平面化、没有动态、千篇一律的描写,与古代美术的立体化、充满跃动感的自由的人体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东罗马帝国奉为国教的希腊正教(东方基督教)曾先后在8世纪和9世纪两次发出圣像禁令,因为神是看不见的,按照人的形象来描绘神,违反了禁止偶像崇拜的摩西十诫。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拜占庭绘画为了赋予圣母和基督不同于凡人的威严,故意用了类型化的手法。风格持续千年而没有改变,原因也在于此。

圣马可大教堂(威尼斯,11世纪末)

朴素的罗马式风格

另一方面,日耳曼人在5世纪末的时候灭亡了西罗马帝国,11—13世纪之间,在日耳曼人的国家兴起的美术,被称为罗马式美术。也就是说,日耳曼人吸收古代文化,直到形成独特的美术风格,整整用了500多年。

在绘画方面,虽然也有受拜占庭影响的宗教画,但主流还是趁石灰未干前进行着色的湿壁画。尚未成熟的技术,反而令人感受到朴素信仰的力量。比较典型的是从西班牙的教堂搬到加泰罗尼亚美术馆的《庄严基督》等。

在抄写《圣经》、祈祷书时加入装饰字,即“彩饰手抄本”的插图,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

玛利亚·拉赫修道院(德国,1093年)

时代背景
卡诺莎之辱与十字军

古罗马帝国于39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前的一千多年里,一直守护着希腊正教和拜占庭文化。

另一方面,西罗马帝国因为日耳曼人的入侵,于476年灭亡,又因为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于800年被罗马教皇任命为皇帝,罗马天主教的帝国再次复兴。这就是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

很快,教皇的权力越来越大,1077年通过卡诺莎之辱让皇帝屈服,从1096年开始,以从伊斯兰势力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为名,大约200年内持续派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的时代和罗马式时期大致重合。

《卡诺莎的玛蒂尔达伯爵夫人的一生》(1115年)中描绘的“屈辱”场面

当时的日本:从飞鸟时代到镰仓时代

在拜占庭美术兴盛的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752年建造了奈良东大寺的大佛。平安末期的12世纪,出现了《源氏物语绘卷》、运庆的写实雕塑等超越罗马式美术的杰作。

绘画以外的拜占庭和罗马式

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建筑的特征是在横向与竖向长度相同的希腊十字形建筑的中心放置圆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6世纪,后来作为伊斯兰教寺院,在四个方向上矗起了高塔。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是11世纪的建筑。

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基本采用竖长的拉丁十字形回廊结构。还有石造圆顶的技术,交叉部分和正面建有高塔。比较典型的有德国的施派尔主教座堂和玛利亚·拉赫修道院等。因为斜塔而闻名的意大利比萨主教座堂也是罗马式建筑。

比萨斜塔(意大利,1271年) XV9MDc93HsnM1D1KFrZbmQOn96jIbNL34wsdWqyAYxxYP60a0xRg5yiffVIQlh9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