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望诊,可以改自己的形,改自己的命运

望诊是中医四诊之首,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谓,我学医之初便对其充满了好奇,尤其当我读到《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医圣张仲景通过望诊准确预测王仲宣20年后当眉落又半年当死的案例,这个记载充满神秘感,让初入中医药之门的我对望诊技术十分向往。

后来,我在学校学完《中医诊断学》后,对望诊无比失望。因为学完诊断学,几乎没有人可以通过患者的面相或舌象得出任何神奇的判断。直到2004年我去菏泽市中医院实习期间,偶遇到一名志愿者,她是机关退休老干部,竟然通过手相准确判断出我同学身上的诸多疾患,甚至他当天长的口腔溃疡都被诊断出来了。

经此事后,我对望诊重拾了信心,先后学习了张延生手诊、王大有手诊、王晨霞手诊。读研究生期间我跟随导师高树中先生学习,老师在传统中医方面造诣颇高,尤其是对《黄帝内经·灵枢》《难经》等望诊典籍的解读,深刻影响了我,并为我以后学习望诊之路打下了基础,真正让我走进了望诊的大门。通过跟随高老师学习,我在临床上见证了中医望诊的神奇。例如,有一名老年妇女的人中沟常年毛囊发炎,根据《黄帝内经·灵枢》:“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我判断出她有泌尿系统及妇科的炎症;再如,一名老年男性鼻梁长出黑色菜花状物,通过《黄帝内经·灵枢》:“直下者,肝也”,我判断他有肝癌。

为了将望诊学得更好,我又师从杨春志先生学习了《麻衣神相》《柳庄相法》《奇门相法》等。

自此,我愈加发现每一现象背后一定有它的物质基础,中医的望诊也一样——“象”的背后,有其自然科学的规律。

什么是“象”呢?它是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状态的显现。比方说眼睛红、鼻子大等很直观能让人看见的“象”。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体弱多病来就诊,因为被中西医诊治多次效果不显,经人介绍找到了我。由于反复医治无效,她对医生有一种不信任感,当时我看到她的瞳孔较正常人大,就随口说出“您是否严重失眠”,她当即被中医的诊断所征服,原来最困扰她的问题就是失眠。

为什么观察瞳孔变大能够诊断出失眠的结果呢?

瞳孔的大小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调控,当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会变大,而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表现之一就是失眠。在《黄帝内经·灵枢》中称瞳孔为命门,指阳气出入之门,当瞳孔变大时阳气的出大于入,阳不入阴故而失眠。我就是通过这个“象”,判断出患者有失眠的症状,从而对症下药,调理好了她的疾患。

一旦掌握了望诊的方法,就可以执简御繁,准确判断出所需要的信息,掌握规律和事物的走向。比如说当一个物体被抛出时,它的起点就决定了它的终点 (抛物线原理) 。我们人也是这样,你找到他的“象”,就找到“象”的起点了,那你就知道“象”的终点在哪了。

为什么知道“象”就能找出产生“象”的原因呢?

因为有其气必有其形,有其形一定有其气。比如,看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的印堂可能比较宽;心胸特别狭窄的人,他的印堂会非常窄。面相是你长时间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外的征象。学习望诊能让我们对问题本质认识得更加清晰。

中医的望诊包含面诊、手诊、舌诊等,本书主要讲解了《黄帝内经》面诊的内容。

人体面部的络脉丰富,为脏腑气血之外荣,经脉之所聚。《黄帝内经·灵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面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区,面部就是脏腑的“外衣”。

在古代,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特征来确定这个人是否患病,患的什么病,以及患病轻重。一个普通人学会了望诊,则也能通过观察面部中各反射区的神、色、形态等变化,判断自己或家人五脏六腑各个部位的健康状况。

本书的内容,包含看眼识病,看耳识病,看面色识病,以及看牙、看人中、看皱纹、看印堂、看眼袋、看眉形、看头发、看咽喉识病等,大家掌握了这些知识,则可以轻松预知自己或家人健康与否。

人之所以会得病,是因为身体的气血、阴阳不平衡。而气血、阴阳之所以不平衡,是因为你内心的世界不平衡。所以,身体上的“象” (症状) 是一个人内心以及生活方式的显现。我们应该感恩疾病,因为它在用特殊的方式唤醒我们——通过调理来唤醒内心,从而改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改自己的形、改自己的命运,这才是我们学习望诊的用处。

愿朋友们学习了本书中面诊的知识之后,可以助人助己,引人归于正途。

王栋
2021年10月8日 yxsCDK5YyBgwLTVhn9UE/vvlKi2+HRUC9/0mEcvqz4RuUOUDW4O2E9KTnV9+OC9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