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紧跟共产党,建立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共青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伴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救国曙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一群新青年在党的领导下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炬,积极投身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之中。

1922年5月5日—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从此中国青年运动有了自己的核心组织。

共青团一经成立,就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救亡运动。积极组织青年,投身早期工人运动;带领青年参加北伐军,支持国民大革命;组建少共国际师,投身土地革命;接受党的改造,以群众性青年救国团体的形式领导青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革命即将迎来胜利,新的历史使命也向中国青年发出了新的召唤。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胜利召开,标志着共青团完成了重建。

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共青团诞生和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凝聚青年人心,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那个时代赋予共青团的历史任务。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mxWZsNdrraGwzW8kHVvd1KozYahNWqIsjh/8MHK/WfulzHlc/I51HXaAiBWj7/Wa



第一讲
近代青年运动的先声: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那么,五四运动的起因是什么?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是如何发挥先锋作用的?

思想启蒙·青年崛起

中国青年的觉醒与奋起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840年后的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一次次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将不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最强音。要救国,必先维新。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苦难和挫折中上下求索,在风雨飘摇中艰难挺进。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一次次的探索和尝试无不以失败告终,昭示着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无法带领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身处黑夜中的中国人苦闷,彷徨,不知路在何方?

具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的知识分子队伍在进一步扩大。陈独秀和李大钊是这批爱国青年中的领军人物,他们是青年运动的先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机提出了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而当时的北洋政府居然在这样丧权卖国的条约上签字了!瞬间激起全国人民反日爱国斗争的高涨。

陈独秀对此十分愤慨,他开始反思,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革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而“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宣扬民主和科学。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新青年》可谓当时青年的思想启蒙刊物,一经创刊就迅速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读者。团结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宣扬新文化、新思想、新主义。他们是新时代的青年!以《新青年》为阵地,新青年们发动了一次猛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发起了猛烈进攻,大力倡导民主、科学精神,反对迷信盲从、蒙昧无知,鼓励人民摆脱被奴役的地位。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民主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唤醒和增强了进步知识青年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使他们的思想进一步从封建主义的枷锁中挣脱、解放出来,开始独立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崛起成为一支革命的先锋力量。

二次觉醒·救国之路

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开始通过关注、阅读和议论国事和报纸刊物上的文章,来密切注视时局的发展。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一消息通过报纸传到了中国,给当时苦苦寻求民族复兴出路的中国人带来了曙光和希望。他们看到了一种崭新的社会现实,他们开始二次觉醒:原来,救国的道路不仅只有资本主义,还有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救国的俄国国情与中国当时的国情极为相像,更为重要的是走这条道路成功了!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新的救国之道——马克思主义。

思想有了方向,就知道路怎么走。中国青年逐步开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青年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则是在中国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早年的艰难岁月与磨砺,使李大钊拥有了迫切改变劳苦大众命运的愿望。在接触和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后,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连续发表一系列介绍或讴歌十月革命的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由李大钊编辑的《新青年》第6卷5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集中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发表在专号上。《新青年》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是顶级“网红”刊物。全中国的青年以读过这本杂志而自豪,课余饭后常常谈论刊物上的文章。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极广泛的传播。正是这样一批先进、觉醒的中国青年,不遗余力上下求索,坚定不移地选择马克思主义,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征程上,立起新思想的灯塔。

五四火炬·民族觉醒

1919年1月,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代表团出席会议。当时大家都乐观地以为,中国作为战胜国肯定能够收回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为中华民族争得利益。多么天真!西方殖民强盗从来都是不讲“道德”的。所谓的“和平会议”说白了就是分赃会议。帝国主义完全无视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直接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此举激怒了国人,更让人愤怒的是,北洋政府居然决定在协议上签字!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国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不容侵犯!在此关键时刻还是看中国青年。中国留学生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居住的旅馆外面集会,大骂“卖国贼”,给与会代表施以压力,要求拒绝签字。与会者怕走漏风声,下令封锁消息。“少年中国学会”和“巴黎通讯社”的热血青年,抢先将消息电传到国内。

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中国在外交上的屈辱境遇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满腔悲愤,点燃了反帝爱国的怒火,五四的火炬燃烧起来了!最先行动的是北京大学和其他十几所在京学校的学生代表,1919年5月3日,1000多名学生代表聚集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商讨如何拯救中国、挽回主权的问题。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悲愤不已,当场咬破手指,裂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群情激昂,决定第二天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并委托罗家伦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5月4日,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他们在宣言中写道: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条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们可以杀戮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爱国学生的示威遭到了军警的镇压,部分学生被捕。为营救被捕同学,5月5日,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学生纷纷罢课响应。到5月6日,学潮扩展到全国。受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动,各行各业的劳苦工人、广大市民也广泛参与进来,以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阻止签订条约。迫于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团受阻未能出席巴黎和会签字仪式。这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五四时期中国青年率先奋起、英勇奋斗的力量源泉。中国青年用自己英勇果敢的爱国行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民族精神和青年的担当!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名言金句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以外,一切的人都承认的。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演 OhycVU3tteLPi0V5N8YdRnpjRlkTGU6WrXxUR6II7Hih0sUebWrtbHUGhFueM8hX



第二讲
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同时也拉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序幕。自此以后的中国历史,深深打上了五四运动的烙印。一大批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看到了民众的力量,先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力量。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真理的味道有点甜

说到马克思主义,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呢?

长着大胡子的外国人(德国人)马克思创立的思想,他写的文章是德文,你看得懂吗?看不懂就需要翻译,当时谁负责翻译?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道:“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原来,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却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个人就是陈望道,他当时正在浙江义乌的家里专心翻译一本书——《共产党宣言》。他就是这样每天从早上熬到半夜,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共产党宣言》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第一版印刷了1000多册,很快被抢空。据统计,到1926年《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印刷17版,累计数十万册,在北伐军中广为流传。青年从《共产党宣言》中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要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为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这个源于遥远国度的学说就这样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20世纪20年代初期,社会上流传“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的说法,“两大星辰”是谁呢?

他们便是陈独秀、李大钊,他们俩不仅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而且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关键人物。

1919年6月初,五四运动进入高潮,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共同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一次,陈独秀在外出散发传单时,被警察拘捕入狱,消息一传出,社会各界奔走呼号,纷纷开展营救活动。迫于舆论压力,在关押3个月后,当局不得不放他出狱,但规定其不得擅自离开北京,不得从事政治活动,并由警察局监管。

为继续从事革命工作,李大钊建议陈独秀转移到环境宽松些的上海,并决定亲自化装护送他先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暂避,然后再转道天津前往上海。

1920年2月的一个夜晚,一辆旧式带篷骡车驶出了寒冷的北京城,车上坐着两个人。坐在车篷里的一位,40岁左右模样,长袍外套着一件棉背心,头上低低压着一顶毡帽;驾驶的一位,年纪稍小一些,身材魁梧,随身带着一个手提包,像是装着满满的账本,看上去俨然一个收账的账房先生。两人一边赶路,一边交谈。

“仲甫(独秀),你看我们中国是否也走苏俄的道路,成立苏俄式的政党?”

“好啊。我以前是反对成立为一个阶级服务的政党的。倘若那个时候你要我成立一个新党,我是不干的。现在该考虑了。”

你们能猜到他们谈论什么事情吗?

两人热烈地谈论着中国建党事宜,并约定李大钊在北京、陈独秀在上海,一北一南负责建党。

由此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同年8月初,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实现相约建党的承诺。

在筹建党的早期组织过程中,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对发展中国青年运动、在青年中培养和挑选预备党员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因此,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一成立,陈独秀便指派小组内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22日,由俞秀松、施存统等8人正式发起建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那茫茫的黑夜里,建党的火种尽管还很微弱,但一旦点燃,便迅速得到许多地方的响应,熊熊燃烧起来。到1921年春,在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纷纷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建党火种在日本、法国相继点燃,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伴随着建党火种也在各地燃烧起来。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

1921年7月23日,盛夏的上海,天气酷热。有13位年轻人,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相聚在一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旅日代表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会议。 两位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和陈独秀因故未能参加会议。他们代表的是全国50多名党员,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参加会议的还有两位外国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会议地点就在李汉俊和他的胞兄李书城的住宅里——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代表们经过5次会议上的热烈讨论,一致通过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7月30日晚,在第六次会议开始不久,突然遭到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会议被迫中断。面对如此险境,该何去何从呢?

李达的妻子王会悟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建议去她的家乡嘉兴继续开会。于是代表们乘火车分批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因为是外国人,太特殊,没有去嘉兴参会。8月初的一天,以游湖泛舟之名,会议继续举行,从上午11点一直开到傍晚6点,最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并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就在这条小船上,代表们轻呼出时代的最强音,“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儿”,代表们一齐轻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寻路漫漫,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这条再平凡不过的小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的政党,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呼唤,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虽然人数不多,环境艰险,但为了救国救民,她毅然决然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青年无疑是实现这个伟大使命的先锋力量。在党的历史上,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开始着手创建青年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领导青年团为民族复兴奋勇争先,不懈奋斗。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少年朋友,你们身上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希望你们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理解共产党赋予共青团的职责使命。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青团的缔造者、领导者。因此,青少年要听党话,跟党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锻炼强健体魄,把远大理想落实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中,创造出新时代的绚丽篇章!







名言金句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所写的社论《六评白皮书》 OhycVU3tteLPi0V5N8YdRnpjRlkTGU6WrXxUR6II7Hih0sUebWrtbHUGhFueM8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