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习近平同志做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同志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事情做到人民满意。他提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他在省里工作的时候,曾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这句话至今仍回荡在福建各级领导干部耳边。

采访对象: 王一士,1926年1月生,福建福州人。1946年6月入党,曾在福建开展学生运动。1981年起任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82年任福建省委常委、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83年任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1984年任省委常委、副省长。1987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4年1月离休。

采访组: 邱然 黄珊 陈思

采访日期: 2017年6月4日初访,2020年1月10日核访

采访地点: 福州市王一士家中,福州市悦华酒店

采访组:王老,您好!您是革命老前辈,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一直在厦门市和福建省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您1983年初调到省里工作,习近平同志是1985年到厦门工作的,你们最初是如何认识的呢?

王一士: 1981年9月,我调任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那时的厦门经济特区设立在厦门市郊禾山公社的湖里大队,面积仅有2.5平方公里。1983年,我调到省里工作,不再具体负责厦门经济特区的事,但对特区的发展变化,始终是关注的。

1984年,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1985年,习近平同志从河北正定调到厦门工作。那时,从厦门来的同志告诉我,新调来的副市长习近平同志很年轻,为人谦和,工作扎实。他一到厦门,先看望老同志,很多老同志家他都去过。他为人淳朴,大家都乐于与他相处,虽然他刚来不久,但和大家就像老朋友一样。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喜欢他,跟他没有一点隔阂。干部和群众对近平同志都给予一致好评。大家评价说,近平同志很实干,待人很诚恳,群众乐于和他接触、向他反映问题。向他汇报工作的同志,从不会感到紧张,因为他很耐心,从来不打断人家说话。即使有不对的地方,他也不会当众批评人,有错误的,就给人家讲道理,让人心服口服。

许多人对近平同志的修养给予很高评价,都说他这个人从来没有跟人发过脾气,非常注重团结。他自己也说过:“人团结得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很善于团结同志,这是他很大的一个特点。

厦门的很多老同志也跟我反映说:“近平同志很不错!”他们说,这个年轻人对老同志非常尊重,非常关心,也很有工作能力,干部喜欢他,老百姓也喜欢他,老中青都一致赞赏他。老干部们觉得他很真诚,很实干,平易近人,是一个优秀的干部。

在很短时间内,我听到关于习近平同志这么多好的评价,让我对这个年轻人感到由衷地喜欢。于是,我就想安排一个时间去厦门,亲眼看一看这位新来的副市长。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和您第一次见面给您留下的印象如何?

王一士: 1986年,我到厦门去。我的秘书陈芸找近平同志约好会见的时间。见面后,我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

近平同志把到厦门工作后了解到的情况讲给我听,我发现他的记忆力惊人。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能够把厦门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情况摸清楚。当问到某一个具体的企业时,他能把这个企业的情况讲得很透彻。同时,他的工作思路也很清晰,对厦门下一步工作怎么做,怎么发展,从微观到宏观,都有独到的看法,表现出强烈的前瞻意识和规划意识。在我看来,这是一般年轻干部很难达到的高度。

从那次开始,我和近平同志的接触就多了。不久后,我约他一起到“闽南金三角”走一圈,深入考察一下。在考察过程中,我给他介绍说,“闽南金三角”这个经济圈当中,厦门是龙头,与泉州、漳州3个地区连成一个“金三角”,并辐射到闽中、闽西,带动福建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闽南金三角”概念是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同志提出来的。这给习近平同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到福州工作以后,提出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的发展思路,我想这应该与他在厦门工作期间的思考和这次考察有一定联系。

我在厦门调研期间,还到近平同志家里看过。他生活简朴,为人真诚,我所接触过的干部中,对他都是好评。总之,从厦门认识习近平同志开始,他就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从厦门到宁德、福州,再到省里工作,整个过程您都比较了解。请您简要讲述一下他在各地任职的情况。

王一士: 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了3年时间。省委研究讨论,认为他工作能力很强,群众基础非常好,决定把他调到宁德这个比较贫困的地区去工作。以他的能力,是能够负起领导责任,带领这个地区的干部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

习近平同志1988年调到宁德任地委书记。他在宁德工作期间,我去过3次。他生活还是那么简朴,他的秘书和他一起住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他经常穿一身绿军装,脚上穿一双解放鞋。他多数时间都在基层调研考察,宁德地区所有偏僻的地方都去过了。在有些比较偏僻的地区,不仅没有路,甚至连羊肠小道都没有,需要披荆斩棘才能进去。习近平同志带着有关部门的干部,下到这种非常偏僻的地方去调研,有的时候要徒步走一天,吃饭的时候就蹲在荒山野岭吃口干粮、喝口水。在两年时间里,他走遍了宁德的山山水水,对贫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扶贫工作也提出了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

1998年10月,习近平在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调研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的扶贫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强调扶贫要落实到人。这一工作思路也一直延续下来。我前两年专门去宁德的周宁、寿宁、屏南等几个县看了一下,每一个村里有多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病、因残,还是因为缺少劳力,等等,当地主管部门都调查得很清楚。具体应该怎么脱贫,从户到人都建档立卡、记录在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念,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理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进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他这个扶贫思路和在宁德工作时的理念办法,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了一段时间,省委决定把他调到福州任市委书记。在1992年5月召开的福州市党代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做到每3至5年上一个新台阶,尽快改变港澳粤闽台南中国海区域内我们处于‘后排就座’的状况。现在我们组织了一个班子,准备做些深层次的探讨,研究20年后福州市将达到怎样一个发展水平。”在他主导下,福州组织了一个班子制定《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也被称为“3820”工程,其中包括了“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发展规划。这个战略设想的序中写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

习近平同志调到省里工作以后,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提出“生态福建”的思想,还提出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关于“生态福建”建设,他付出了很多心血。这个生态建设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在全国是领先的。福建省的山水保护得很好,应该说,正是得益于他的这一思想和决策。从全国范围看,在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中,福建省没有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这是习近平同志建设“生态福建”留下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同志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事情做到人民满意。他提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他在省里工作的时候,曾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这句话至今仍回荡在福建各级领导干部耳边,意思就是:政府是做服务工作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我跟不少人讲过,选干部一定要德才兼备。习近平同志这样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战略眼光,同时和人民群众有着深厚感情的干部,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采访组:您是怎样看待习近平同志这些优秀品质的?

王一士: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注意学习,学问是可以学到的,但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品德,往往与优良的家风有关,经过长期磨炼才能形成。

习仲勋同志是我非常景仰的一位老同志。上世纪90年代,我只要到深圳就会去看望习老。他要求很严格,不允许访客带礼物。1999年1月6日,我去看望习老,特意给他带了一块工艺品牌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4个字。我觉得这4个字特别有意义,是习老一生的写照。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浓缩起来就是“正大光明”这4个字。习老看到这4个字,很高兴。齐心大姐也赞同,她很朴实地对我说:“确实,他一辈子没整过人,而且在那个年代,他还保护了很多干部。”

事实上,了解习老的人,了解习家家风的人,也就会理解习近平同志为什么会这么出类拔萃。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认为,他的家风带给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以后,您和他有哪些联系?

王一士: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我给他写过4封信,都是肺腑之言。我们相处、共事多年,我对他比较了解,我觉得他这样杰出的干部,到中央工作是非常合适的。他从知青到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清华大学、中央军委办公厅,再到正定、厦门、宁德、福州和福建省,是一层一层踏踏实实干上来的。他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实践。所以,他所有的讲话都很接地气、很朴实,没有大话、空话,也没有什么华丽的修辞。

2008年,我到北京观看奥运会闭幕式后,去看望他。他当时已经是国家副主席了,办公室非常朴素,陈设也非常简单。我们聊了大概40分钟时间。他关心福建的发展情况,还询问过去老同事的近况。

采访组:请您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谈谈您的感受。

王一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一直关注着习近平同志的历次重要讲话,关注着他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方略、执政理念,深深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对历史担当、对人民负责的胸怀和气度。

他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清醒判断国内外形势,锐意改革,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他以极大的气魄,铁腕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力挽狂澜,使全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受到极大的警醒、警示、警戒,深得党心和民心。他以卓越的胆识进行史无前例的军改,力度之大、难度之高、情况之复杂,都是空前的。他提出强军思想,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作为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的根本大事来抓。他提出“四个自信”,是用事实来说话的。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全面小康,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做到?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生动的体现。

习近平同志的语言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最了解民情和民心,他讲的都是群众一听就懂的语言。比如,讲到体制和国情相适应的问题时,他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作比喻,语言平实,富有哲理,意义深远。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开拓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党心、民心、军心得到极大提振。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将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GHauxnKoAsN1tHi9t42+04ZA3+RHrYa4kLyAB+f0zCg2gDDtt517hTtpsactRr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