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汉墓的概况

马王堆汉墓被发掘出来之后,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国内外大批的学者、游客纷纷走向马王堆汉墓。大家都想去了解它,研究它。

(一)汉墓名称的来历

对于闻名海内外的马王堆汉墓,人们充满了好奇和惊异。那么,它到底在什么地方,它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呢?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在长沙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距离市中心4公里。马王堆乡有一处特别的地方,那里是方圆250米的土丘,土丘的中部,残留着两个高16米的土冢,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马王堆”。

在这两个土冢中,东边的是一号墓的封土堆;西边的是二号墓的封土堆。三号墓的封土堆几乎全被一号墓的封土所覆盖,外表上很少露出痕迹。所以,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这里只有两个墓葬。

马王堆周围是平坦的田地,浏阳河从它的东面转向西北蜿蜒流过,河的东面和北面是连绵的低矮山丘。马王堆的西面不远处,是注入浏阳河的一个不大的湖泊。千百年来,马王堆就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静静地沉睡着。

马王堆既是一个乡的名称,又是一方土丘的名称。显然,这个乡的名称是由这方土丘的名称得来的。那么,“马王堆”的名称到底怎么来的呢?

有人说,“马王堆”的名称与五代十国时期的楚王马殷有关。923年,后唐取代后梁,马殷被册封为楚王,并以今天的长沙为统治中心,管辖湖南全省、江西西部、贵州东部和湖北南部地区。930年,马殷去世,其子马希范继位。至北宋,楚国灭亡,马殷家族统治湖南达数十年之久。

今天的长沙市内,仍然保留着不少关于马王堆的古迹,如会春园、九龙殿、马王街等。而马王堆也被认为是其中之一。

在楚王马殷家族消失数百年后,清人认为马殷及其家族死后葬于马王堆。也有说此处是马殷父子的疑冢,即假坟,所以没有称为陵,而是称作堆。所以,人们普遍认为“马王堆”这个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关于马王堆的来历,除了上面的说法之外,还有人认为“马王堆”是由西汉时期长沙定王刘发的母亲程、唐二姬的“双女坟”而得名的。

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唐姬,原是汉景帝的宠妃程姬的侍女。有一天,汉景帝传唤程姬侍寝,但程姬正遇经期,然而皇上的旨意不可违抗,程姬便想出一个办法,从她的侍女中挑选了身高相当、容貌相似的唐儿,代替自己与景帝同房。

那晚景帝宴罢归房,醉眼朦胧,在昏黄的灯光下未及细看,就与唐儿同床共寝。唐儿因此怀上龙种,为景帝生了个儿子,取名刘发。

后来景帝知道了实情,因为刘发是侍女所生,身份低微,所以在他长大成人后,景帝便将他封为“人口一万五千户”的长沙王,谥号定王,并让其远离长安。

刘发也知道自己的身世,虽远在长沙,却十分思念两位母亲。于是,他就派人在长沙城内筑起一座土台,即今天长沙市的定王台,时常登高远眺长安城,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思念。

在唐、程二姬相继去世后,刘发将她们的尸体由长安运至长沙,安葬在城东外的土堆中,并在土堆上竖立起一根高大的旗杆,杆上吊挂一只大红灯笼。每当刘发站在定王台上远眺大红灯笼时,就仿佛看见了自己的两位母亲。

这方土丘的两个土冢大小相似,中间连接,形状非常像一个马鞍,人们就管它叫“马鞍堆”。而长沙话的“鞍”和“王”的读音非常相似,也不知到了哪朝哪代,人们念走了音,“马鞍堆”就变成了“马王堆”,后人代代相传,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

马王堆汉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呢?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说。大家或根据历史的记载进行确认,或根据民间的传说进行附会。

(二)汉墓墓主身份揭秘

早在1951年,长沙地区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时,年轻的夏鼐就对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所长王仲殊十分肯定地说:“这不是五代马殷父子的墓,而是一座汉墓,可能属于西汉早期,马王堆名不副实。”

可是,墓里面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1.墓主的身份 关于马王堆汉墓的墓主,普遍通行的说法,就是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人,或者干脆说就是马殷父子。

同时,据一本地方志记载,马王堆就是五代十国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里面埋的就是楚王马殷及其子马希范。

关于刘发母亲的说法,根据是马王堆名称的来历。因为马王堆看上去,刚好就是两方土丘,很像两座坟墓。根据现存的资料记载,刘发两位母亲的埋葬地点与马王堆的位置十分吻合。

夏鼐曾经肯定地说这就是汉墓,在时间上也颇为吻合。所以专家们认为,刘发母亲的墓葬似乎是唯一合理的解释。北宋《太平寰宇记》也记载说,这里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埋葬他母亲的“双女冢”。

正当人们疑虑重重的时候,汉墓发掘工作结束,一切疑虑和猜测烟消云散,墓主人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

在看似只有两个墓冢的土丘下,人们居然发现了三座墓穴,而且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二十多年。

考古工作者在二号墓发现了“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苍”三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是轪侯利苍。

接着,他们又在一号墓发现了一具年约50岁的女性尸体,墓内出现了刻有“妾辛追”三个字的骨质印章,说明墓主应是利苍的妻子。

另外,三号墓里的遗骸应该是30多岁的男性,所以可能是利苍的儿子。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国相利苍于汉惠帝二年去世,而长沙正是汉代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

通过历史记载、文物鉴定以及其它因素的综合考虑,尤其是墓中的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各种对象给人们提供的有力证据,最后断定:

一号墓为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为利苍之子。

至此,马王堆汉墓的谜底终于揭开了。

一号墓墓主名字叫辛追,是利苍的妻子,比利苍要年轻很多,利苍去世的时候,她才30岁左右,美貌非凡,富贵优雅。

但是,历史上对辛追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说,这个名叫辛追的神秘女子是今天景德镇市浮梁人,在那片瓷与茶文化交融的土地上曾经留下她的足迹。那里仍然有很多和她有关的遗迹,也有许多关于她的传说。

二号墓墓主的名字叫利苍,是西汉时的长沙国丞相。《史记》和《汉书》对他都有记载,其中《史记》记作“利仓”,而《汉书》记作“黎朱苍”。

利苍生于战国末年,逝世于汉高后二年。他早年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汉初任长沙国丞相,被封为轪侯,食邑七百户。“轪”便是利苍的食邑,封地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也有的说在今湖北省浠水县兰溪镇。

约在汉高祖九至十年,利苍携妻子辛追,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利豨来到长沙国任职。不久,邻国淮南王英布叛变,利苍劝说第二代长沙王吴臣诱杀了吴臣的姐夫英布。长沙王之子吴浅、长沙丞相利苍因此均被封为侯。利苍即成为第一代轪侯。

三号墓墓主的名字叫利豨,是利苍和辛追的儿子。利仓去世后,他继承了封号,成为第二代轪侯。利豨的儿子第三代轪侯离开了长沙,到首都长安做官。之后,利豨的孙子第四代轪侯任过武官,因为擅自调兵而被判处死刑,受到赦免才保住了一条性命,不得不回到原籍成为平民。于是,利家的侯爵再也没有了。

马王堆汉墓的出土,如同千年玫瑰盛开,让人眼前一亮。首先给世人带来的惊喜就是一具千年女尸,历经两千多年,仍然保存完好。

它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没有任何损害,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了世界,吸引了不少学者和游人前来参观。

在千年女尸带给世人莫大的惊奇之后,随着发掘的进展,又出现了三千多件文物。其中既有帛画帛书,又有漆器乐器;既有纺织物,又有雕刻物。总之,文物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2.利仓与刘邦的关系 如果想要要追寻已所上两千多年的利苍的影踪,就无法绕开同利仓的命运紧密联系在起的两个关键性人物,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长沙王吴芮。

刘邦的事迹,熟悉历史的人当然都不会陌生。这个秦朝末年的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在押解刑徒去骊山服役的途中,斩蛇率众公然举义,从此走上了武装反秦的道路。

风雨中摇曳的秦王朝在各路义军的打击下正要土崩瓦解时,刘邦与当时最强大的义军首领西楚霸王项羽,又展开了一场争夺天下的大拼杀。两军双方经过四年的激烈交锋,刘邦终于在著名的垓下之战上彻底地击败了项羽,扫除了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并于高祖五年二月初三,在“汜水之阳”的定陶即皇帝位,正式建立了西汉的政权。

国家名义上得到了统一,刘邦也登上了帝位,看来已是万事大吉了。但是,刘邦深知,国家初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首要的问题出现在国家内部。当年自己起兵反秦以及在和强敌项羽的争霸战中,凭借一群梦想着称王称帝的乱世袅雄和政治野心家的支持与妥协,才成为后来这个局面的。

刘邦想既然霸业已成,而江山是大家共同打下的,胜利的果实自然要大家来分享。所以,在胜利之后,刘邦不得不把大片国土分封给往日这些与自己共赴生死的弟兄们。

刘邦先后分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韩王信为韩王、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英布为淮南王、臧荼为燕王、张耳为赵王以及后来取臧荼而代之的卢绾等八位异姓王。就当时西汉所占有的版图看,从太行山以东几乎都成了各诸侯王的封地,宛如战国末期残存的东方六国,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与西汉中央王朝形成了对峙的政治格局。

这些被刘邦分封的诸侯王表面上对刘邦的中央政权表示臣服,但在实际上心里却依然残存着非份之想,并潜伏着向朝廷发难的危势。

除此之外,另一个最为严重和棘手的问题,是来自外部的“胡越之害”。胡是指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越是指秦末在百越故地上建立起来的南越国政权,这个政权在东南沿海一代有很大的政治、经济势力。

《汉书·地理志》注引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从今天的地理位置来看,百越所说的势力范围,应该是广东、广西、越南、福建等广大地区。假如四个庞大地区的割据势力,联合起来向西汉政权发动进攻,那些后果自是严重和可怕的。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险局,一生都在琢磨如何“治人”,而不是被“治于人”的老谋深算的刘邦,同他忠诚谋臣张良、萧何在反复权衡思量之后,采取了一条看似颇为得力的重要措施,这就是由朝廷选派代表到诸侯国担任丞相的职位,其目的是通过这个代表队物去监视各位诸侯的不轨行动,并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正是由于刘邦对于这种具有非凡政治意义考虑,被派往诸侯国担任丞相的人选,各方面条件就要求得异常严格,而首要的条件,自是要绝对忠诚于朝廷,也就是说非刘邦本人的心腹亲信而不能担当此任。

其次,被派去的人还应具备非凡的才能,要有能力控制住诸侯王及这个国家的臣僚,使他们服从于朝廷。这二者互为唇齿,缺一不可。倘只忠诚于朝廷而无驾驭诸侯的本领,或只具有才干而不忠于朝廷,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恶果。

马王堆二号墓的墓主利苍,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和本身具备入选条件的情况下,才被派往由吴氏家族为王的长沙国任丞相的。

有些专家学者猜测利仓是来自于苗族、侗族、越族、等其中之一民族。不论是利仓是来自于哪个民族,利苍的出生地应在汉水或长江以南地区。

根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来看,利仓有可能曾经是项羽的手下一员大将,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记》中曾提到过利仓。后来项羽兵败,刘邦对项羽的部下极其家属采取宽容收买的政策,赐姓封侯,授以高位。这么看来,很可能利苍本人原来也是项羽的部下,从利苍的籍贯看,他原来作为项羽的部将的可能性也极大。

利苍的原籍可能就在长沙国的版图之内,他对长沙国的地理环境、风上人情应该比较了解和熟悉,所以刘邦让利苍到长沙国任丞相,除了监视和控制长沙国外,还有一个除他之外别人很难胜任的重要任务,那就是监视百越之地的诸侯国的异常动静,特别是军事方面的行动。以他身经百战的经历,这个重担是能够胜任的。

利苍就是在这样复杂的政治背景中,肩负着中央朝廷及刘邦的重托走马上任了。就在利苍上任的西汉初年,诸侯国王的权力相当大,在这个小朝廷里,除丞相要由汉朝中央任命外,其余所有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

诸侯王是王国的真正统治者,而丞相的职权只是辅佐诸侯王进行统治。这个时期的利苍在长沙国所发挥的作用是不明显的。而其他被派往诸侯国为丞相者的政治命运,也应该与他相同。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才出现了虽有丞相监视,但王国还是不断叛乱和向汉中央朝廷发难的事情。

继吴、楚七国叛乱之后,朝廷洞察到了这个缺憾,汉景帝决定改诸侯国的丞相为“相”,并规定王国朝廷的高级官吏统统由朝廷任命,与王国相都属于朝廷方面派来的人。

这样以来,诸侯王被无形之中架空了,直接统治权完全被剥夺,而王国相虽然将金印改为银印,从外表上看,似乎职位有所降低,但权力却大大加强,并成为实际上王国的最高统治者。 VbVIGuP9BMoFFfmw3T3egzhObPzlzxZT9zqGVc3908d6PT6rDSQOsrrHAj0Fo0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