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名师引路

江育仁先生1954年就从常熟应聘来到南京,参与了江苏省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的筹建工作。没有教材,先生1955年自己编写了现代第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就是用这样一套蜡纸手刻、粗黄纸印的教材,先生与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承淡安、叶橘泉等一起,培养出了董建华、程莘农等一代院士,以及曹颂昭、曹济民、孙浩、刘弼臣、吴康衡等一大批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专家。

我从1979年9月投入江育仁先生门下,攻读儿科研究生3年,90年代初作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又跟师学习3年,直至2003年1月先生驾鹤西去,24载春秋形影未离,如子绕膝。其间,有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诲,有言简意赅的迷津指点,有为人为医的潜移默化,有立足宏远的阔论高谈。总之,我从先生处学到了许多许多。先生国学根基之深厚、中医临证之积淀、历朝经代之磨炼,在他们这一代名老中医中颇具有代表性。先生治学,不仅博览群书、勤于临证、敢治难症,而且擅长融汇古今,站在时代的高度,总结提炼,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在现代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先生的学术思想,受徐小圃先生影响至深。先生20世纪50年代来到医院工作,认为小儿“纯阳”乃“稚阳”之谓,“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一向重视温阳法在儿科临床之应用。为了探讨小儿疾病过程中出现阳气暴脱之规律,曾对300例住院病历作了调查分析,其中属于抢救的61例重危病儿,在治疗上运用参附为主回阳救逆的36例,用生脉散加附子、龙骨、牡蛎气阴并治的12例,单纯用清热养阴、苦寒解毒的13例。说明在临床实际中,温阳法的运用并不少见,尤其危重病症中肺炎、肠炎、菌痢等,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均属热性病证,在病程中并发心力衰竭、循环衰竭、休克先兆,可突然出现面色灰滞或苍白,神情淡漠,肢端不温,脉息细数无力等阳气不足证,这类见证是温病中的坏证和变证,如果拘泥于温病不能使用温药戒律,则必坐视其虚脱待毙。在内伤杂病中更是注重温阳固本,尤其擅用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各类疑难杂症,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汗证、长期发热、肺炎迁延等,在现代中医儿科界独树一帜。

50至70年代,儿科传染病仍然肆虐。先生带领儿科同仁,投入主要精力,儿科病房每逢夏季全部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冬春季全部收治麻疹合并肺炎、喉炎、脑炎患儿。先生并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移植古人惊风四证理论,提出了流行性乙型脑炎从热、痰、风论治的观点。总结了“591例麻疹肺炎的分型分证及治疗规律探讨”一文,于卫生部麻疹肺炎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以此为基础制订了“中医治疗麻疹合并肺炎临床分型诊治草案”,为麻疹肺炎的治疗提供了规范。先生总结的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治方案被国家科委发文在全国推广。当时,因经济落后,疳证也很多,先生又从古人大量论述中取精撷要,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疳气、疳积、干疳分类辨治疳证的新方法。

我师从先生之后,儿科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生虽年事渐高,却随时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研究临床的新病种、解决新问题。对小儿厌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工作就是在先生晚年,指导我和马融等研究生做的。90年代常有杂志社、出版社来向先生索稿,于是,或由先生口述提纲我起草交先生定稿、或由我从原有资料中检索连贯成文再交先生斧正,或由我做临床、实验后先生凝练成文,产生了“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疳证从疳气、疳积、干疳论治”“调和营卫法为主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桂枝龙骨牡蛎汤古方新用”“流行性乙型脑炎从热、痰、风论治”“解热、豁痰、搜风法治疗小儿急惊风”“麻疹肺炎的分型证治”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并在先生主持下组织全国同行专家编成了《实用中医儿科学》大型专著(该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我也在跟师学习,读书、临证、研究、写作中日渐悟得门道,走上了自己的治学道路。 ycyYA9WNjjAaENnLlQC6+1Xd/b/RPp/iT8vj47D23QGlCT1K0SFFl6RYHleIIJ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