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纯阳”学说的学术论争

小儿“纯阳”之说,始见于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元气,是道家术语,始见于先秦哲学著作《鹖冠子》,指世间万事万物的根源,用于人体,当指来自于先天的原始物质。《颅囟经·脉法》原意是说:婴幼儿禀受于父母的元气尚未耗散,所以称为“纯阳”之体。

“纯阳”怎样理解?明·万全《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四》说:“小儿纯阳之气,嫌于无阴。”认为小儿是有阳无阴。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说:“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将小儿“体属纯阳”作为易于发生热病的内因。清·纪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小儿药证直诀》分析钱乙将《金匮要略》肾气丸中除去桂枝、附子二味成地黄丸(明·薛己改称为六味地黄丸)时说:“乙以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认为钱乙因小儿为纯阳之体,所以补肾只需“直补真阴”即可。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幼科论》更直接提出:“盖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以上这些论述,都被当作“纯阳”即为“盛阳”的理论根据。

如何正确地理解“纯阳”?余以为首先要从“纯”字释义开始。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汉语字典,书中的释义是“纯,丝也”。“纯”的原意是蚕丝,蚕丝纤细不含杂质,所以,“纯阳”是指婴幼儿的阳气清纯,并无亢盛的意思,以蚕丝之细更有不足之意,因而可以说“丝之谓也,其阳几何?”若是认为小儿为阳盛阴亏甚至有阳无阴之体,那就意味着小儿正常情况下就不是阴阳平衡协调的体质,岂不是说小儿无生理状态了吗?

一些古代医家也明确提出,“纯阳”并非盛阳,指的就是阳气不足。清·罗整齐《 溪医论选》就说:“小儿年幼,阴气未充,故曰纯阳,原非阳气之有余也,特稚阳耳!稚阳之阳,其阳几何?”认为“纯阳”便是“稚阳”。清·余梦塘《保赤存真》中又说:“真阴有虚,真阳岂有无虚……此又不可徒执纯阳之论也。”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阐释《颅囟经》的“纯阳”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认为“小儿纯阳”是来自于道家的说法,只是指儿童未经男女交合而损耗禀受之于父母的先天元气。所以说,对于“纯阳”的理解历来有“盛阳”与“稚阳”的不同见解。 86uR5UsQb239DQf33JghBYdz6v1FCS19yTouZ1P1h88wD3I8bHn7z722avY+pbr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