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中医儿科学发展趋势

在中医儿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创立了多项世界领先的记录,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发展至今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科未来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学术环境都将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改变。我们总结过去,展望将来,应当清醒地看到,现代中医儿科的发展速度虽然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不可以故步自封、作茧自缚,“以不变应万变”,必须面向未来,找到一条适应自身的更快发展道路。

1.建立适合自身的学科发展思维

起源于18世纪60年代的西方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产生着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现代各学科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进和充分应用这些成果,来充实、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效率。中医学理论和实践自成体系,与现代科学技术沟通有一定困难,这是其发展速度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但是,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我们祖先以人为对象长期实践积累的儿科知识,珍藏着大量真知。如何在继承传统医学遗产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点,进行创新性研究,是中医儿科学加快发展速度的正确选择。

中医儿科学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以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获得的实践经验总结为依据,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近200多年来,现代数理化、天地生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爆炸,计算机、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横空出世,使世界的面貌日新月异;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则对于人们观念更新、科技进步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这样的学术氛围也为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中医学有其自体系的稳固性,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中医学的融合有很长的路要走。若是急功近利,片面迎合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建立的还原论,认为复杂的系统、事物、现象可以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来加以理解和描述,将可能使我们祖先千万年来应用东方哲学智慧和医疗实践总结出的整体观、辨证观毁于一旦。《老子》开篇即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整体观将人与自然、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看作并非孤立而是紧密结合的整体,辨证观将自然和人体看作并非静止而是不断变化的状态。耶鲁大学药理学教授郑永齐说:“现代医学发展利用还原论思路,不能满足复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新的整体观思路应被考虑。从经验医学发展出来的中医药利用这种思路,对东方人的治疗和保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从老祖宗的智慧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重点,去伪存真需要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坐冷板凳的决心,不能人云亦云一概而论。”

未来医学的构建应当是各种有价值的医学体系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全面融合,这是一个十分美好但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实现的愿景。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在相当长时期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中医儿科学现代化,必须是对现有水平的超越,产生在传统中医儿科学术基础上质的飞跃,形成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融会贯通、同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我以为,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认识论将在未来越来越体现出她指导医疗实践的巨大价值,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则是验证、甄别、提炼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这是在未来长时期中医学科发展包括中医儿科学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我在1998年出版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中就已经提出:“中医学(其中包括中医儿科学)现代化的目标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21世纪中医儿科学发展的特征应是:在继承传统中医儿科学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加以研究,揭示未被认识或未被充分认识的新规律,改进和充实各种诊疗方法,提高中医儿科临床疗效,丰富和发展中医儿科学,酝酿学科现代化的变革。”

2.建立包容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

近70年来,在国家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政策支持下,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学术氛围中,通过以中医儿科专业人员为主体、相关多学科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的共同努力,中医儿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医儿科学术要求得更快的发展,必须打破束缚自身发展的桎梏,建立包容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提高本专业人员的学术视野,以学科学术进步、事业发展为己任,同时,主动联合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中医儿科研究,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才能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步伐。

中医儿科队伍的人员素质需要不断提高。首先需要的是树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医学术和临床诊疗技术方法的自信。少数人总将西医学的临床指南奉为金科玉律,殊不知据“Clinical Evidence”的统计,目前临床各科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肯定有效者只占13%、很可能有效的占24%,也就是说,有较强循证证据支持者只有三分之一略多。由此可见,认为只要是目前西医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案就是疗效可靠的方法,是西医权威循证医学著作也不认同的认识误区。有的中医儿科医师在临床治疗时单用中药治疗总不放心、加用了西药就觉得放心,这一方面是由于自身中医临床经验不足,更重要的缺乏中医学术自信所造成的。这也告诉我们,加强对于古代医学典籍和学科现代学术进展的学习和应用,是中医儿科工作者提高自己的首要任务。建立了本学科坚实的学术基础,同时不断用现代相关学科的知识充实自己,才有可能在科研工作中有所作为,为学科学术发展作出贡献。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应自我封闭,而应当以包容、开放的态度,积极吸纳有志于本学科发展的各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参与,合作开展研究。就中医儿科学科来说,20世纪50、60年代的一批西医学习中医的专家,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就在中医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创新、引领作用的成果。近40年来,更有大批中药学、西药学、西医儿科、中西医结合儿科,以及文献学、信息学、生物学、药理学、物理学、化学、临床检验和功能检查、科研方法学、医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各专业的专家加入了中医儿科的研究队伍。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交叉融合,为本学科的科研水平提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已经而且必将为加快中医儿科学术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中医儿科学科领域内的不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应当得到鼓励。比如,从事文献研究、信息学研究、科研方法学研究的工作需要有人去做,他们对于我们扩大学术视野、提高研究水平是不可或缺的。治未病的研究和应用是社会发展对于我们中医儿科的期盼,防重于治的观点需要大力弘扬,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RCT临床研究方法需要在中医儿科推广应用,真实世界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在本学科逐步开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从中找出有价值的辨证论治处方用药规律是当今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热点之一。系统总结古今中医儿科学术成就,形成循证的中医儿科临床诊疗和治未病指南,是推广本学科有价值研究成果,并以之更好地造福儿童健康事业的需要。这许多方面的工作,都要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不同专长专家的积极参与,中医儿科工作者应当主动寻求与本学科、相关多学科专家的协作,努力在中医儿科各领域的研究中有所发现,取得成果。

3.开展各领域研究促进学科发展

中医儿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明确现代化不是西医化,而是在坚持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观优势,和传承、弘扬、创新发展观的同时,直接引进最新科技方法来研究、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基本方法方面,一要花力气做好规范化的工作,逐步统一中医儿科学病名、证候分类、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治疗指南、制剂质量标准等,由政府主管部门颁布实施;二要加强信息管理与交换,避免科研中的低水平重复,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

中医儿科学理论的研究,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应当是用现代认识论对于传统理论加以审视,探讨其深刻内涵,总结其在儿科应用的规律,用传统理论认识现代临床新病种的特征,研究如何用中医学理论更有效地指导现代儿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等等。“理论创新”的提法应当审慎为之,必须在有大量实践探索和理性归纳之后,才可以提炼上升达到这一境界。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理等,放到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诊法学研究要进一步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四诊客观化、微观指标纳入中医学辨证体系的研究。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脏腑辨证,同时要重视脏腑、气血、虚实、阴阳变化规律的研究,将整体观和辨证观紧密结合起来。治疗学研究的重点,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范围仍将侧重在那些中医药具有优势的病种,例如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哮喘、鼻鼽、肾病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免疫性疾病,泄泻、积滞、厌食、便秘、营养素缺乏症等脾胃病,时疫感冒、手足口病、高热、惊风、厥脱、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地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制有效方药或其有效组分的中成药等。对于中医药已有肯定疗效的病种,要有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文献支撑,以促进其推广应用。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必须依靠本学科的科技进步。在中医儿科学界,现代科研方法将被逐渐推广应用,设计严密、标准明确、大样本、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统计学处理等基本原则得到遵守,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等先进的研究方法被引用,使得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大量的科研活动,经历对其他学科的同化吸收,自身在肯定中深化、在否定中进步,进行新的整合,能促使中医儿科学在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发展很快,应用微生物学、免疫学、酶学、内分泌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组学、超微结构、核技术、电子计算机等方法,使中药药效学研究不断深入,儿科中药的血清药理学、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也已经起步。这些研究不仅科学验证了临床有效经验,更会在现代中医儿科基础、临床研究,以及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的开发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4.建立适应学科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儿科医生的需求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增加中医儿科人才培养数量,以满足社会服务要求,在另一方面,学科学术发展更需要提高中医儿科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增加培养数量、提高培养质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学科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最重要的任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格局已经形成。院校教育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师承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继续教育在各级广泛开展。在中医儿科临床队伍不断扩大的同时,科研队伍、教学队伍也在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知识结构更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各类儿科人才不断涌现。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能用中医中药为广大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另外,通过研究生教育等多种培养方式,造就一批中医基础扎实、掌握相关现代学科知识、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由他们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产生新一代中医儿科学术带头人,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重任。

实现中医儿科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必须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科学研究为动力,继承传统为先导,学术创新为途径,加强对几千年学术积累的传承、加速引进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学科学术进步的步伐。可以相信,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医儿科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逐步实现。 WADCRsdbm/HVlfSJQV94Jj+/m6gpr0eI5OgA0SXvIa5Y6S0OovXHquGZN3mxwR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