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培育桃李

还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就已经担任了学校中医专业78年级的《中医儿科学》教学任务。事情的缘起是儿科教研室师资不足,曹济民老师一人难以承担起三个班的教学任务,于是,此前虽然有10多年临床经历但没有教学经验的我被赶鸭子上架,也没有什么试讲之类的培训,就直接到课堂上课。此后,就30多年连续担任了本科、研究生各年级的教学任务。每当我与学生在一起时,听到他们亲切地称我“汪老师”,报告他们的成才经历时,我就油然产生了自己作为高校教师培养了一批批中医人才的成就感。

从1982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之后,教学工作就是我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在从事中医儿科本科教学工作中,我想到的不仅是怎样将每节课讲好,还要能使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不断地随着时代而进步。我以为,改进教学内容主要是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应时代对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这就要不断地随着儿科疾病谱的变化和学科学术研究新成果而更新教学内容。因此,《中医儿科学》的教学内容更新也最多,我在2002年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习称七版教材)就比我导师江育仁先生主编的《中医儿科学》五版教材内容更新一半以上。改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科教学内容以最新的形式来表现。我和我的同事在不断新编纸质教材的同时,又率先将现代教育技术用于中医儿科学教材,我们编制了一批视听教材、CAI课件。2003年更承担完成了教育部重点项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医儿科学网络课程》,运用字频、音频、照片、录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利用网络的实时、非实时交互功能,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教育教学方式革命。随后,作为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我们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汇聚起来,为在校生、函授生、毕业生及中医爱好者在任何场所自主学习中医儿科学课程,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力地推进了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南京中医学院在1982年被批准为首批有中医儿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江育仁教授是全国首批中医儿科学硕士生导师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医儿科学博士学位点,在15年时间里是全国唯一的中医儿科学博士学位点,江育仁教授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我从1990年起担任了硕士生导师,199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成了中国第二个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并在2005年作为博士后合作导师,培养了全国第一位中医儿科学博士后。中医儿科学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开创了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纪元。我一向认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中医儿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培养一批熟谙传统中医儿科学,掌握现代相关学科知识,具备创新型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应是研究生教育。

我以为,医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接受的是医学基础教育,硕士生接受的是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博士生才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教育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即使之掌握自主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方法,能够敏锐地抓住学科学术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主动去探究,终生为学科学术发展而奋斗。高级专门人才体现在具备高素质,对事业有执着的追求,目光远大,有着不屈不挠、认真刻苦的科学精神,能平和处世、宠辱不惊,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就。我让我的研究生在医疗、科研的实践中去锻炼自己,在阅读古今医籍和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中提高自己,导师所起的作用是领路人,带教实践、指导读书、解疑释难、指引方向。我的一批批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形成了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献身中医儿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30年来,我已经培养了硕士63名、博士51名。这些研究生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南、陕西、福建、广西、山东、浙江、山西、四川等省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都在高等院校、各级医院、科研院所工作,其中多数成了所在单位的学术骨干,已有50多人晋升了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0多位成了博士生导师。这些研究生中还包括16名海外弟子,分别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加蓬、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地区等,其中多为事业成功人士,如新加坡中医研究院院长洪两先生、新加坡中华医院院长刘少夫先生、马来西亚柔佛中华医院院长林文贤先生、澳门科技大学徐伟英主任医师、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王霖讲师等。

我的弟子作为江氏中医儿科学术流派的再传弟子,许多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成就,在学术界崭露头角。赵霞教授研究小儿哮喘诊疗指南及诊断疗效标准以及缓解期培本治疗方药机理方面处于学术前沿,李燕宁教授研究小儿感冒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袁斌教授深入研究了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张月萍教授研究中医药调控小儿摄食行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艾军教授开创了小儿温病学的现代研究,翟文生教授在开展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成就,马丙祥教授建立了儿童脑病中医康复治疗体系,万力生教授开展儿科外治法工作为学术界树立了样板,杨燕主任医师对新生儿CMV肝炎的病证代谢组学有创新性研究,何丽教授在RSV加重哮喘发作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成果等等。他们所培养的新一代中医儿科学子又在不断成长中,将会在未来中医儿科学术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9h/9Tt6NUInFzwaGEmjWKrSfohZWogWlrMIRe+hcS8g+JrRv2WxXys66ybQYSkF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