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6种时间观,其实每个人拥有的时间观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时间观的组合。没有哪种单一的时间观能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赢家,投资高手都会兼顾过去、当下和未来,考虑资金安全性、流动性以及回报率等多种因素,综合出一个科学的投资组合。时间投资也是如此,如果一定要推荐一个相对平衡的时间观组合,那么一定是:较高比例的过去积极时间观、适度比例的未来导向时间观、适度比例的现在享乐主义时间观。过去消极时间观和现在宿命主义时间观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都没有益处,越少越好。对过去保持积极的态度,过往的美好回忆给你足够的安全感,让你在人生路上坚定而踏实。对过去的眷恋,让你与你的家庭、习俗和文化更加和谐融洽;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期待,可以让你充满希望和力量,在走向人生梦想的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而现在享乐主义时间观会让你的生命充满乐趣,体验生命的多彩。这样平衡的时间观,既可以适当地享受当下,又能适当地为未来努力。当年迈之时,既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会因为追求事业而忽视了身边最重要的人。这样的时间观,可以让你在充分享受过去储存的资产的同时合理消费,在当下获得优质的生活体验;又能合理投资,在未来收获良好的回报。
我们前面提过,时间观决定了你的时间投资模式。很多人为什么学了不少时间管理方法,但最后就是无法落地执行呢?比如,做计划这件事,拥有未来时间观的人喜欢做计划,他们能够抵抗诱惑,专注于完成目标和计划。而拥有现在享乐主义时间观的人即便做了计划也容易完不成,因为他们倾向于把时间投入到眼前的享受中,控制自己的行为颇有难度。拥有过去消极时间观的人,可能做了计划后几天完不成就开始自暴自弃,也不会去积极主动地找解决办法。 想从底层改变你的时间使用方法,不是要一直不停地学习各种方法,而是要修正你的时间观和时间投资观。
再进一步,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段时间, 你对时间的态度也是对人生的态度。 你的时间观不仅仅影响着你的时间投资偏好,更影响着你生命的方方面面。比如,它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亲情和友情,拥有过去积极时间观的人更喜欢组织朋友聚会和家庭聚会,拥有现在享乐主义时间观的人更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而很多拥有未来导向时间观的人,却难以安心享受当下的放松与亲情;时间观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比如过去消极时间观过重的人更易抑郁,未来时间观过重的人可能更容易焦虑;时间观也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健康水平,拥有现在时间观的人喜欢享受当下,不会定期体检,拥有未来导向时间观的人更热衷健康管理。时间观还影响着你的职业选择:什么人会更愿意加入初创公司,从最初的籍籍无名到拿到股权,并获得财务自由呢?据我观察,是拥有未来时间观的人。他们更有可能把目光放长远,守着初心,坚持度过黎明前的黑夜。而一些拥有现在时间观的人,很少会选择处在初创阶段的公司,他们更喜欢直接进入当下火热的行业,他们在这些公司之间跳来跳去,因为当下可以拿到更可观的薪水。
不夸张地说,时间观在塑造着你的人生。那么,如何才能修正你的时间观?不得不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你今天读完了我写的所有内容,也并不代表你可以马上改变。这需要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慢慢调整,逐步修正。
时间观的形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形成,另一种是主动形成。
被动形成的时间观,大多形成于我们小时候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期,它的形成与我们的原生家庭和教育相关。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生理需求占主导地位,关注的只有当下,所以小婴儿都是活在当下的享乐主义者。随着成长,我们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的影响,慢慢有了时间的概念,开始懂得延迟满足,发展出未来导向时间观。一般家庭环境稳定、接受过良好教育、取得过一些成绩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未来导向时间观。在动乱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养成消极的现在宿命主义时间观。比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资源有限、视野有限,改变命运的机会有限,他们形成现在宿命主义时间观的概率更大。 ★
★ 为何一些孩子形成现在宿命主义时间观的概率更大
津巴多教授指出,在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能通过当下行为的结果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通过教育,学习历史感知过去,通过测试和评分来明确成功和失败,学会延迟满足;通过取得成绩,认识到自己是通过努力取得的,而不会在一次次失败和绝望中,形成习得性无助。反之,生活在动乱不安的环境中的孩子,他们没有心力和精力关注未来,能够顾好当下才是最优先的选择;没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没办法找到高收入的工作,他们取得成绩的希望更小,更容易形成现在宿命主义时间观。
此外,不可忽略的还有社会环境这个因素。社会环境对人的时间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非常深刻的。因为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就像背景音乐,当你长时间聆听这个声音,会本能地让自己的节奏与背景音乐相适应。只有你脱离了当前的环境,才会发现这个背景音乐。你会发现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影响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比如出国后,我才发现有些国家的人把“迟到”当习惯。有些拥有宗教信仰的人,现在宿命主义或者超未来导向时间观念很重。个人拥有什么时间观就取决于个人的取舍和选择了。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受到系统和环境的影响,而有些人能够跳出系统和环境,看到更多的系统,甚至用上帝视角看到这个系统带来的影响,然后做取舍。当然,这与一个人的阅历和智慧积累有很大关系。
当你有了分辨和思考能力,就会开始主动形成时间观。当你能够主动去修正自己的时间观时,就会不断自我进化。那通过什么方式逐步修正自己的时间观呢?长河实业董事长、《从历史读管理》的作者高鸿鹏老师提到了修正价值观需要的四点:读书、旅行、社交、做事。其实修正时间观,也需要同样的方式。反观我自己,这一路的成长,确实跟这四部分密不可分。
我们都知道,通过读书,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改变观念。影视作品对人的时间观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当你读书或者看剧时,你看到别人的故事,产生不同的想法、情绪,你对自己的认识会加深。比如,你通过阅读这本书,开始觉察到自己的时间观,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局限,那么,改变即从此刻开始。我个人特别喜欢读人物传记,一册人物传记,少则十几万字,多则上百万字,记录的是别人一生的精华,浓缩的是最优秀的人生智慧。有人读人物传记,喜欢读其中的故事,我更喜欢研究这些伟大人物为人处世的底层逻辑——他们的价值观、品质、性格。通过阅读传记,我看到,大多成功人士是以未来导向时间观为主导的,其中一部分成功人士拥有过去消极时间观,这类人最初努力是为了“逃避痛苦”,在努力的过程中负面情绪更多。还有一部分人拥有过去积极时间观,相对而言,他们在追逐成功的过程中,心态会更好,幸福感更强。
通过旅行,可以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脱离出自己原来的社会系统,可以看见外面世界的不同,去听不同的声音,去感受不同的价值观,你会开始思考并以更包容的态度看待问题,开启更宏观的视角。
记得我刚到斯里兰卡工作时,作为一个自律的人,非常受不了几乎所有人都会迟到的现象,无论是司机还是律师,我明明是给钱的人,可对方一点不积极,就算多给小费也没用。后来,去海边度假,我自己也平静下来,才发现,原来,“舒缓”“悠然自得”就是这个城市的默认节奏。当我们去旅行,去观察和体会这个世界,会发现自己更加包容,少了一些对“对错”的执着,对不同的人、事、物有了更多尊重,时间观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社交产生的信息交互、思维碰撞是产生深刻认知的必要条件,或者说,是非常好的催化剂,我们的时间观会在这些碰撞中发生改变。
以前我很少主动社交,人会本能地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于是我身边的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是很强的结果导向者,注重效率,但是缺少了一点人情味儿。后来,我去美国读书,为了完成作业,要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社交。然后,我的视野就被打开了,我发现,“哦,原来还有些人是这样生活的啊!”那时候我常跟一个韩国裔的同学做小组作业,跟我每天匆匆忙忙、把时间掰成几瓣过对比,他显然要从容自在很多。他跟我相处久了,有一天问我:“Luna,你为什么这么努力?”我说:“为了以后能有好前途,进入自己梦想的企业啊!”他接着问:“进入梦想的企业是为了什么?”我说:“为了过梦想中的生活。”然后,他跟我说:“我现在就在我梦想的环境里,我为什么要等以后呢?我也珍惜时间,但是我珍惜时间是为了好好生活。我为什么不在这个年龄好好生活,而要等到什么都有了再去生活呢?”这句话非常打动我,之后,我才开始偶尔在假期跟朋友去旅行几次,才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一些现在享乐主义时间观。
再比如,最早的时候,我对一些整天“游手好闲、沉迷豪车”的“富二代”有点看不惯,觉得他们太注重享乐,但后来了解多了,我才发现,原来他们也可以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把对车的兴趣发展为非常成功的事业,改装一辆车的收益有时有一两百万元。我才意识到,过去自己的价值观实在有些狭隘。社交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视野,在不同观念的碰撞中,让自己原有的观念松动,看见更多可能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做事的过程也是不断打磨塑造自己价值观的过程。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员非常好学和上进,但是会陷入一个误区:太喜欢头脑上的学习,忙着读书、上课,但根本来不及去实践。这样的学习跟赵括式“纸上谈兵”有什么差别呢?花费了不少时间,却进步甚微,还可能造成眼高手低。如果在读书、旅行、社交和做事之间,选择一个最重要的,我会选择做事。“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做事,在真实的成功和挫折中体验失败与进步、欢乐与痛苦,才能磨炼出自己的时间观。
以上就是时间观形成的基本影响因素以及改变途径。或许你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小时候的教育环境,但是你现在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可以利用读书、旅行、社交、做事等方式,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调整时间观,修正你的时间投资模式,重塑你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