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05 澳大利亚欧文冲锋枪

☆欧文冲锋枪

“二战”期间,澳大利亚制式定型并大批量生产、列装了本国的第一款冲锋枪,这就是“澳大利亚欧文冲锋枪”。最终定型的欧文冲锋枪为9毫米口径,使用弹容量为33发的长条形弹匣供弹,发射9×19毫米手枪弹,初速366米/秒,理论射速700发/分钟;全枪长813毫米,枪管长250毫米,7条右旋膛线,全枪质量4.82千克。

1939年7月,澳大利亚陆军二等兵伊夫林·欧文独立设计了一款5.6毫米口径的冲锋枪,随即,“二战”爆发,欧文便立刻把他设计的这款冲锋枪呈交给澳大利亚陆军部审查。但当时军方正在为应对“二战”而焦头烂额,所以根本没有精力来认真地审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的“小发明”。

一位负责武器制造的军官,仅仅是敷衍了事地告诉他:我们的军队不可能接受一款5.6毫米口径的武器。虽然欧文极力解释,说自己只是民间的非官方枪械研究者,所以他只能找到5.6毫米口径的子弹进行设计,如果需要的话,这款冲锋枪可以很容易地按照军方需要来增大口径,但结果还是一样。

实际上,“二战”初期的澳大利亚军方根本不了解冲锋枪在未来战场中进攻和防御时的作用,也没有预料到战事会发展到不可控制而无力应对,所以他们对欧文发明的这款冲锋枪毫无兴趣,自然也没有时间“搭理”。

☆欧文冲锋枪

虽然走不通军方这条路,但非常幸运的是,当时欧文有一个在此后给予他巨大帮助的邻居:文森特·沃道尔——莱萨特公司(后来欧文冲锋枪的生产商)的经理。

在1940年,沃道尔无意中看到欧文家的楼梯后面放着一个麻布袋,里面放着一支冲锋枪,当时欧文因为休假结束正准备起身返回悉尼附近的维多利亚兵营。随后,欧文向沃道尔介绍了他设计的冲锋枪以及他向军队呈交样枪时的种种遭遇。

沃道尔对此倒是很有兴趣。经过测试,他认为这款冲锋枪动作简单可靠、火力迅猛,非常值得一试。沃道尔所在的莱萨特公司是一家钢材生产企业,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军方的供应商,因此沃道尔设法通过关系把欧文调到陆军的研发部门,并让他的兄弟杰勒德·沃道尔(莱萨特公司的另一位经理)帮助欧文改进这款冲锋枪。

此时由于“二战”的进程,澳大利亚军方已经认识到战争的持久性与残酷性,也开始关注单兵持续火力武器的发展,因此陆军研发部门中有一些人对欧文的冲锋枪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澳大利亚军方却始终对这款由一个二等兵设计出来的冲锋枪持有偏见。当时的军方高层比较偏向于采用“澳大利亚司登冲锋枪”——一款由澳大利亚军方改进的“英国司登冲锋枪”。

沃道尔两兄弟则努力向军方推荐这款武器,并且他们还直接找到新闻媒体做宣传,借此造势以图得到民众和政府官员的支持。最终,在当时负责澳大利亚战时军需品生产的断山公司主管艾森顿·路易斯的推荐下,澳大利亚军方才勉为其难地同意让莱萨特公司生产一支改进的样枪来评测。

这次,对欧文最初设计的改进主要包括:将原来的供弹具由弹鼓改为直弹匣,并用于发射较大口径的8.13毫米手枪弹。但是,澳大利亚军方随即对这种8.13毫米口径手枪弹的使用性提出质疑,因为当时澳大利亚大量使用11.43毫米口径手枪弹,于是在一个月之内,莱萨特公司又拿出了一支发射11.43毫米口径手枪弹的样枪。

虽然这支冲锋枪在1941年3月就被制造出来,但实际上又等了5个月左右军方才正式进行实弹试验,而且可能是故意刁难,军方居然使用11.43毫米韦伯利转轮手枪弹来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

对此,莱萨特公司自然要进行申诉。面对莱萨特公司的“死缠烂打”,澳大利亚军方又生一计:他们要求莱萨特公司直接把这款冲锋枪改成发射当时澳大利亚军队装备的9.65毫米口径转轮手枪弹——但有枪械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子弹因为初速较低,所以并不适合作为冲锋枪的配用弹种——可见,这又是军方的托词。

莱萨特公司依然没有放弃,一方面继续研发,另一方面则开始多方公关。很快澳大利亚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干预,军方才又同意在1941年9月19日对欧文冲锋枪和美、英冲锋枪进行对比测试。

在此次来之不易的测试中,莱萨特公司最终提交了两支11.43毫米口径、三支9毫米口径及几支8.13毫米口径的冲锋枪样枪供军方选择。

据说,在随后进行的浸水、浸泥浆和沙浴等测试中,欧文冲锋枪表现出比美国汤普森冲锋枪和英国司登冲锋枪更为优秀的可靠性,而且是当时唯一一款顺利通过每一项测试的冲锋枪。尽管欧文冲锋枪的表现最好,但军方还是看不上这个“乡巴佬”,并在随后的总结报告中指出该对比测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故意刁难似地向莱萨特公司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改进要求。

最后,还是通过澳大利亚政府再次向军方施压,才使得欧文冲锋枪被定型下来。1941年11月20日,9毫米口径的欧文冲锋枪正式被澳大利亚陆军列装。这款被定型的欧文冲锋枪在最终测试后,实际并未再次按照军方要求进行改进。

欧文冲锋枪全枪长813毫米,枪管长250毫米,全枪质量4.82千克。9毫米口径,发射9×19毫米手枪弹,初速366米/秒。弹匣容量33发,理论射速700发/分钟。

欧文冲锋枪可选择单、连发发射,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开膛待击。固定式击针是枪机的一部分。

欧文冲锋枪外形上有一个特点,即它的33发双排弹匣装在管状机匣顶端,弹壳向下抛出,这种结构自从“意大利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后很少有冲锋枪采用。采用从上往下的供弹设计据说是为了利用地心引力帮助装填来提高可靠性,而且防沙效果也很好。由于弹匣装在正上方,所以片状准星和觇孔式照门都向右偏置,瞄具不可调整,射程装定为91.4米。觇孔很大,偏右的位置让瞄准操作很不方便,所以多数人都采用腰际射击的姿势。

欧文冲锋枪的抛壳挺相当独特,是安装在弹匣背面的一个凸榫。欧文认为在早期冲锋枪设计中抛壳挺是一个易损坏的零件,如果把抛壳挺作为弹匣上的一个零件,即使抛壳挺损坏了,换一个弹匣即可。此外,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让枪机能够从机匣前方取出,而不会被抛壳挺妨碍这个分解动作。枪机在机匣内的活动是密封起来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泥污或其他外来物对枪机内部的侵害——这个封闭式机匣其实也正是欧文冲锋枪在对比测试中能够战胜其他名枪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文冲锋枪大部分解

欧文冲锋枪发射后的弹壳会向下抛出,即使侧着打或倒着打,抛壳也没有问题。双排双进的弹匣比双排单进的司登及澳司登弹匣更容易装填。但欧文冲锋枪没有空仓挂机功能。

欧文冲锋枪的发射机座与枪托支座为同一个部件,安装在机匣后下方。支座有两种形式,大约有1.2万支欧文冲锋枪为实心支座,而另有3.3万支左右为减重而使用了中空支座。大部分实心支座的枪在1942年生产,而大部分中空支座的枪在1943年和1944年生产。两种支座和枪托可以互换,而且都有“MKⅠ”标记,在“MKⅠ”标记后还印有制造年份的最后两个数字。

欧文冲锋枪的所有主要部件都带有生产序号的最后3位数字,而完整的序号则只出现在枪管、机匣和枪机框上;少部分的发射机座上也有完整的序号。绝大多数欧文冲锋枪的握把都是树脂材质,也有少量木质握把。

☆MKⅠ型冲锋枪

另外,欧文冲锋枪的枪托也有多种样式:有木质枪托,也有钢制框架形枪托。其中,木质枪托也有两种样式,一种是实心,另一种在枪托内有中空贮存室,可放入一个油壶。

欧文冲锋枪的快慢机杆设在发射机座的左侧,采用“两道火”扳机模式。当其处于保险状态时,扳机不能扣动;扣动扳机至半行程时为单发模式,扳机扣到底则可以连发。

欧文冲锋枪便于分解,野战分解时不需要专门工具,而且不必拆卸容易丢失的小零件。在弹匣座前方有一个弹簧塞是枪管卡扣,只要把这个枪管卡扣向上拉起,就能把枪管取出,然后拉动拉机柄上的黄铜卡扣并转动90°后,枪机和复进簧就能从机匣前方倒出来。

1944年~1945年,欧文冲锋枪配用的No.1 MKⅠ短刺刀被正式采用。这款刺刀原本是为短款恩菲尔德步枪而设计,但因为澳大利亚军方最终没有选用短款恩菲尔德步枪,所以就直接把这款刺刀配给了欧文冲锋枪。由此可见,欧文冲锋枪的刺刀座其实与恩菲尔德步枪的刺刀座制式相同,它们的刺刀是可以互换使用的。

欧文冲锋枪的整体结构坚固耐用,但尺寸和质量相对较大。不过它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非常高,虽然外表看起来很粗糙,但精准度还是有保障的,并且其枪口上跳幅度非常小,这与其较大的枪身质量与前握把的设置方式密不可分。

所有的欧文冲锋枪出厂时都做了烤蓝处理,但为了适应丛林作战的需要,部分产品后来还曾使用绿色或沙色涂装。但在“二战”后,澳大利亚为了继续使用这批涂装冲锋枪,将其交由利特高轻武器工厂进行翻修,在去除原涂装后重新进行了磷酸盐处理。

欧文冲锋枪自1942年开始正式由位于新南威尔士肯布拉港的莱萨特-纽卡斯尔有限公司生产。在生产高峰期,每星期可以生产800支;到1945年停产时,该公司总共生产了约4.5万支欧文冲锋枪。但欧文冲锋枪只在澳大利亚生产和使用,因此并不出名,实际上它在东南亚又热又潮湿的丛林作战中非常有效,因而受到澳大利亚士兵的喜爱,是“二战”中的优秀武器之一。

在1966年~1968年,欧文冲锋枪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WQDUM/NKnMHKhFHqcHyytMYgFyb5GfbVm11A07lqytsb8qC0Jn15ya2FBrRS/X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