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03 奥地利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现在,每每提起奥地利斯太尔,人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其招牌式的“奥地利斯太尔AUG自动步枪”。其实斯太尔公司生产的第一款冲锋枪同样在冲锋枪的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为这款“奥地利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被认为是同时代设计最复杂、造价最昂贵的冲锋枪之一。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人们尚不能准确地了解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本节简称为“S1-100冲锋枪”)的研发过程,只能大致推测: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德国虽然深刻理解冲锋枪对战争的重要性,但鉴于《凡尔赛条约》中对德国进行冲锋枪类武器制造的相关限制,最终德国莱茵金属有限公司“另辟蹊径”,悄悄买下了当时位于瑞士索洛图恩(瑞士西北部城市)的Waffenfabrik Solothurn A.G.公司进行新式冲锋枪的研发与试验性生产,同时德国也对位于奥地利斯太尔的Oesterreichische Waffenfabrik Geselschaft公司的冲锋枪设计和生产能力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之下,S1-100冲锋枪实际上成为这三方融合的产物,即由德国实际出资控制、在瑞士进行改进研发,最终得以在奥地利进行大批量规模化生产。S1-100冲锋枪结构的复杂性是同时代其他欧洲冲锋枪不能相比的,甚至被称为“史上工艺最复杂、价格最昂贵的冲锋枪”,在这方面能与其一较高下的也许就只有“美国汤普森M1921冲锋枪”了。

S1-100冲锋枪的最初设计源自路易斯·斯坦格设计的MP20冲锋枪。但整体来说,S1-100冲锋枪的外观看起来与MP18Ⅰ冲锋枪和MP28Ⅱ冲锋枪非常相似,都有一个木质枪托和一个带散热孔的枪管衬套;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弹匣则从枪身左侧插入弹匣仓内。

S1-100冲锋枪全枪长845毫米(加装刺刀后全枪长1100毫米),枪管长206毫米,全枪质量3.9千克。

S1-100冲锋枪的机匣配有一个非常合适的机匣盖,推动位于机匣后端的尾帽就可以打开。但与一般的枪械打开机匣盖便能看见内部的枪机组件和复进簧组件不同,打开S1-100冲锋枪的机匣盖就只能看见枪机组件,这是因为其复进簧组件是被隐藏于枪托内部的:枪机尾端与复进簧导杆相配合,复进簧前端顶在复进簧导杆上,后端则通过复进簧支杆顶在枪托尾部。

S1-100冲锋枪可以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枪机,这是为了配合不同型号的子弹。但比较奇怪的是,相对长的重型枪机却是为了发射威力较小的9毫米口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或7.65毫米口径手枪弹,而相对短的轻型枪机则是为了发射威力较大的7.63毫米口径毛瑟手枪弹、9毫米口径毛瑟“出口型”手枪弹和9毫米口径斯太尔手枪弹。

S1-100冲锋枪的弹匣结构实际上仿自“德国伯格曼M1897半自动手枪”。这种弹容量为32发的双排双进式弹匣动作非常可靠,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轻松地往弹匣内装填子弹。虽然不需要辅助装弹工具,但大多数S1-100冲锋枪的弹匣仓还是会带有辅助装弹装置。该装置的顶部有一个导引槽,用来插入弹夹,还有一个槽设置在底部,用来插入弹匣。装弹时,先将弹匣垂直插入底部的槽中(射击使用时,弹匣则水平插入弹匣中),然后将装有弹的弹夹从顶部导引槽插入,用大拇指迅速一推,就会把弹夹中的子弹全部推入弹匣中。

S1-100冲锋枪主要配用两种不同长度的弹匣和弹匣仓。较长的弹匣和弹匣仓用来配合较长尺寸的子弹,如7.63毫米口径毛瑟手枪弹、9毫米口径毛瑟“出口型”手枪弹和9毫米口径斯太尔手枪弹;较短的弹匣和弹匣仓配合使用9毫米口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或7.65毫米口径手枪弹。此外,还有第三种型号的弹匣仓,则是为了配合使用0.45英寸(1英寸=25.4毫米)口径ACP手枪弹的S1-100冲锋枪而制造,并且这种型号的弹匣仓整体要宽一些,同时也不含辅助装弹装置。

S1-100冲锋枪的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其野战分解时却非常简单。如果是后期生产的S1-100冲锋枪,操作时只需要先按下机匣盖尾端的锁定钮解除机匣锁定,再向前推压机匣尾帽,然后向上掀起机匣盖即可;而如果是早期生产的S1-100冲锋枪,那就更加简单,只需要向前推机匣尾盖,并同时向上掀起机匣盖即可打开机匣。

机匣打开后便可以进行进一步分解:用手向下压住枪机的同时向后拉动拉机柄,当枪机前部(直径较小部分)露出时,再向上抬起枪机,并将之前呈压缩状态的复进簧缓缓放开;再将复进簧导杆连接的固定部位扭转90°,将其从枪机上取下即可。

在进行野外维护时常常采用不完全分解方式,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没必要从枪机上取下击针的。但如果要换装击针,则需要卸下击针,方法也同样十分简单:取下复进簧导杆后,把拉机柄旋转180°,并将取下的枪机在手掌上轻磕几下,击针就会从枪机尾部滑出。

而如果要拆卸复进簧的话,则首先需要打开枪托底板上的托肩板,就可以看到一个大螺栓;再用“一”字螺钉旋具等适用工具压着螺栓头逆时针旋转90°,在枪托中的复进簧组件就可以从枪托中卸下来了。

☆右视图:MP30冲锋枪(上)和MP34(O)冲锋枪(下)

首批被大规模生产出来的S1-100冲锋枪最终按照德军的命名方式,实际被定名为“奥地利斯太尔MP30冲锋枪”。虽然最初研发的“幕后老板”是德国,但实际上当时MP30冲锋枪并没有被德国边防军采用,也没有被德国党卫军采用。

1931年,奥地利警察部队开始制式装备发射9×23毫米斯太尔手枪弹的MP30冲锋枪。从尺寸上可以看出来,其使用的子弹要比一般冲锋枪采用的9×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长,自然可以在弹壳中填装更多火药,因此实际击发的杀伤力也更大。

当时斯太尔公司生产的MP30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工作原理,使用32发直形弹匣由左侧向枪膛内横向供弹;配有片状准星及V形缺口照门;使用弧形表尺,表尺射程为50~500米,分划为50米。MP30冲锋枪可以进行单、连发发射,其快慢机位于枪托左侧,当露出字母“D”(Dauerfeuer)时,表示连发;当露出字母“E”(Einzelfeuer)时,则表示单发。

同时,与斯太尔公司后来生产的其他冲锋枪相比,MP30冲锋枪在许多方面都彰显着个性:其枪托形状特殊且充满流线型的美感,类似古典弩的弩托造型;手动保险拨杆则被设计在扳机护圈前面,只要按下该保险,则不论枪机处于前方还是后方,都会被锁定,相当安全。

1934年,MP30冲锋枪经过细微改进后,以“奥地利斯太尔MP34(O)冲锋枪”之名再次推向市场。MP34(O)冲锋枪中的“O”为德语“Oesterreichische”的首字母,也就是“奥地利”之意,将“(O)”加在“MP34”后面也是为了与“德国伯格曼MP34冲锋枪”区别开来。

相比于MP30冲锋枪,MP34(O)冲锋枪的主要改进之处包括:将MP30冲锋枪原来的古典弩式枪托改为更为传统的式样;去掉了MP30冲锋枪原来的保险设置,取而代之的是在机匣上方设置了新型的横闩式保险——采用这种新型保险的原因尚不清楚。同时,为了配合这种新型保险的使用,MP34(O)冲锋枪的枪机增设了两个凹槽(垂直交叉在其顶部)。另外,部分MP34(O)冲锋枪还增设了一个伯格曼式拉机柄凹槽保险以增强保险功能。虽然这个新型保险操作时的人机工效不太好,但却非常可靠:关闭保险时,一个类似阻铁的凸起会卡到其中一个槽,这样就可以把枪机锁定在前方或后方,此时即使能够扣动扳机,MP34(O)冲锋枪也不会意外走火。

☆加装刺刀的MP30冲锋枪

☆机匣盖打开状态:MP34(O)冲锋枪(上)MP30冲锋枪(下)

MP30及MP34(O)的机匣盖均是铰接在机匣顶部的,机匣盖尾端与机匣尾帽扣合在一起。按压机匣尾帽便可打开机匣盖。但在使用中,人们却发现机匣尾帽有可能会因外力作用出现意外打开机匣盖的现象,因此为安全起见,后来在MP34(O)冲锋枪的机匣盖尾端设计了一个机匣锁定钮,只有按压该按钮后,机匣才能被解锁,随后才能打开机匣盖,这在上文的分解步骤中也有提到。

最初,MP34(O)冲锋枪的机匣盖顶部并没有标志,后来由一系列同心圆围绕的S形图案成为该冲锋枪的标志。这一图案随后又被换成了带4个点的钻石形图案,其中包含着双S的图案位于W之上,而这颗钻石还被三个同心圆环绕着。从官方角度看,双S与W的组合代表了斯太尔-索洛图恩·维芬公司之意,但是还有观点认为这一新标志是为了便于向纳粹党卫军(SS)推销而故意为之,因此具有双重意义。

1934年,MP34(O)冲锋枪开始正式列装奥地利军队,同时,也出现了使用不用子弹的型号,如1934年~1939年生产的MP34(O)冲锋枪发射9毫米口径毛瑟手枪弹,而1939年~1940年生产的MP34(O)冲锋枪发射9毫米口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S1-100(系列)冲锋枪自诞生之初,就做好了出口创收的准备,它们在瑞士、玻利维亚、智利、萨尔瓦多及乌拉圭等国家的出口销量相当可观,在中国和日本也有部分销售。

1935年,葡萄牙军队也制式列装了MP34(O)冲锋枪,并将其命名为“葡萄牙P.M.Steyr M1935冲锋枪”。MP34(O)冲锋枪最终于1940年年底停产,但直到1942年,葡萄牙军方还采购了最后一批MP34(O)冲锋枪,这批使用9毫米口径巴拉贝鲁姆弹的MP34(O)冲锋枪被葡萄牙军方定名为“葡萄牙P.M.Steyr M1942冲锋枪”,成为S1-100(系列)冲锋枪的“绝响”。

☆通过辅助装弹器将弹夹上的子弹快速装填到弹匣中

☆MP34(O)冲锋枪及配件 Sm+ReAxZ7zyK0pXYmW0Kni3RKyhwTxeF25lhxwHTWmS/iFJMB7dwzSJdxvTMvs7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