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08 波兰PM63冲锋枪

☆20支样枪之一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世界各国军队开始换装中口径自动步枪,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冲锋枪作为武器存在的自身价值,一时间使得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整体装备量急剧下降,军方更倾向于使用威力更大、战斗效果更好的自动步枪来取代冲锋枪的战术地位。

当时很多人预言,随着自动步枪中小口径化发展,以及自动步枪整体尺寸的缩小化趋势,冲锋枪实际已经没有存在价值,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随后开始流行“为指挥官、炮手、驾驶员、巡逻兵配备专用单兵自卫火力武器(PDW)”的概念,接着世界范围内的反恐大幕逐渐拉开并愈演愈烈,与国家与国家的战时冲突相比,各个国家内部的反恐问题更需要不同于战斗步枪的自动化单兵武器——冲锋枪直到今日依旧有其存在价值。由于上述契机,世界各国又重新掀起研制冲锋枪的热潮,尤其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新式冲锋枪为代表的单兵自卫武器研发在西方各国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后,波兰作为其成员国之一,武器也和绝大部分的华约成员国一样开始依附苏联,实现本国军事苏化,波兰陆军初期使用的就是“苏联PPsh43冲锋枪”。1953年,波兰开始自行研制“波兰PM63冲锋枪”,可见,其实早在西方PDW研发热潮的20年前,波兰就已经研发出了这款完全符合后来主流PDW设计理念的冲锋枪。

关于PM63冲锋枪的研发,还是要从当时波兰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皮奥特·威利耶维茨说起。

“二战”后,威利耶维茨在罗兹技术大学教授轻武器结构方面的课程,同时还出版了几本轻武器设计方面的书,这些书构成了波兰轻武器专业的主要知识框架。

1957年,威利耶维茨研发了9毫米口径的“波兰Wz.57半自动手枪”,被波兰军方制式采用,即“波兰P64半自动手枪”。

在研发这款手枪的同时,威利耶维茨已经在研发一款质轻紧凑、利于近战使用的单兵自卫武器。这一设计思想得到了当时波兰军方上层领导、基层军事指挥员、空降兵和内务部官员等众多部门人员的大力支持。

1956年底~1957年初,威利耶维茨完成了该武器的初步设计:采用包络式枪机,使用苏制9×18毫米口径马卡洛夫手枪弹,弹匣可从握把中装入。这个初步设计实际上是在威利耶维茨以前的一个同事Jerzy. Podsendkowski的设计思路基础上确定的。

1957年,威利耶维茨冲锋枪的试制型研制出来。其设有降低射频的装置,枪机的外形结构是该武器最突出的特点,也有人说是最古怪的一点。一般冲锋枪的枪机都在机匣里运动,而该枪类似于半自动手枪,枪机/套筒为外置式,在机匣顶部沿着机匣导轨做前后运动,开膛待击。该武器与“斯捷奇金自动手枪”恰好相反,后者也有一个外置式套筒,但采用闭膛待击方式。

当时,人们将该武器命名为“Rak”。有几个关于这个名称来历的说法,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Rak”是“Reczny Automat Komandosow”(突击队员用自动武器)的缩写。

1960年11月,威利耶维茨因癌症去世,随后枪械设计师Maian Wakalski、Grzegorz Czubak和Tadeusz Bednarski三人接手了Rak冲锋枪的完善工作。

1961年,上述三人对Rak冲锋枪的研发基本完成,他们将许多别出心裁的非传统设计思想融入了Rak冲锋枪。

改进后的Rak冲锋枪套筒仍然为外置式,套筒两侧铣有斜肩,便于拉套筒向后时使枪待击。一个延伸到膛口前方的舌状突出物可防止枪口跳动,火药燃气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对该突出物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抑制枪口跳动。另外,当持枪者单手持枪时,将舌状突出物抵在硬物上向前推武器即可实现待击。波兰士兵将这个舌状突出物戏称为“勺子”。这个“勺子”是Rak冲锋枪最有特色的结构,是一般冲锋枪所不具备的。

改进后Rak冲锋枪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内置式减速器,可以有效地降低射速。该减速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位于套筒里面可以来回滑动的惯性体;另一个是位于机匣后部的减速阻铁。套筒后坐过程中,惯性体也随之向后运动,后坐到位后,减速阻铁在弹簧的作用下上抬,将套筒锁住。此时惯性体依靠惯性继续向后运动,压缩减速簧,随后减速簧伸张,又推动惯性体向前运动,当惯性体到达前方位置时,将减速阻铁压下,解脱套筒,套筒复进。

最初,威利耶维茨将减速器中的惯性体设计为圆柱形,材质选用比较昂贵的钨。初期的惯性体有一个导杆,导杆压缩减速簧。这种惯性体设计只是出现在最早的图纸中,笔者没有在相关资料中见过实物。后期采用的惯性体也有一个导杆,只是比早期的稍微长一些,导杆的前方为细长形。波兰军方、技术人员、使用者都很欣赏这个导杆,但是后来出版的一篇军事评论中对该枪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目的是要降低Rak冲锋枪的单支价格,其中一点就是要去掉钨制惯性体,用加长的钢制惯性体来替代。

20世纪70年代初期,惯性体变为两部分,由钢制成。原理上,这两部分像一个整体一样一起运动,但实际上它们是各自分开的。采用两个惯性体后,Rak冲锋枪的射速从1000发/分钟降到了600~650发/分钟。

改进后的Rak冲锋枪另外一个有代表性的设计是其可以折叠的前握把。将前握把打开,可以用双手持枪、不抵肩的方式发射,但采用这种方式的射击精度不如抵肩射击高,而且这种方式会使双手承受过大的后坐力。为了抑制枪口上跳,设计者便设置了舌状突出物来抑制膛口跳动,同时舌状突出物还可以阻止膛口高温高压燃气对射手的伤害。

改进后的Rak冲锋枪可以进行单发、连发射击选择,轻扣扳机时为半自动射击(单发),扳机扣到底时为全自动射击(连发)。1969年,“奥地利斯太尔MPi69冲锋枪”也采用了这一原理;1977年以后,“奥地利斯太尔AUG自动步枪”将这种设计模式推广开来。

☆阿拉法特与PM63冲锋枪

☆波兰PM63 9mm冲锋枪

此前,威利耶维茨曾倾向于使用德国希麦司设计的相关冲锋枪的装弹方式,即采用希麦司式双排单进弹匣。但是该弹匣与短而粗的9×18毫米口径手枪弹不相配,后来发现还是双排双进的斯捷奇金弹匣比较适合改进后的Rak冲锋枪。

1962年1月,这种改进后的Rak冲锋枪设计方案被送到拉多姆工厂作进一步改进。1963年底~1964年初,共生产了20支原型样机,采用上折式肩托,前握把及护木等由工程塑料制成——后来著名的“德国HK MP7”在外形设计上对此有所借鉴。

在完成波兰军方的测试后,这款被不断改进的Rak冲锋枪最终被正式命名为“波兰PM63冲锋枪”,并制式列装军队。同年,拉多姆工厂开始为生产PM63冲锋枪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1967年,PM63冲锋枪开始批量生产,PM63冲锋枪正式大批被波兰军队所使用,并成为波兰坦克部队、侦察部队、反坦克部队的标准装备。

PM63冲锋枪枪托打开时全枪长583毫米,枪托折叠式全枪长333毫米,枪管长152毫米,4条右旋膛线,9毫米口径,发射9×18毫米马克洛夫手枪弹,初速323米/秒,战斗射速75发/分钟,最大有效射程200米。

通过波兰军队的实际使用,PM63冲锋枪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问题是:弹匣扣的按钮凹陷于握把平面之下,这使得戴手套操作时非常困难;减速器较为复杂,一旦未能与套筒正确装配,减速器极易在射击时被损坏——后来,PM63冲锋枪在生产时安装了一个保险装置,以确保安装时减速器能精确到位。

其他改进还包括:套筒增加了一个惯性簧导杆座;最初的全镀铬枪管改为表面发蓝,内膛镀铬;复进簧改为由4部分组成,即复进簧体、复进簧前导杆、复进簧后导杆、堵头。

PM63冲锋枪还配有两种特殊用途的枪管:一种是专供训练及演习时发射空包弹的枪管,该枪管与标准枪管从外观上看别无二致,区别在于为保证发射空包弹时套筒具有足够的后坐能量,该滑膛枪管的直径要比标准线膛枪管小;另一种枪管是专用于PM63微声冲锋枪的枪管,这种枪管比标准枪管更长、更厚,枪管口设有消声器接口。由于该消声器外径较大,使得原有的瞄准基线被其遮挡而无法使用,所以消声器上设有一套独立的机械瞄具——PM63冲锋枪发射马卡洛夫手枪弹时的枪口初速为亚音速,因此当使用该消声器时,消声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外形紧凑

20世纪70年代左右,波兰的Cenzin公司再次对PM63冲锋枪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改进后其被命名为“波兰PM70冲锋枪”,并用于出口。为了使用初速更高、威力更大的9×19毫米巴拉贝鲁姆弹,PM70冲锋枪在PM63冲锋枪的基础上更换了枪管、套筒、弹匣和握把。在性能方面,PM70冲锋枪的射击精度、动作可靠性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因为更换弹药的原因,其后坐力较PM63冲锋枪偏大。

据统计,在1967年~1977年的10年间,PM63冲锋枪大约生产了7万支,而其实际服役有40年之久。PM63冲锋枪外形紧凑、射击稳定、适合单兵自卫使用,但其实际上并不具备精确射击单个目标的能力,因此后来被证明并不适合城市反恐作战使用。不过很多中东冲突地区的武装人员却对PM63冲锋枪情有独钟,比如当年阿拉法特总在自己的桌面上放上一支PM63冲锋枪。

☆大部分解

☆托肩板

☆右视图

☆左视图

☆装有消声器的PM63冲锋枪,消声器上有单独的瞄具 i4c6NEarIZvjuILYbh5LPmzIEWN1FnXescIjJscv76erh7QauN79il6pS42Ka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