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4 对于时间银行,你怎么看?

一、题目

杭州有一家时间银行,年轻人可以存入志愿服务时间,年老时可以取出,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志愿服务。对此,有人说搞得太功利。你怎么看?(山东省考面试真题)

二、讲解

1.问题往往是一切的底层逻辑

面试题经常会涉及政府出台的新政策、出现的新社会现象、领导人提出的新论断等,如果剖开了往下看,这些政策、现象、论断往往都与问题有关,或者为了解决问题,或者暴露出问题,或者隐藏了问题,问题才是一切的底层逻辑。

比如,杭州推出时间银行,那是因为志愿服务遭遇种种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当地进行了探索。又如,领导人提出要为基层减负,那是因为当前存在着种种形式主义,严重挤占基层党员干部的精力、时间。再如,当前不少大学生深陷网贷陷阱,那是因为消费主义盛行、网贷公司诱导不理性贷款、相关部门监管不严等。

我反复说,回答综合分析题想要出彩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因为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答题过程中发现、指出这些问题和矛盾,是非常好的切入点。我模拟的第一点,就是指出志愿服务中的矛盾与问题,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2.实事求是,不要求全责备

现在流行的答题方式,总是以挑错为乐,不管政府出台什么政策、拿出什么措施,在他们看来都不是完美的,都是需要继续完善的。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看似理性客观,其实只是讨人厌的评头论足。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总能被挑出错来,这是常理。要不然机关中也不会流传“不干没错,干了就错;多干多错,少干少错”这句话了。

总有一些人站在上帝的视角积极地充当事后诸葛亮。殊不知这种做法扼杀了多少创新,阻止了多少探索,摧毁了多少担当。比如,杭州推出时间银行,一些人就会说:“志愿活动要自觉主动,不能搞得太功利。”又如,太原拍照示众治理闯红灯,又有一些人跳出来说:“本意是好的,但是侵犯人的肖像权,政策显得急躁,不够妥当。”再如,疫情之下农产品滞销严重,某地下发文件要求所有县长直播带货,一些人又会痛心疾首地说:“这是一刀切,县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还是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这些人说得总是对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准备解决问题,他们就是要立于不败之地,给这个挑挑错,给那个上上药。说句心里话,我最烦这种答题方法。你觉得县长带货不够完美,那你知不知道有多少地方面对农产品滞销无动于衷?你觉得拍照示众侵犯肖像权,那你知不知道多少年来中国式过马路治理不见进展?你觉得杭州时间银行搞得功利,那么志愿服务严重不足的时候你在哪里?

我知道有些政策、探索不够完美,但我更看重当地政府的担当,更看重他们想要解决问题的初心,这种担当和初心比追求政策的完美重要得多。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一点儿一点儿做,慢慢地优化提升。如果只是不做或者做完美,那就陷入了完美主义陷阱,政绩观也存在问题。同样,看事情要看大略,要看主流,不要总盯着一点儿小错不放,不要总说些刀切豆腐两面光的话,要勇敢地表态,要说出自己的判断,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可以参考模拟第三条。

3.说话不能说半截儿

模拟时,我把原始观点写在了括号中,把提炼后的鲜明观点作为答题点。大家注意第三条的原始观点:“时间银行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未来一定能发扬光大”。这是个完整的观点,有我自己的判断,就是“时间银行一定会发扬光大”。但是,很多同学答题没有后半句,只有前半句“时间银行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猛一看,只说前半句似乎也可以,但是你再仔细揣摩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只有前半句等于没有事情的结果。没有答题者的判断,算不上是个观点,顶多是个描述。这就是典型的说话说半截儿,很多刚接触面试的同学容易犯这个毛病,得改。你要经常问自己:“我说的是不是半截子话?有没有自己的判断?事情有没有结果?”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三、破题

看到题目第一时间下判断:时间银行好,要肯定;“有人说搞得太功利”,这一点要否定;最后提出一点建议。具体答题来讲,第一条和第二条肯定时间银行,都属于原因,第一条讲出现的原因,第二条讲前景光明的原因。第三条否定“有人说搞得太功利”,也属于原因。第四条提出建议,属于对策。其中,第一条同时指出志愿服务的问题,志愿服务的问题就是时间银行出现的原因。这里再多说一句,肯定也好,否定也罢,其实都是要说原因的,肯定说肯定的原因,否定说否定的原因。

四、模拟

第一,时间银行解决的是志愿服务供需失衡问题,回应的是时代需要,这种探索善莫大焉(原始观点:当前志愿服务确实存在种种问题,时间银行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如果我们关注的话,会发现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这几年都在大力推进志愿服务,这是大势所趋。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养老服务的缺口很大,需要志愿服务来填补;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群和特大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越来越多,对服务精细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都需要志愿服务发挥作用。但是,与这种需求不相称的是,很多群众的志愿服务意识还不强,甚至对志愿服务不知道、不支持。比如,我所在单位也经常组织志愿服务,但是每次参加的都是老面孔,我参加的次数也不多。正是在这种供需矛盾下,杭州出现时间银行。这是一种积极的创新探索,我认为善莫大焉。

第二,时间银行尊重的是人性,必将有旺盛的生命力(原始观点:时间银行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未来一定能发扬光大)。我一直认为,政策想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尊重人性,尊重群众的所思所想,这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志愿服务是需要义务付出的,得到的是精神、情感方面的回馈,甚至没有回馈,缺乏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所以,从事志愿服务的人并不多。但是,时间银行从人性出发,巧妙地把未来的需要转化为现在的行动,真是一种奇思妙想,也是一种体制机制创新。人总要为自己考虑,这就是人性,时间银行尊重人性,必将调动起群众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正因此,我对时间银行很有信心,认为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做事情要实事求是,否则于国无益、于事无补(原始观点:我觉得时间银行也许有些功利,但还是利大于弊)。其实,以前我就听说过时间银行,还跟同事、朋友讨论过。有朋友也曾说,志愿服务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为了自己老了享受志愿服务,现在才从事志愿服务,这种做法是功利性的,很不纯粹,不值得提倡。我仔细思考过这个观点,觉得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过于理想化,属于空想。我想,做事情还是要实事求是,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践行。时间银行确实能在客观上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而且人们通过时间银行从事志愿服务,确实做了帮助别人的事情,这是好事,是值得肯定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志愿服务才会深入人心,慢慢地蔚然成风,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即便题目中没有“有人说搞得太功利”,也不影响说这条)。

第四,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需要由政府主导建设时间银行体系(原始观点:政府部门要采取措施把时间银行做好)。时间银行是跨期交易,跨度可能达到二三十年。其间有着种种的变数,一旦时间到了,存入时间的人享受不到志愿服务,那么时间银行就将丧失公信力,甚至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时间银行是非常好的模式,如果因此走向破产,那是十分可惜的。我建议,由政府主导建立时间银行体系,由政府的公信力做担保,并对时间银行的日常运行进行监管。如果政府力有未逮,至少也应该交由公益性组织负责。这样时间银行才会良性发展,真正造福于民。 3+lAYgim3rNAwpJ4fub66edbnaGQdEMKWYEr0qBidEQEDOYCM1CsDC6ifti0CM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